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天看新聞,網上總有那麼多的事兒
。譬如有一段時間,高鐵上出來各種“霸座”的人。先出來一個“霸座男”,後來又出來一個“霸座女”,還沒消停呢又來了個“霸座大媽”,不但“霸座”,還撓人,緊接著就有了“霸座大叔”......不是這高鐵你還讓坐不?消停兒的坐一會兒就那麼費勁嗎?
“霸座”之後,有的人開始搶公交車的方向盤。不合自己的意願,就對公交車司機頤指氣使,得隨著他們的心思走,否則就罵、就打、就奪......後果嚴重的,把車搞到了大江裡。一車的生命啊,就被這些無知又蠻橫的人,無辜地變成了冤魂。
出現這些不道德的人並不新鮮。毛主席他老人家有一句名言: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中國這麼多人還是好人多,嗑次瓜子還得嗑出幾個“癟子”呢;坐高鐵的那麼多人,“霸座”的才幾個?乘公交的那麼多人,搶方向盤的又有幾個?......
說是說,生活中還是不願意有這些人添堵,他們就是不和諧的因素。
在全國人民面前丟人,其實這貨已經非常的蠢了,蠢得比豬隻強那麼一點兒。他們缺什麼呢?多的方面就不說了,往最根本去尋找,缺兩個字:“善良”。
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可以不識字,可以沒受過什麼教育,可以不懂得那些處世的訣竅,但不能沒有“善良”。
反過來說,只要你“善良”,你在做人上就不會差太遠。
那麼什麼是“善良”?它其實是一個綜合素質。歸納到最簡單來說,就是凡事為別人著想,寧肯委屈自己。
“善良”,才是做好一個人的根本。
B
現在,我再來說這部叫《天堂電影院》的電影。
它講的就是一個關於“善良”的故事。
1988年,一個叫朱塞佩. 託納託雷的年輕的意大利人突然火了。
他拍了一部電影,當年便得了奧斯卡獎和愷撒獎的“最佳外語片”,後來又在戛納和其他亂七八糟的電影節上繼續砍瓜切菜,視奪盃如無物。
我知道這部電影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DVD普及之後。當時也沒十分想看。主要是想到國內許多貌似才華的導演坯子,怎麼擠也擠不進奧斯卡這扇門,我就憤慨。憤慨這奧斯卡沒準兒真有“美國標準”,專門跟咱中華文化過不去。
再後來知道了這託納託雷大紅大紫的那年才32,只比我當時大一歲。人家都世界名導了,我那會兒還當小記者跑街頭巷尾扒領導講話抄簡報材料,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於是就變態更不想去看,小肚雞腸。開個玩笑啊。
若干年過去,隨著年歲的見長,很多以前的東西都似乎變得珍貴了,一些需要補的課就漸漸浮上了日程。
一日偶發奇想,在網絡上下載了這部片子,隨意地漫然地看去,不知不覺竟就是3個小時。
最近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徹底的宅在家裡。有了大把的閒暇時間,便重溫了影壇的很多名作,當然跑不了這部《天堂電影院》。
它確實不是徒有虛名,其力量直入心底,觸及靈魂。在它面前你再反思自己,無論才情還是做人,覺得自個屁都不是。
《天堂電影院》 ,豆瓣評分9.1,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它不是一部電影,是一本教你做人的“教科書”。
C
影片講的是,上世紀40年代意大利南部山區一個叫姜卡爾多的小鎮上,有一個與母親和妹妹相依為命的叫多多的小男孩。
鎮上的兩個最大的建築,一個是教堂,一個是電影院。這個影院是鎮上人的唯一的娛樂,它有著一個好聽的名字——“天堂”。
活潑精靈的多多酷愛電影。他每天都要纏著高大、善良的電影放映員艾弗達,希望他能放自己一馬,接觸放映機,接觸電影。
在意大利的偏僻地區,在那個年代,神父就是道德的尺度。每部影片放映之前,神父都要進行審查。於是,所有的接吻及異性肢體接觸的鏡頭都必須被刪掉。
小多多對那些被剪掉的膠片特別神往,問艾弗達能不能送給他。艾弗達答應了但又不讓他拿走。
一次,來了一部像後來的《泰坦尼克號》一樣火的好萊塢愛情片,連演了好幾場還滿足不了鎮上人的需求。看著遲遲不散的人們,好心的艾弗達把影片打到了廣場的樓牆上。當他一同享受著人們的歡笑時,膠片起火了。
救火的艾弗達被火焰纏繞著倒在了地上。正在廣場看電影的小多多跑上了放映室,他費力地把艾弗達一個梯級一個梯級地拖到了樓下。
影院燒燬了,艾弗達雙目失明,成了盲人。
後來一個有錢人重新裝修了影院,小多多成了放映員。
他一邊上學一邊熟練地工作,他非常高興終於可以最近距離地接觸電影,但這時艾弗達鄭重地告訴他:這,不應該是你終身的職業。
大概是10年過去吧,多多長成了一個健壯、俊朗的小夥子。他喜歡拿著一部小攝影機拍下自己喜歡的東西。他愛上了一位叫艾蓮娜的漂亮的姑娘,愛得死去活來。但他們的愛情遭到了艾蓮娜銀行家父親的強烈反對,最後終於天各一方。
D
後來,服完兵役的多多回到家鄉,心底一派茫然。愛情沒有了,影院裡也有了新的放映員。他不知道自己該向何處去,該做什麼。
