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無數“白衣戰士”逆流而上,奔赴抗疫一線,“國有難,召必回”。作為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以下簡稱紅旗醫院)風溼免疫科的我們,能親身參與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感到無比光榮。

張曉敏,風溼免疫科科主任,從疫情打響的第一天開始就堅守在門診一線,從未動搖。為了響應醫院抗疫需要,風溼免疫科兩次搬家,清空病房。防護物資短缺她就自制面屏,自備護目鏡。危險嗎?當然危險。但是她說:“國家需要我們,我責無旁貸!”“既然我是一名醫生,就要擔起這份責任。”“個人損失再大,也無法與國家、人民的安危相提並論”。雖然不能上一線,但她的關心和鼓勵是全科人戰疫的原動力。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張曉敏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石紅,風溼免疫科護士長,我們的“大管家”,體型瘦小卻隱藏著巨大的能量,從年臘月二十九到今天,九十餘天的日子裡,她沒有休息過一天,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從科室每次搬家後的改造、病房的分配、庫房的管理到安排醫護的短暫輪休、集體分發中藥提高大家的免疫力、給我們這群會偶爾生病的“小朋友們”送牛奶蔬菜…這個可愛的人兒一直用她的方式,照顧著我們這個家,溫暖著我們每一個家人。此時,她穿著防護服正在病區忙碌……

於得泓,面對疫情,她選擇放下僅4歲的兒子,第一批請戰“間質性肺炎,我也會治,讓我去!”。紅旗醫院省級重症集中救治區域中心首次啟用,她義無反顧進入防疫一線。由於“三級防護”層層隔離下乏氧,在進隔離病房前她會吃一片止痛藥,“這樣頭痛會輕一些,不會頭暈眼花,影響查房看病人。”終於,疫情暫緩,她可以休息了,但是隔離期剛出不到一星期,還未完全享受與家人團聚的喜悅的她,聽到了紅旗醫院省級重症集中救治區域中心再次啟用,她又一次奔向了“戰場”……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張景利,也就是我,武漢疫情時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修,綏芬河口岸境外輸入病例增加,義無反顧的報名加入援助綏芬河醫療隊,4月5日抵達綏芬河市人民醫院。在戰疫中,感受到了海外遊子歸國歸家的迫切心情,還有新冠肺炎患者的恐懼,感受到被患者需要。我很快調整狀態,克服層層級防護帶來的乏氧,做為患者的“保護神”,我們要為他們撐起一片天。當夜我們收治近百例病人,有的甚至連續工作了三天三夜,累了就眯一會。為了詳細瞭解傳染病接觸史,確定診治方案,安撫他們情緒,我們一次次進入隔離病房,與病人反覆溝通核對。現在很多病人治癒出院,看著他們由最開始的無助恐慌到現在的面帶微笑,我們的內心更是無比的滿足。目前我還帶領紅旗醫院的3名醫生和8名護士留守在綏芬河市人民醫院,為守衛國門站好最後一班崗。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紅旗醫院應國家及省裡要求,迅速改建為境外輸入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救治基地,風溼免疫科2名醫生4名護士毅然踏上前線——李博、胡秋晨、戰藝、鄒雪亭、張羲桐、劉薇。6人全是90後,平均年齡26歲,在危難時刻,他們承擔起了青年人的使命,承擔了護國之軍的使命。經過緊張的防護措施培訓、醫療培訓、體檢,已經陸續進入紅區工作……至此,除護士於博懷孕,風溼免疫科全員參戰!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胡秋晨與齊齊哈爾第一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李榮濱合影

戰疫,只為身上的責任——戰疫中的風溼免疫科

風溼免疫科僅是紅旗醫院的普通一員,以小見大,這就是傳承於革命前輩,勇於承擔責任,甘於奉獻的“紅旗精神”,我為成為其中一員而深深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