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個人檔案對於每個企業或者單位來說非常重要,但非國企及事業單位的公司不為職工存檔案的現象普遍存在,而有無檔案是否會對養老金產生影響呢,其實關鍵步驟在於檔案裡有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否則養老金將會少領取18852元。
01單位不能為員工存檔,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①檔案的含義
這裡說的職工檔案,一般是指人事檔案。檔案主要記錄一個人的主要經歷(學習及工作)、政治面貌、品德作風等個人情況的文件材料,起著憑證、依據和參考的作用。在個人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養老保險等相關證明時,這時檔案就起到作用。
②單位不能為員工存檔,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對於剛畢業的學生,需要由畢業所在學校協助轉遞,如果是原單位可以存檔,新單位不可以存檔的職工,則需要由原單位協助轉遞檔案到新單位。
假如單位不願意接收檔案,則需要本人將自己的檔案從原檔機構轉遞到戶籍所在地人力資源部和社保局或者當地獨立存檔的人才公共服務中心。
02參保人沒有檔案會影響領取養老金嗎?
假如參保人的檔案中無【視同繳費年限】的記錄,退休後不會影響到養老金的領取,同樣也不會少領養老金,但是,參保人檔案中有【視同繳費年限】的記錄,退休時沒有及時提交檔案認定視同工齡,可能會少領養老金。
①視同工齡年限指的是什麼?
視同工齡年限是指參保人在強制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前,按照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工齡年限。
我們以北京為例,普通企業員工自1992年10月1日起開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這也就意味著1992年10月1日作為視同工齡與實際繳費年限的分界點。
即1999月年10月1日參保人的連續工作年限將計入視同繳費年限,而這段時間後(1999年10月1日後)計入實際繳費年限中,退休後方可領取養老金。
國有企業則從1988年1月1日起,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也就意味著1988年1月1日之前,都將按照國家規定計算的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後方可領取過渡性養老金。
03參保人未及時存檔可能會少領養老金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來分析下:
60歲的黃大爺,自1978年開始在國企單位上班,於1998年下海經商,按照歷年來的社會平均工資的100%為繳納基數,且黃大爺在這期間按時繳納職工社保,累計繳納年限為22年,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2萬元。
黃大爺退休時每月的養老金為:
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
①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度月均社平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60歲為139個月)
③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度月均社會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實施社保前的繳費年限×指數(1-1.4%)
基礎養老金:7855×(1+1)÷2×22%=1728.1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20000÷139=863.31元;
過渡性養老金:7855×1×20×1%=1571元;
由此得出,視同繳費年限20年,且按照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的100%繳納社保的黃大爺,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4162.41元(上訴三個數據總額)。
若黃大爺的單位為其存檔,那麼黃大爺在1998年前所繳納的社保年限即為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後每個月可以多領取1571元的養老金,一年就多領18852元,否則將少領養老金。
檔案中有相關證明視同繳費年限的材料,如果參保人未及時去當地社保局證明的情況下,就可能會造成死檔,像黃大爺一樣20年工齡在退休時忘記審檔,就可能會少領取18852元養老金。
所以,有人事檔案且存在視同繳費年限的職工需要留意此情況,及時單位不能為其存檔,本人也要將檔案存至戶籍所在地,否則將少領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