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將軍都很厲害,歷史上有經常失敗的將軍嗎?

漢史趣聞


1949年1月10日下午,淮海戰役第三階段勝利結束,華東野戰軍全殲敵一個“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兩個兵團部八個軍部22個師共176000餘人。陳官莊包圍圈裡不應該是三個兵團嗎?no ,此時的“飛將軍”孫元良已經人在南京,並且獲准去四川重建第16兵團了。

(第88師士兵)

原來在杜聿明集團剛剛被包圍的前一年12月6日,杜聿明的第一反應是全軍分散突圍,開完會議的孫元良回到兵團部立即下令各部突圍,自己率兵團部趕到第47軍125師(兼第二快速縱隊),要求該部掩護指揮機關逃離。為了防止杜聿明變卦,孫元良同時下令截斷電話線、電臺停止收發報。

孫元良特別囑咐,不得接收“前進指揮部”的電報,當晚8時便開始行動,首先打光全部炮彈,然後毀壞重武器拼命突圍。這邊杜聿明在邱維達和李彌的勸說下已經決定暫緩突圍,可是無論如何也連續不上第16兵團了,由於中斷聯繫,孫元良的突圍部隊一度遭到第5軍的火力誤擊,傷亡頗大。


(川軍孫震)

孫元良兵團原轄川軍孫震所部的第41軍、第47軍和“土木系”的第99軍,總兵力約有10萬人。淮海戰役打響後第99軍被劉峙調到蚌埠“護駕”,所以第16兵團只剩下兩個軍,再加上前二個階段的戰損,全兵團不過40000餘人。在突圍過程中被華野八縱發覺,立即進行了猛烈攻擊,很快,第16兵團就在原野中放了羊,大部被殲。

要說孫元良不僅常吃敗仗,更善於逃跑和偽裝,突圍之前就換上了中尉軍服,期間曾被八縱戰士俘虜,因為看起來級別太低疏於看管,居然讓這廝溜掉了。孫元良先逃到河南信陽,再被送到武漢,轉赴南京面見他的黃埔校長,而沒有衝出去的7000殘兵則被杜聿明編入了第二兵團第72軍。

(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


也就是說,距離華野對陳官莊發動總攻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孫元良第16兵團已經不復存在了。1949年1月末,孫元良入川招集叔父孫震舊部,在廣漢組建“第十編練司令部”,恢復第41和第47兩軍番號,不久改稱第16兵團。12月21日,該兵團在副司令官曾蘇元的率領下起義,事前感覺不妙的孫元良,再次率隨從坐飛機逃離,第16兵團。。。又不在了。

黃埔一期的孫元良,北伐時期曾任第一師第1團上校團長,在南昌戰役中奉命守備牛行車站,結果在孫傳芳部隊反攻下一觸即潰。之後奉命警戒奉新縣城掩護主力集結,但孫元良發現敵蹤便開始撤退,把北伐軍總司令氣得七竅生煙,親自趕到前線準備槍斃這個連敗之將,並且召集第一師集體訓話:



“這次打仗,第1團團長孫元良沒有得到命令便退卻,應照革命軍的連坐法來槍斃。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榮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倘使第一師不退下來的時候,我們的戰事,一定不會失敗;所以孫團長沒有命令擅自退了下來,一定要按法槍斃。我們第一師,從前是最光榮最有名譽的軍隊;現在被孫團長個人毀壞,難道我們還能容忍這種敗類,不槍斃他嗎?”

眾人皆以為孫元良必死無疑,結果在劉峙、薛嶽等人的勸說下,孫元良卻被秘密送往日本留學,在陸軍士官學校鍍金之後回國,連續擔任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務,1935年初更是升任德械第88師中將師長。



抗日軍興,第88師率先投入淞滬會戰,在第87師第36師的協助下,仍然打不掉5000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卻能火線晉升第72軍軍長(借了800壯士的光),端的是越敗越升,人比人氣死人。孫元良率部撤到南京後,用全部精神到夫子廟聽戲嫖妓,很少在師部做守城作戰的準備工作,。

1937年12月12日上午,雨花臺陣地陷落,第88師262旅官兵奮勇抗敵堅守城垣,而孫元良卻率師直屬隊擅自向下關撤退,企圖渡江北撤,結果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的督戰隊用機槍“勸阻”,只得返回中華門繼續作戰。城破後孫元良也不通知部隊,獨自逃跑藏匿起來,大失黃埔軍人體面。



逃回武漢後被以“臨陣脫逃”的罪名扣押,經過川軍大佬叔父的營救再次無罪釋放,縱觀孫元良的軍旅生涯,幾無勝績,卻能夠因為在日軍先期撤退的情況下“光復”獨山而獲青天白日勳章,國軍的榮譽體系也是醉了。

一直認為劉峙是個常敗將軍兼“長腿將軍”,而若是劉經扶跟孫元良比較起來,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活脫脫軍中奇葩。

(孫元良與副師長馮聖法)


度度狼gg


秦始皇滅楚的時候,王翦需要六十萬大軍,李信需要二十萬大軍。秦始皇就派李信率軍去滅楚,結果到了那裡就大敗。秦始皇只好又改派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前去。好在秦始皇沒有追究,讓李信跟著王賁滅掉了燕國和齊國。總算讓李信掙回了點兒顏面!

李信的後代子孫裡,就有一個被江湖人稱“大花榮”的李廣。李廣的箭法非常厲害,經常陪著漢文帝打獵,替漢文帝獵獲不少獵物。把漢文帝高興地直誇李廣:“可惜啊,你生不逢時!你要是生在高祖那時候,早就是萬戶侯了!”

