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道歉”挽回关系

道歉是挽回关系、消除隐患的一种人际解决方案。

一个人如果熟悉道歉、善用道歉,就有更少的敌人、面临更低的风险。

一个人如果不会道歉、错用道歉,就会埋下隐患,引来更多的敌人。

如何用“道歉”挽回关系

| 道歉的四个环节

如果你问一个人会不会道歉,得到的回答可能是一声嘲笑。

这谁不会啊。

遗憾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其实不会道歉。

得罪了朋友、得罪了伙伴、得罪了路人的人,在道歉这个环节上,都有问题。

我们就来仔细拆解一下一个当面道歉的流程:

1.对不起

道歉第一步是说"对不起"。

眼睛盯着对方,真诚地说:"对不起。"

如果是熟人、长辈,可以加上称呼,重复"对不起"一次:

"某某老师,对不起,实在对不起。"

要明白关于"对不起"的一个真相:

对不起是免费的,没人会因为一句"对不起"原谅你。

对不起不是结束,只是道歉的开始。

如果你想在地铁扶梯上请别人给你让路,或者在公交上和路人碰撞,一句"对不起"就够了。而正式的道歉,只有这三个字非常怠慢。

正式表达歉意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悔恨、抱歉的态度,表达出对对方痛苦的同情。

如果觉得自己的表情管理有问题,或者长着一张带笑的脸,那就索性在说完"对不起"之后鞠躬,把脸藏起来。

2.谈认识

在"对不起"之后,要谈一下对此事的认识。

"我给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添了很多麻烦,我希望您能够原谅我。"

正确描述自己的行为,表现自己的诚意。

大家可以看看历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有一个表态,他说日本的行为是"侵略",提到了"给亚洲人民带来的痛苦",这两个定性,让亚洲各国对这位长者心存好感。

相对的,一些日本首相用"添麻烦"这样轻描淡写的词,就会激怒其它国家。

有的人担心,把损害说得严重了,对方可能会讹诈自己。

这件事大可不必担心。大多数民事纠纷,确定损害程度和赔偿金额的时候看的是证据,而不是个人的表态。

"我让您陷入那样的危险,现在想想特别后怕、特别自责。"

这个表态就很真诚。

3.给补偿

如果给对方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给对方物质补偿,是道歉时一种友好的表示:

"我会补偿您在这次事件中的误工费、医疗费。"

"我会用我这本书的版税来补偿您。"

"这是现金两万元… …"

这里要注意,如果是各种事故,在责任认定之前,补偿先不要随便表态,但是可以表达对治疗的积极态度。

"大妈,咱们先去医院!"

但"钱不是问题!"这样的表态,必须足够谨慎。

这话容易被人误解,一张过度医疗的账单会令你欲哭无泪。表态说自己会负应负的责任,已经够了。

如果前面夸下海口,后面却希望公平负责,麻烦就很大。相反,开始时谨慎表态,后面适当多给一点点,对方会觉得你变得通情达理了。

4.提请求

如果大家本来就不是熟人,这个时候也就够了。如果你们过去是同事、朋友,还要继续合作或者交往,还要加上一句:

"希望您能不计较我的错误,继续和我们合作下去。"

有的时候缺一个环节,就会非常严重。

比如缺了"谈认识",说完对不起,直接就问人家赔多少钱,容易被误认为是财大气粗想要侮辱人。

再比如一个说完对不起、谈完认识、不谈赔偿补偿的人,也会被看作是一个滑头的人。

还有的人一下子缺少两个环节,这种人缺少耐心,也没有诚意。

比如有的人"谈认识"和"给补偿"都不提,说完对不起就要赶紧和朋友恢复友谊、继续合作。

这样的人不可交,因为他只是在利用朋友,根本不考虑朋友的利益。

对他来说,朋友就是可以牺牲、可以坑的。

如何用“道歉”挽回关系
  • | 道歉的两个原则

道歉有两个原则:真诚原则、熟肉原则。

1.真诚原则

真诚这件事,关键在于被道歉者感受到诚意。

经常有人抱怨说,自己真诚道歉,对方却不愿意接受,那就是自己单方面感受到了真诚。

真诚很难被表演出来,不过如果你能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你的情感表达就是真诚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共情能力"。我们经常会觉得一个人特别体贴、心很细,其实就是共情的能力很强,他能感受到对方的尴尬、痛苦、悲伤,就能替别人考虑。

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有和别人共情的能力,比如阿斯伯格综合症类的患者。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没办法表示真诚,有一种虽然有点旧式,但很有效的做法。

下跪,下跪是明确表达"我现在完全没有傲慢之心,是真心恳求您"的一个肢体动作。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许多杀人者最终被判处死缓,都是因为"积极补偿受害人家属""获得谅解",加害者家人跪求受害者家人原谅的环节几乎必不可少。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突然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此后的几任德国领导人也有为犹太人死难者下跪的举动——这个动作大家都懂,无问西东。

