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老祖宗的養生之道,有沒有道理?

睡眠質量好不好,對人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畢竟我們的三分之一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若是睡眠不足,會造成身體和大腦的疲勞,影響臟腑器官的自我修復,還可能會引發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老祖宗的養生之道,有沒有道理?

為此,古代醫書《十問》中有“一昔不臥,百日不復”的特別告誡,明代陳繼儒的《珍珠船》中有“睡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則枯”的說法兒。

生活中,我們也會常常聽到“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的老話,更是將睡眠推到了事關健康的重要位置。

然而,看起來十分尋常的睡眠,卻有不少人被各種各樣的睡眠問題所困擾,難以得到很好的休息,以致身心俱疲,精神不濟,工作和學習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比如說有的人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久久不能入睡;有的人即使入睡了,也是夢境不斷,處幹假寐狀態;還有的人半夜醒來,就再也難以入睡,一宿下來,根本睡不了幾個小時。

凡此種種煩惱,令人苦不堪言。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睡眠質量,擺脫困擾呢?說起來老祖宗的講究還真是不少。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老祖宗的養生之道,有沒有道理?

古人認為睡眠是維持自身陰陽平衡的關鍵,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順其自然,合乎天道,才能睡得舒服、睡得香甜,才能讓睡眠質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黃帝內經》有道:“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 陰者主夜,夜者主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奉行著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其實卻不然,而是會隨著季節的變換,實時地有所調整。

古人認為:春夏兩季,應“夜臥早起”,秋季則要“早臥早起”,冬季宜“早臥晚起”。

其次,古人對睡眠的頭腳方向也有特別的講究。認為人體經脈匯聚腦部,牽一髮而動全身,頭部朝向尤為關鍵。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老祖宗的養生之道,有沒有道理?

孫思邈主張:春夏兩季宜東向,秋冬兩季則宜西向,可起到納陽滋陰的作用。

至於這裡所說的“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應該是指三種不好的睡眠習慣,對人體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危害。

一是不可仰面睡覺。民間有“側龍臥虎仰癱屍”的說法,孔子在《論語·鄉黨》中也說過:“寢不屍,居不客”,意思都是說仰睡是非常不吉利的。

有人認為仰睡可以讓背部緊貼床鋪,臟腑器官不會受到壓迫,血脈運行暢通,肢體可以得到充分的放鬆,可是這種睡姿會不自覺地將雙手置於胸部,影響呼吸與心跳,還容易引發做噩夢。

古人認為側臥位為最佳睡姿。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涗:“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道家經典著作《道藏.混元經》也明確表示:“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側曲。”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老祖宗的養生之道,有沒有道理?

不過,側臥當以右側臥為宜,因為左側臥可能會壓迫心臟,這與現代人所倡導的倒是一致。甚至於連清靜無為的佛家,也非常認同右側臥,並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吉祥睡”。

二是不可蒙面睡覺。古人主張“臥不覆首”,認為睡覺時若將頭部遮住,會使呼吸不暢,很難進入深度睡眠。

再者,腦部為諸陽之匯處,蒙面覆首,自然會影響氣血運行,還易引發頭部出汗,腠理舒張,容易導致病邪乘虛而入。

三是不可熬夜晚覺。大家知道,睡眠不足會引發諸多的身體疾病,按時睡覺是保證睡眠質量的首要前提。

可惜說說容易做到難,生活中的“夜貓子”不乏其人。

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老祖宗的養生之道,有沒有道理?

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事部”中告誡人們:“夜讀書不可過子時”,“蓋人當是時,諸血歸心,一不得睡,則血耗而生病矣”。

然而,現實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夜生活,讓年輕人流連忘返,還有的為了事業拼青春,加班加點,熬夜通宵自不在話下。

這都是十分危險的行為,應該引起高度的警惕。

除此之外,古人對睡眠的講究還有很多。比如睡前不可進食,睡時不可動怒,睡時不可房事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由此可見,古人的睡眠養生之道,不僅是一種放鬆身心的享受,更是一門養生健體的學問,很值得我們借鑑與參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