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给他玩一下,别那么小气”


“你这么小气,到时候别人都不愿意跟你玩了”


“爱分享,才是好孩子,你这样,下次我就不给你买了”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我们大人总是忍不住要劝孩子大方,甚至“威胁”孩子,希望孩子能有乐于分享的精神。


教会孩子懂得分享是好事,但如果强制孩子分享,那么,家长的“装大方”就是在害孩子。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孩子不爱分享并非自私,

而是物权意识作怪


记得优优4岁的时候,优爸有次让她和另外一个孩子分享零食。


优优突然很强势的拒绝:“我想分享就分享,不想就不想,这是我的自由!”


把我和她爸都给震惊到了,我顺势调侃优爸:孩子这是长大了!


优爸嘿嘿两声表示歉意,没再强迫优优分享了。


家长可能都碰到过这种情况,当孩子到了2岁左右,你要求他分享时,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其实就是孩子的物权意识在发展。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零食和玩具都是孩子的最爱,当他们物权意识萌芽后,会选择拒绝分享,这并非自私,而是正常的心理作用,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物权意识的发展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


模糊期(0-1岁):这个阶段,孩子自我意识几乎没有或很薄弱。


敏感期(2-4岁):以自我为中心,知道什么“我的”“你的”,行为上有攻击性,易冲动,甚至爸爸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规则建立期(4-6岁):开始尝试与他人建立玩耍规则,但仍然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乐于分享(6岁后):分享意识逐渐趋近于成人,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愿意大方分享。


当孩子处在物权敏感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分享,但绝不要逼迫孩子去分享!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如果父母强行逼迫孩子,会降低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产生反抗行为和不安全感,甚至长大会十分易怒或自卑,不利于今后孩子的长远发展。


正如,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


“被迫的无私、分享,对孩子而言,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


很容易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


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认为只有顺从和讨好,才会让别人喜欢自己。”


所以,我们没必要逼迫小孩子牺牲自我,成就他人,他们有权利拒绝,这不是一种无理取闹,而是一件跟“分享”平等的事。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如何帮孩子形成乐于分享的意识?


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和谐交往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希望孩子能乐于分享的原因之一。


希望孩子能通过分享,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


优妈总结了几个引导孩子爱分享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家长。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 1、禁忌“逗孩子”的行为


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


给孩子强行贴这样的负面标签,会让孩子感到羞愧,感到随时可能失去,更不乐意分享。


当孩子愿意分享时,家长一定要接受,而不是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


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拒绝孩子的分享,会让孩子感到失望,次数多了,孩子就失去了分享的欲望。


  • 2、抓住时机,借机引导


当别的孩子愿意把玩具分享给自家孩子玩时,家长可以趁机提醒孩子:是否感到开心?


当孩子回答是,那么我们就可以接着说:如果你把玩具分享给他玩,他也会感到很开心。


以此来给孩子暗示,分享是快乐的事。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 3、让孩子体验分享的愉悦


吴京妻子谢楠的做法,就是如此。


当儿子不愿意分享时,谢楠就引导孩子说:你可以说不,但你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玩,说不动可以研究出更好玩的玩法呢?我们要不要试一试?


这样一来,孩子就心动了,当他体验过分享的快乐后,分享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


  • 4、孩子分享后要给他赞美、鼓励


孩子乐于分享后,家长及时给予赞美和鼓励,会让孩子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因而更加愿意去分享。


赞赏和激励,永远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孩子不愿分享就是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被伤害!

一个被尊重过物权的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分享的真谛。


所以,引导孩子主动分享的同时,也要允许孩子有拒绝的权利,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愉悦自己。


- END -

作者:优优妈妈,从事教育工作14年,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二胎妈妈。专注研究3-15岁的养育与教育,教书也育人,育儿亦修己。微信公众号:超烦恼爸妈(ID:cfnbama)。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