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收穫近七年最好財報

“這一增速創近X年來新高。”

如果把上面的X換成五、六、七,幾乎都可以在各家銀行的2019年業績報告中找到對應原文。2019年,多家上市銀行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兩位數增長,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額出現雙降,交出了一份自2013年經濟進入下行週期以來的最優答卷。

不過,在新冠肺炎這一始料未及的重大外部衝擊下,銀行的存貸款、中間業務收入、資產質量等多方面受到波及,其中,影響最大的還屬零售業務。不少銀行2月份的零售貸款規模不增反降,這也給近幾年銀行紛紛啟動的零售轉型戰略澆了一盆冷水,讓銀行開始反思,零售佔比究竟是不是越高越好?

此外,利率中樞長期下移的趨勢,疊加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的影響,以及負債端仍存在的存款成本上升壓力,讓銀行的淨息差收窄幾乎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於各家銀行來說,控制存款成本核算,提高貸款定價能力,做好資產和負債的雙向管理,是接下來共同要面臨的難題。

近七年來最好業績

《稜鏡》統計了六大行以及四家主要股份制銀行的業績報告發現,多家銀行的營收和淨利增速均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新高。

六大行中除了農行之外,營業收入增幅都在5%以上,其中工商銀行的增幅最大,達到10.5%;淨利潤增幅除了新上市的郵儲銀行之外,其他均在5%左右。這比起大行幾年之前營收和淨利潤2%左右的增幅來說,改善較為明顯。

與基數龐大的國有大行相比,體量相對較小的股份制銀行的增幅更為明顯。其中表現最搶眼的光大銀行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1328億元,增幅超過20%,淨利潤增長達到11%,創造了6年來最好業績。

此外,2019年招行實現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928.67億元,同比增長15.28%,這一盈利增速創近七年來新高;中信銀行實現歸屬於本行股東淨利潤480.15億元,較上年增長7.87%,增幅創近六年來最高。

除了利潤增速提速之外,銀行資產質量的改善也較為明顯。以六大行為例,除了郵儲銀行持平之外,其他五家的不良貸款率同比都呈現下降趨勢,且不良貸款率都降至1.5%以內。其中降幅最大的為農行,下降19個BP至1.4%。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農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2.39%,刷新了近年來大行的不良率記錄。自2017年起,農行啟動三年的“淨表計劃”,目前來看,成效較為明顯。

不良貸款率下降的同時,撥備覆蓋率卻在提升,這也是銀行資產質量改善的信號。據《稜鏡》統計,六大行中除了交行的撥備覆蓋率微降1.36%,中行微升0.89%之外,其他四家銀行都是大幅度提升,撥備覆蓋率超過200%的大行有三家。

淨息差收窄趨勢不可逆

隨著中國利率市場進入下行通道,銀行的淨息差(NIM)成為每年業績會上關注的焦點。畢竟對以利息收入為主的銀行業而言,淨息差是評判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2019年疊加LRP改革的這一因素,淨息差更是出現一些明顯的變化。據《稜鏡》統計,六大行中除了交行淨息差上升7個BP之外,其餘五家銀行淨息差都呈下降趨勢,其中農行降幅最為明顯,達到16個BP。

農行副行長張克秋解釋稱,從資產端來看,一是隨著LPR改革,貸款報價利率水平呈行業性的逐步下行,銀行的貸款收益率隨之下降,農行的貸款收息率從一季度的4.43%下降到四季度的4.38%;二是對民營、普惠、扶貧等重點領域貸款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2019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三是市場利率中樞下行,金融市場業務的收益率也持續下行。

此外,農行根據客戶特點和需要,市場化地調整了一些存款產品的定價策略,使得活期存款利率有所上升;另外根據利率走勢的判斷,適當拉長了存款的久期。“所以階段性看起來,付息率上升的比較快,但是符合管理層預期。”

張克秋預計,2020年淨息差出現行業性下行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建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則給出了更直接的判斷:2020年淨息差將繼續下行10個BP左右。不過他強調,各家行披露的NIM不可能有標準的口徑,例如建行2017年調整了口徑,將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收益放在了貸款的分子裡,同業也有類似的調整,“口徑、披露的方式還是有很多的差異的,沒法簡單的比”。

除了自身政策等因素影響之外,疫情煽動的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化,也給銀行NIM帶來影響。3月以來,美聯儲累計兩次降息150BP,使得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回到歷史最低值,同時美聯儲還通過資產購買、回購等方式向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市場利率走低將直接影響我行外幣資產收益。”中行副行長孫煜稱。

2019年招行的淨息差同比上升2個BP至2.59%,在同業已屬於較高水平。但行長田惠宇仍然提到:“大家對我們NIM不要抱有幻想,我們不可能逆勢而行,我們能做的是繼續保持NIM行業領先的優勢。”

