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閱讀,究竟讀什麼?”這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因為回答者自己心裡要承擔責任。“怎麼才能回答得好一些?”於是,我向全國各地的數學特級教師、數學教育專家請教——“如果請您給小學生推薦數學讀物,您推薦哪本或哪套?”
大家推薦的有: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張景中院士的《數學家的眼光》,談祥柏教授的《談祥柏趣味數學詳談》叢書,李毓佩教授的《數學西遊記》,歐陽維誠先生的《唐詩與數學》,張景中院士主編的《好玩的數學》叢書,劉薰宇先生的《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特級教師唐彩斌等主編的《數學在哪裡》叢書,臺灣編譯的《漢聲數學》叢書,劉堅教授主編翻譯的《數學閱讀》叢書,日本的《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數學》……
只用加法,一道難題竟然迎刃而解
華羅庚先生是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他的《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我是在如皋師範讀的。當時,我是學校籃球隊隊長,多次獲得學校的體育獎學金,是準備畢業後做體育老師的。可是,當我從學校圖書館發現這本書,初讀之後,如獲至寶。
只用加法,一道難題竟然就迎刃而解;一首歌訣,更讓我魂牽夢繞。原來數學這麼神奇!
2003年,我用一節課時間,和五年級同學分享了《孫子定理》,那就是由於二十年前,我讀了《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這就是種子的力量,一本好書的力量。
華羅庚先生為這本書寫的序是一首詩,最後兩句非常著名:“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與這本書一套的,還有《從楊輝三角談起》《從祖沖之的圓周率談起》。後來,我還郵購了《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等。
可能正由於我認真閱讀了華羅庚先生的一系列數學科普著作,給我兼教的數學課塗上了濃濃的數學文化底色,從教三年之後,校長就讓我只教數學,不再教體育了。
因為我的數學課上,常常講華羅庚的故事、華羅庚的語錄、華羅庚的趣題,漸漸地,我的學生常常會叫我“華羅庚好”。
閱讀數學,沒讀懂也有收穫
張景中院士的《數學家的眼光》是“院士數學講座專輯”中的一本,我是2003年開始閱讀的,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沒有讀完,因為有的還沒讀懂。我多次表達過:“閱讀數學,沒讀懂也有收穫。”
看完《數學家的眼光》,你會感受到數學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是不同的——在常人看來十分繁難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覺得很簡單;而常人覺得相當簡單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認為非常複雜。
這本書被中外專家譽為一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普佳作,是院士獻給中學生的禮物,我認為小學生也可以看,一些內容沒看懂也會有收穫,因為它講的不是解某一類數學題的技巧,它告訴我們的是數學家對於數學的觀點和看法,以及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比數學技巧更重要。
2018年,我非常榮幸地和張景中院士參加在杭州的一個會議,聊起了《數學家的眼光》。我原以為這本書是張院士信手拈來,如囊中之物。而他告訴我:“非常用心寫的,寫了6年。”張景中院士的《數學與哲學》是“院士數學講座專輯”中的另一本,這本書我讀了五六遍,用不同的筆反覆批註著。
著名數學家王元介紹說:“《數學與哲學》是對數學發展中重大的歷史事件,用通俗的講法向大眾展示當時的爭論內容與形勢,及以後的解決辦法和數學的飛躍發展。這是一本可讀性很高、雅俗共賞的書,各種程度的人都可以從該書中受到啟發與益處。”
文理兼修,讓“高冷”數學充滿趣味
談祥柏教授今年已是90歲高齡,他是國寶級乃至世界級的趣味數學大師。他的《談祥柏趣味數學詳談》叢書共有10冊。兒童少年、數學教師、數學愛好者,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談教授涉足的數學領域極其廣闊,他特別鍾情於自然數研究。在《有個性的自然數》一書中,你會看到各式各樣奇妙好玩的數。我和四年級同學上的《我會用計算器嗎》一課,就用上了談老介紹的“缺八數”。
我還和五年級同學上過一節課《指尖上的數學》,那是根據談老推介的“數手指遊戲”來創造的。有人說“書本不如故事,故事不如戲法”。我相信大家看過談老的《數學遊戲大家玩》,一定會大呼過癮,感受到數學的趣味。
我之所以能和六年級同學一起研究《臺灣長什麼樣子》,那就是因為閱讀過談老《行雲流水話數學》中的文章《拜自然為師》,知道了海岸線的長度是不確定的。
數學是“高冷”的,但談老文理兼修,百科貫通,這就讓他的趣味數學奇境迭出,異彩綻放,令人體悟到數學的無盡趣味和神奇美妙。
(作者系小學數學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22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