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遭人嫉妒是庸才,廖化老而成名,却被人误解数百年

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提到廖化,相信不少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没啥本事。一句俗语便让蜀汉大将廖化背上了庸将之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是廖化没本事吗?还蜀汉没落了?

不遭人嫉妒是庸才,廖化老而成名,却被人误解数百年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曾自述曾参与黄巾军,后来跟随关羽,直到蜀汉灭亡之后,廖化还活着。也正是因此,给了人这样一个错觉:廖化没什么大本事,他就是依靠自己活得久,才成功“熬”到了先锋之职。

那么历史上最真实的廖化是什么样的呢?《三国志》作者并未给廖化立传,只是在蜀书宗预传中,夹带了百余字的廖化小传。据《三国志廖化传》记载:“廖化字符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令人惊奇的是,廖化此时的职务,是一员主薄,是个典型的文官。那么主簿究竟是个什么官呢?主簿是主官下属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时,经常参赞机要,想那吕布也曾任丁原主簿,杨修、司马懿也都做过曹操的主簿,足见廖化在处理政事及军事谋划上具有一定的才能。

不遭人嫉妒是庸才,廖化老而成名,却被人误解数百年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廖化被迫降于东吴。《三国志》上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后来,廖化又被任命为别督,也就是有独立领兵权力的军事主官,从此廖化由文职转到了武职。刘备死后,廖化又做了丞相参军,能得到诸葛亮的认可,也说明廖化必然有着过人的能力。

延熙元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分兵合进,夹击廖化军。,廖化抓住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进攻,击败游奕,王赟亦在交战中箭身亡;延熙十一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进攻,帮助姜维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延熙十二年,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姜维留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驻扎北岸的魏将邓艾对峙,牵制邓艾军,借以出兵袭取洮城。但被邓艾识破,抢先占据洮城,汉军随后撤兵退走。

不遭人嫉妒是庸才,廖化老而成名,却被人误解数百年

当时蜀中有俗语说:“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王平、句扶、张翼这三人都是蜀汉后期有名的大将,他们都曾在北伐或者平乱过程中,立下过不少的功劳。而廖化能够和他们并列,足以见其军中威望,不亚于其他三人。这句俗语也足以证明廖化在蜀中民间的地位。一个庸人想必也没人会称赞吧。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还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景耀五年,姜维兴兵北伐。对此,廖化觉得十分担忧,他觉得姜维用兵不知道多加整顿,必然会引来灾祸上身。“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对于廖化的劝谏,姜维并没放在心上。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维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军驻扎于沓中。从这件事看,廖化是有着极为高明的战略眼光。

不遭人嫉妒是庸才,廖化老而成名,却被人误解数百年

廖化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多有功勋。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官位与张翼相等,而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景耀六年,刘禅派廖化协助姜维抵御魏军,廖化率军到达阴平后,好像发现了什么,驻兵观察敌军动向,可是敌军来势汹汹,姜维不敌,廖化随姜维放弃阴平。后来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直捣成都,刘禅出降,在刘禅投降的敕令下,廖化随同姜维向钟会投降,后来在去往洛阳的途中病逝。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是出自清代《扫迷帚》,并非出自正史记载。以至于让人认为指蜀国后期人才凋零,由能力平庸的廖化担任先锋。姜维北伐时,蜀国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其中原义主要指蜀国将领青黄不接,关张马黄赵等老一辈的大将去世后,年轻的将领都上不了台面,只能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

不遭人嫉妒是庸才,廖化老而成名,却被人误解数百年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廖化本身还是非常有才的,陈寿就说他“以果烈称”。在今天成都南郊的武侯祠中,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武将,其中廖化塑像在其中排第八,仅在黄忠之后,从此也能看出,廖化的地位在人们心目中也是颇高的。只不过在三国这样一个将星如云、谋士如雨的年代,他的才能才被掩盖。据正史记载廖化于建安二十四年才正式登场,但在后三国时代,廖化绝对称得上是名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