2.熟肉原则

熟肉原则指的是,当你要表现补偿对方的诚意时,一定要优先用现成的金钱或者利益,而不要用远期的、缥缈的利益。

有次看到一个新闻,一个中学生损坏了一辆挺贵的车,修车费可能得两三万,这时这个孩子留了一张字条:"叔叔,对不起,我弄坏了您的车,您心里一定很难过,我一共有2000元压岁钱,我不知道够不够,如果差多少,我暑假打工还您吧。"车主看见了,就没有为难他,跟他说放宽心,钱不要了。大家注意这个表态,"我现在有多少钱,您先拿着",这就是熟肉原则。
就好像如果一个朋友请吃饭,你到了他家,看见锅里炖着肉,香味出来了,你就知道他充满了诚意。如果看见对方正在整理弓箭猎枪,说这就出门打猎,这个人就不是什么大方的人。

自己有严重过错的时候,尤其不要用未来的利益给对方许诺。

比如前几天,有一个女作者抄袭了别人微博的文字出了书,被原作者发现后,她登门给对方道歉。

"对不起,我这本书的全部版税都给您!"

这就是违背了"熟肉原则",要知道版税的回款周期很长,而且原作者如果要等版税的钱回来,就要容忍抄袭自己的书继续在市场上销售,甚至眼看着抄袭的书大卖,这种"道歉"和"补偿"不光是不懂事,而且是给原作者下套的阴谋了。

如果你道歉的同时要补偿别人金钱,现钱最好(尤其是现金特别能体现诚意),实报实销次之(医疗费账单)。

  • | 最终目的:放弃报复

道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避免冲突、让被伤害的人放弃报复。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道歉。

但是被伤害的人要"消气",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

被伤害者的气量:教养更好的人,更容易原谅别人。

伤害造成的肉体痛苦、精神痛苦和财产损失:踩脏一双不算昂贵的鞋子,容易被原谅,如果造成了肢体的残损,害对方丢了公职,失去了房产,就很难获得对方的原谅。

有欺诈和第三人受损,更不容易被原谅:比如崔永元对冯小刚的不满之一,是冯在写剧本的时候就请教过崔永元,最后却把一个负面形象的主持人刻画得和崔永元高度相似,这是拿朋友当傻子的做法。

此外,受到《手机》影响的除了崔永元,还有接替他的同事,这会伤害崔永元的人际关系,让崔永元非常愤怒。

补偿的规模:经常有人说"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什么?"千万别被这句话误导。道歉一定有用,因为道歉的全过程,包括了赔偿和补偿受损者。

此外,有些群体的道歉天生容易被人接受,比如:老年人小孩子地位身份很高的人漂亮的女性生命垂危的人
  • | 道歉中避免冲突

道歉的时候,情绪控制是关键。如果决定道歉,那就把和解的姿态坚持到底。

有的时候自己道歉,对方仍然怒气未消,最好的策略是继续重复道歉的话。

不愿意接受道歉的人只有两种:

不甘心这样放过你,但是又不好直接攻击道歉的人,通过继续发泄来激怒你,然后动手。

不准备和你冲突,但是对你道歉就这么结束又觉得亏,要通过抱怨来缓解内心的不适。

无论是哪一种,继续道歉都会让他们逐渐走向平静。

而"我已经说了对不起了,你为什么还不依不饶,你是想打架吗?"这样的表达,一定会引向冲突。

有的时候表达没有恶意,但容易被人误解,也会引发新的冲突。比如下面这两句话其实是一回事,但是听到耳朵里,感受完全不同:

"我还应该做些什么,来弥补给您造成的损失呢?""我已经道歉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 | 不接受道歉

一个被损害的人确实有不接受道歉的权利。

在动画片《马男波杰克》当中,波杰克年轻时背叛了自己的编剧朋友,20年之后,波杰克得知对方得了癌症,登门向老朋友道歉,但是老朋友没有原谅他。

"你是看我快死了,要道歉,让我原谅你,你好良心上过得去。""我才不那么便宜你呢,我要是原谅了你,你就舒服了。""我就不原谅你,我要你内心不舒服很多年。"

在"无法挽回的损失""对方无法弥补损失""改变了我的人生路径"这三种情况下,选择不接受道歉都是情有可原的。

比如最近的崔永元事件,崔永元对冯小刚和刘震云怒意满满,就因为属于这三种不接受道歉的情形。崔永元认为《手机》当年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和家人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和伤害。所以他其实一直没有真正原谅这两个人,只是压抑住了复仇的意愿。而冯和刘显然是低估了这件事对崔的损害——而他们只说了对不起,对如何认识这件事、如何提议补偿,都没有积极响应。

最后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

道歉是一次性的。

侵害再起,道歉清零。

道歉被接受,或者说面子上接受,就在于"侵害已经结束""侵害不会再有"。

当一个人重新开始伤害一个人的时候,过去的一切道歉都失去了作用。

两边的恩怨,会重新开始,用中国人的那句老话,就是:

新账老账一起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