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們把發表SCI論文簡單作為基礎理論研究,那麼搞這些沒有直接應用價值的研究到底價值何在?確實需要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解釋。昨日已經隨意寫了篇小文,討論SCI論文的價值,主要談針對人才培養的意義,昨天陪小孩上奧數課期間仔細考慮一下,覺得太膚淺和片面,因此補充說明一下。
一、建立人才體系的需要。
對一個國家來講,人才培養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人才體系,就是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人才都不可缺少。有整合技術的高手,有管理的天才,也有分析數據的人才,有思維活躍的科學牛人,絕對不能出現明顯的缺項,否則等需要某一大類人才時,發現國內根本找不到,一般情況下,你可以引進,但在關鍵時刻就抓瞎了。需要解決某一技術難題時,你能找到懂理論的人給你係統介紹理論細節,你能找到懂設計的人設計出合理的模型,找到技術高手把理論模型變成現實,找到懂材料的人給你拿出符合特殊需要的高性能材料。這樣的人才體系培養就要依靠科技人才隊伍,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和鍛鍊就是要給他們經費讓他們去折騰去玩科學,大部分人也許折騰不出啥東西,只折騰出一些各個檔次的SCI論文,沒有用的各種專利技術。但最終總有一些人會給我們一些意外的驚喜,並最終提供一大批學科門類齊全的學者隊伍,人才可是最重要資源。
二、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
這個和第一條類似,但不同。大家都一直覺得中國的教育存在重視知識灌輸,不注重能力培養。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的教師素質,特別是科研能力素質存在欠缺也是一個原因。表面上,教學能力上我們經常強調各種教學方法,例如如何進行板書、如何合理使用電子幻燈、如何活躍課堂氣氛師生互動。過去也有許多教學效果非常好,教學能力非常強的老師。但如果大多數教師都是立足於學習-理解-教授的模式,而對知識是如何產生的過程,或者沒有親身經歷過新知識產生的過程,是很難在理念上給學生傳授和影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科學研究的培養過程是學習和理解知識創造的過程,經過相對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培養的老師,對知識產生的過程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簡單說,如果我們的中學小學教師都經歷過真正高水平的研究生培養過程,那麼教學的整體質量就會有大幅度提升的前提。高等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
三、技術創新的需要。
這裡不討論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那個重要,其實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在整體上和本質上是統一的,只是不同的階段,不同層面上的區別。對科學家個人來講,從事某一方面的研究,可能不需要過多考慮應用和應用潛力,但對一個國家來講,任何一門學科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應用和理論都是價值的體現,現在沒有用上,不等於將來用不上,這裡用不上不等於另外一個方面用不上。技術在本質上總是來自於科學理論的。例如,現在作納米材料的研究,有人研究各類材料的特性,希望找到各種領域的應用價值,有的則研究這些材料或許對人體產生毒性,並尋找避免損壞的手段,也有人研究這些材料是否存在長期汙染的可能等。那麼作應用的人就需要去請教作毒性作用或環境汙染研究的人,以提高在新材料設計研究中安全性因素。農業革命是依靠自身工作解決人類吃飯穿衣生活基本生存時代,工業革命是大規模使用機械解決人類提高物質生活質量的時代,信息革命時代是解決人類精神生活質量的時代,在新時代知識和信息已經具備明顯的經濟價值,誰能最早掌握更多新知識新信息,誰就更可能掌握和影響將來的國際地位。今天的基礎研究,明天就可能轉化成知識和財富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現在已經不是爭論科學研究是否可用於提高食物機器製造水平,而是是否擁有信息發佈權的時代。
寫完才發現,這些問題似乎是明擺著的,可以總結總結是,開展系統的基礎理論研究是應用技術的源頭,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國家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素質的必由之路,具有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