帶著墨鏡的艾弗達告訴他,你應該去羅馬,去尋找自己的世界。
他搖著多多的肩膀一字一頓地說:你一定要離開這個小鎮,這個一成不變的溫柔之鄉,而且永遠不要回來,永遠。
這對忘年之交揮淚灑別。
此後的整整30年,直到多多成了世界級的大導演,也真的沒有再踏上他的家鄉一步。
一天,多多接到了母親的電話,說艾弗達去世了。他立刻買了機票,趕回了這個載著他難忘記憶的故鄉。
他親自抬棺,跟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老師、也是改變了他命運的人最後話別,同時也目睹了孕育著他童年夢想的“天堂電影院”的倒塌消失。
電視的普及和網絡的擠壓,電影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市政當局決定把影院炸掉闢為停車場。
回到羅馬的多多,在個人小放映室裡看到了艾弗達的妻子轉交給他的老人留給他的禮物——一盤電影膠片。
那是在他孩子時一直夢寐以求而未能到手的那些被剪掉的接吻鏡頭。
隨著這被連接起來的獨出心裁的“接吻大全”的放映,已是鬢髮斑白的多多喜悅的臉上淌下兩行淚水,長流不息……
E
對於《天堂電影院》的解讀,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理解。
我在裡面看到的,是一顆善良、關愛的心的搏動,是一個來自底層的“草根靈魂”的光芒與昇華。
艾弗達是個粗人,沒有文化,跟孩子們一起參加掃盲考試還得打多多的小抄,平時唯一有些韻味的話都是電影的臺詞。
他的淳樸和善良都反映在生活的細節裡。多多把媽媽讓買牛奶的錢偷偷去看了電影,母親責罵時是艾弗達變魔術一樣“變”出了50里拉,說是在影院裡撿到的,解了多多的急。
進入青春期後的多多狂熱地愛著銀行家的女兒艾蓮娜。看透世事的艾弗達深知這段戀情不會有任何結果,為了多多的前途,他狠心的阻截了他們最後相會的信息,以不讓多多受到沒有意義的傷害。
艾弗達沒有孩子,他是把聰明的多多當做兒子看待的。在多多的人生旅途中,幾乎處處都能感受得到他寬大的臂膀。
他說不出什麼道理,但他深知人生應該有更加遠大的目標。多多酷愛電影,把放映也就當成了電影。他告訴多多,這只是你現在的工作,但絕不會是永遠。
在多多幼小的心靈中,艾弗達一直努力地在為他保留著一塊淨土,在開闢著一個空間,以不讓他在庸常的生活中沉淪和迷茫。
沒有了愛情和工作的多多果然迷茫了。又是艾弗達,強硬地替他指出了一條道路:到羅馬去。到這個世界電影之都、這個千年古城、這個意大利最大的城市去,到那裡找到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
他應該是非常非常愛多多的,但他的愛不自私。他斬釘截鐵地告訴多多,永遠不要回來,不許再踏上這個小鎮,否則,我不會見你也不會原諒你......
他就是要讓這個孩子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不讓任何溫情與軟弱耽擱他的腳步。
他最後留給多多的那盤電影膠片,是這對忘年之交在人世間最後的維繫。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已經沒有了視力的盲人,是怎樣把那一段一段的碎片粘接成條。在那粘接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的,是一股滾滾流淌的熱乎乎的愛!......
這30年間,多多真的沒有回頭,也真的做出了一番事業。
艾弗達,可以瞑目了。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如果能有一雙始終注視著你的、充滿溫度的眼神,你的人生,該是有多麼的幸運。
F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事是必須去做的,有的事可以做可以不做,還有的事無論如何也不能做。
這些,關乎於人性的選擇。
在一個善良的人的眼睛裡,做什麼不做什麼,取決於他(她)心靈的呼喚,取決於他(她)心底的柔軟,而無關是否應該。
所以,很多善良的人,別人都說他(她)傻。
一個人的一生到底怎樣才算成功?100個人可能有100種理解。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不同的人在人生舞臺上做著不同的表演和不同的選擇。
人生,說開了其實就是“畫圈”,即使你帶著“金光”最後也要回到起點。這會兒你才會發現,最重要的,並不一定是你盛時的演出。
由此,我非常景仰艾弗達的“善”。
他因為善而可愛,因為善而無私,因為善而永遠保持著溫度。
善良與寬容可讓人心安,讓人踏實,讓人無求無慾。即使你做不到全部,只要惟此而求索,已足可告慰一生。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經常的對心靈的洗滌和詢問。
如果真的能做到,而且只需做好自己,這個世界該會純淨許多......
這是《天堂電影院》給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