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鉛筆8角錢”是標準答案,學生回答“8元”被教師判為錯,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王營評教育


對於這個提問我想談一個關於面對考試如何與出題者達成默契的問題。這道試題如果單從一般常識回答那麼8角8元都不算錯。但是他又是有標準答案的。顯然教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熟悉角的用法。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教師是否把自己的教學目的明確的傳達給了學生,學生又是否理解了當下考試的出題思路。如果兩方都達成了一種默契,那麼這次教學就是成功的,如果像提問中這樣,兩方沒有達成默契,學生沒有進入到教師描述的情境當中,而完全還是以自己的常用習慣來解決問題,那麼兩者就會出現偏差。這種事情在學校你完全可以去歸咎於教師的問題,而且也沒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但是我認為,這種如何與出題者達成默契,領會出題者思路與意圖的經驗是要貫穿我們人生始終的。如果從小就養成了不與任何人達成默契,完全以自我的想法為中心來解決所有問題,那麼今後的工作生活當中,就會遇到很多困擾。在學習中很多考試,尤其是一些主觀題都存在一個主導思路的問題,你摸對了那麼答題就會事半功倍,無往不利,如果過分的天馬行空,不斷獵奇,那隻能聽天由命。在工作中領導向你佈置工作,不會把每一個細節都說到,如果你不能領會領導的真實意圖與思路,那麼工作的結果肯定不能令領導滿意,再加上平時習慣了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強詞奪理一通,那隻能讓自己今後升遷受阻。不是有句俗話說“辦事兒不由東,累死也無功”就是這個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你永遠不能瞭解別人真實的想法是什麼,那麼,別人說前門樓子,你說胯骨軸子,你肯定永遠融不進任何一個圈子。所以我覺得能夠第一時間進入到出題者的情境當中,瞭解出題者的思路與意圖,做出應對,不僅是學習中,更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大技能,鍛鍊這樣的能力並非是向誰獻媚,而是讓自己少走彎路提升效率,直擊要點,事半功倍。


數碼徐霞客


【超姐觀點】我覺得這道題出的不嚴謹,首先可以肯定老師是沒有錯的。“一支鉛筆✏️”出題人應該註明是什麼鉛筆,因為鉛筆的種類繁多價格也不相同,確實有很貴的鉛筆,還有超過8元的。



孩子填錯計價單位應該有兩種可能:

1.孩子確實買過這個價位的鉛筆,也許孩子的家庭環境好一直用的都是貴的鉛筆,所以他的計價單位填錯是情有可原的。

2.孩子缺乏生活常識的實踐的鍛鍊,這類題一般是剛入學一年級的題,孩子生活用品都是家長幫忙買,孩子對錢和計價單位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記得我兒子上一年級時,數學題問一個西瓜重10(克、千克、公斤)選擇題,我家兒子直接填“克”,西瓜雖然他愛吃但買時沒教過他認識計量單位。於是沒事我就帶他到超市看商品的價籤,買東西時刻意讓他跟著聽東西是怎麼賣的,孩子學的都快,跟幾次就明白了,知道什麼東西用什麼計量單位。

孩子就是白紙一張,全靠家長塗鴉,平時家長注意提高對孩子的代培,加強孩子對生活實踐的學習,這類生活常識的題就不會錯。一年級是孩子打基礎的時候,家長多用心,隨著孩子心智的發育這些常識類的題慢慢就迎刃而解。

@普羅旺斯超姐謝謝您的關注支持


普羅旺斯超姐


如果你不是專門找茬,而是真的提問的話!作為數學教師,我就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數學題填寫單位時要注意兩個東西:畫圖和常用性!

1.畫圖。在1—2年級提出“一隻鉛筆8()”的時候。與之相伴的應該是一隻如下面的圖片簡筆畫。這樣的鉛筆價格通常就是8角錢左右。你說的自動鉛筆等等,出現的圖片絕對不是這樣的。你自己都已經進行了區分,那些價格高的就是自動鉛筆,多彩鉛筆,打印鉛筆……這些與標準鉛筆是不一樣的。

2.常用性!

其實這種題目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常用性。意思是:你只能考慮生活中最常見的那種。而特例不算。這題中鉛筆的價格,就是指最常見的鉛筆價格,而不是是指特種鉛筆。例如:一隻鉛筆長度為15()。答案是釐米。但有位同學答案是分米。我說錯了!他去找到鉛筆廠的介紹書和門口圖片。那兒就有一隻2—3米高的巨型鉛筆。我告訴他,這不是生活中常見的,只算特例!

所以做填寫單位的題目首先要看清楚圖片,沒有圖片的要根據生活實際,選擇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作為參照物!這才是這種答案的正確結果。其他的都屬於“鑽牛角尖”,是錯誤的!

對於樓下一群數字頭條作者,個個都是上貴族學校的高端人事。我表示:你高興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