從秦始皇那會兒大家就玩讖語,到了漢朝大家就玩得更歡了,結果李廣非常不幸地被漢文帝一言成讖。

李廣跟著周亞夫去平七國之亂,在昌邑城下奪取了敵軍的帥旗。因為李廣接受了梁王給的將軍印,就沒有獲得封賞。

漢武帝在馬邑設謀,李廣率軍埋伏在附近的山谷,準備伏擊匈奴單于。因為單于發覺之後撤兵,李廣等人無功而返。

不久匈奴再次南下,衛青、公孫敖、公孫賀和李廣各率一萬騎兵出擊。李廣出擊之後,就因為寡不敵眾受傷被俘。雖然最後李廣射殺不少匈奴人逃了回來,但是卻把大部分人馬都損失了!按照當時的律法應該被斬首,後來用錢贖罪被貶為了庶人。

後來李廣再次跟著衛青去打匈奴,很多將軍都立了軍功被封侯,只有李廣又是無功而返!

李廣率四千騎兵與張騫出征匈奴,因為張騫延誤了軍期,導致李廣幾乎全軍覆沒。最後李廣功過相抵,還是沒有得到賞賜。

衛青霍去病準備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請求隨軍出征。衛青等人大破匈奴,李廣卻迷失了道路耽誤了軍期。李廣回來之後,因不願意面對官吏而自殺!

先後這麼多次出征,都是可以立功封侯的好機會。李廣卻沒有一次戰勝而歸!不是李廣難封,而是無功而封。

李廣的孫子李陵,與李廣利一起去打匈奴。李廣利率三萬騎兵,李陵率五千步卒。李陵的五千步卒遇到了單于的八萬主力。李陵血戰之後被俘投降!

李信跟著秦始皇,雖有戰敗,尚能建功立業;李廣三代,不僅不能建功立業,而且皆無善終!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歷史上的常敗將軍很多。比如秦孝公時期的孟明視;漢武帝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南宋的王玄謨;降元的范文虎;元末名將王保保;明初勳貴二代李景隆;清末的半個聖人曾國藩,等等。這些都是著名的“常敗將軍”。

但是這些人裡面,有人值得尊敬,有人簡直無恥。有人失敗一萬次,但是贏得了最後的決戰洗刷恥辱。


今天炒米要和大家表一表近代的一個“常敗將軍”——曾澤生。

曾澤生是雲南人,雲南講武堂畢業,算是朱德的學弟;當過黃埔三期區隊長,所以算是徐向前的同僚。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60軍184師1085團團長。參加過臺兒莊戰役,由於軍功加會內部運作,後來逐步任第184師副師長、師長,第60軍軍長。

幾十年軍事生涯,從一開始看不慣滇軍賣土藥籌餉自肥這些貓膩,到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曾澤生也是變得手到擒來,做生意的水平也是行情看漲。

所以1943年到1945年之間,大搞囤積生意,大發國難財;1945年日本投降後,曾澤生率部到越南受降的時候,利用職務之便,倒騰黃金,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可想而知,當1946年12月曾澤生任國民黨東北第四綏靖區副司令兼60軍軍長時,在東北忙著生意,一心發大財。那會還能有什麼戰鬥力?

在東北戰場上,60軍3個師,被林彪打得找不到北,困守長春。而長春被稱為“堅冠全國”,因為原本長春就是偽滿大本營,關東軍修建的工事非常牢固,加之後來國民黨又再次加固過。可以說易守難攻。

東北局最終決定隊長春圍而不打。關於先打錦州還是長春,這個林彪和毛主席曾經有過爭議。毛主席主張關門打狗,先打錦州,林彪有疑慮,遲遲下不了決心。

結果證明了毛主席得戰略眼光,錦州打下來夠,也就逼降了長春。曾澤生率部起義,手下三個師長意見都不統一。暫編21師的隴耀表示積極擁護起義;182師的白肇學則說,不替考蔣守長春了,要帶著隊伍回雲南;最難搞的是暫編52師的李嵩,原本就是蔣介石安插在60軍,監視控制曾澤生這支滇軍隊伍的。曾澤生乾脆把李嵩和他的三個團長給扣了,逼著他們跟自己一起起義。

本來到這,故事也就結束了。曾澤生作為一個帶著新軍閥性質的舊軍官,除了參加的臺兒莊戰役可圈可點外,生意做得比仗打得好,是個不爭的事實,一生敗績無數。


但是1949年,曾澤生系統地學習了《整風運動》,徹底改造了思想。

曾澤生的60軍被改編為解放軍50軍,曾澤生還是擔任軍長。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曾澤生奉命率領50軍參加抗美援朝,成為1950年10月25日第一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軍。

在前兩次戰役中,50軍並沒有什麼驕人戰績,也只是配合兄弟部隊作戰。但是第三次戰役開始,曾澤生率領50軍開始爆發了,消滅了英國皇家重坦克中隊,創造了步兵打坦克的記錄;

在第四次戰役中,曾澤生率領的50軍在漢江南岸阻擊敵人50多天,湧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

1951年1月初,他率領50軍攻打漢城,最終於1月4日凌晨,第一個攻入漢城。



曾澤生用勝利洗刷了前半生恥辱。他之所以能有如此蛻變。1951年,曾澤生回國休整,毛主席接見曾澤生時,兩人的聊天或許能多少給出些答案。

毛主席看似無意地問下曾澤生戰役情況,但是聊到具體細節的時候,毛主席對50軍的瞭解,似乎遠甚於曾澤生。在一些基層的戰鬥分析中,曾澤生一會臉紅一會臉白,啞口無牙。

回家後曾澤生就急忙要趕回部隊,他要把心思全撲在部隊上,不然下次毛主席再問到一些細節問題,自己真不知該如何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