招行在財報裡解釋稱,受實體經濟下行、企業融資需求疲弱影響,貸款收益率年內有所回落,同時,為承接客戶理財到期資金,下半年招行主動適度加大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成本相對較高的存款產品的供應,負債端成本有所上升,導致淨利息收益率回落。

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淨息差收窄壓力?田惠宇稱,招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在資產端加大了項目融資和中長期貸款的投放,拉長重新定價的期限;對1-3年貸款採取固定利率的策略;在負債端,對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這一類對高成本負債來源從比例和總額上嚴格控制,同業負債成本也有望得到比較好的控制。

建行許一鳴也提到,未來為了控制NIM的良好水平,在貸款定價方面,要提高風險收入定價,調整結構;在存款方面,要始終注意存款的成本核算,特別是要保證零售業務和活期存款的佔比。

“總體看今年資產和負債雙向組合管理,總量、久期、重定價的週期和速度對NIM的管理是十分關鍵的。”張克秋稱。

疫情影響有好有壞

正如張青松在業績報告會上所稱,“新冠肺炎是一個始料未及的重大外部衝擊”,對全球經濟都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於給經濟供血的銀行業而言,這種影響也是直接而深遠的。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在業績會上詳細地解讀了疫情對銀行獲客、存貸款、淨息收入、中間業務收入、資產質量五方面的影響。據他介紹,一季度尤其是2月份,招行的零售獲客同比大幅度減少;兩卡(信用卡和借記卡)結算收入下降;發債、資管項目投放因為疫情期間的隔離,導致盡調短期難以進行;此外,最大的影響是資產質量,信用卡和個貸的還款能力和意願都在下降,信用卡、小微、房貸等業務的入催率、逾期率同比大幅度提升。

對於招行而言,由於信用卡40%的催收產能是在武漢,在疫情期間基本停工了,因此在所有業務裡面,信用卡受的影響最大,不僅體現在交易量,還有資產質量上。比如,信用卡的海外交易量收入減半。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也提到,受到企業停工、居民消費萎縮的影響,銀行業務需求端也出現萎縮,資產日均規模離預期比較遠,特別是2020年2月份的一般性貸款當月新增僅66億元,環比少增了724多億元。

據他介紹,新冠疫情對銀行的影響主要在零售貸款上,該行2月份的零售貸款,包括信用卡貸款,兩者的規模不增反降,一共下降了169億元,環比下降了1600億元。“這個數據是非常大的。”

此外,疫情對於銀行獲客、交易、資產質量等方面也帶來比較大的影響。2月份中信銀行髮卡量同比下降47%,交易量同比下降了5%,貸款下降3%;資產收益水平出現下行;不良率和不良額則出現小幅上升。

疫情對資產質量的影響成為一個共性話題。中行風險總監劉堅東在業績會上提到,因客戶償債能力降低,一些司法程序受阻,清收工作推進難度也在進一步加大,這些情況都會預計對全年特別是一季度的資產質量帶來一定的衝擊。“我們也預測,從逾期貸款的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和半年會有所上升。”

與受衝擊較大的零售業務相比,對公業務的影響相對較小,仍處於正增長。據中行管理層介紹,截至3月26日,中行境內行人民幣貸款比年初新增5185億元,同比多增3039億元;農行到2月底本外幣貸款較年初增長了5262億元,同比多增了284億元。

當然,疫情帶來的也不全是壞消息。田惠宇就提到,招行線上優勢和財富管理的優勢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理財和基金銷售同比大幅度增加,支撐、推動了零售AUM的平穩增長。此外,金融市場類業務沒有受到這次海內外市場,特別是境外市場大幅度波動的影響,反而部分受益。

光大銀行副行長曲亮也提及,儘管信用卡的新增髮卡量增速是下降的,但是數據營銷類髮卡的增速在明顯上升。線上數據+線下預約面籤的數字營銷模式的獲客量在快速提升,增長達到了10倍。

反思零售優先策略

2013年經濟進入下行週期,銀行風險開始集中暴露。為求發展,不少銀行提出向風險分散、波動較小的零售業務轉型,試圖通過零售金融這一“壓艙石”來平滑週期。

零售金融業務是指銀行向個人客戶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個人貸款、存款業務、銀 行卡業務、個人理財服務及各類個人中間業務等等。各家銀行在業績報告中對零售金融的表述略有不同,有的稱為個人金融業務或者個人銀行業務。 據《稜鏡》統計,在六大行中,除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郵儲銀行之外,2019年零售業務收入佔比最高的為工行,佔比接近四成。這與工行於2019年啟動了“第一個人金融銀行”戰略有關。據工行執行委員宋建華介紹,2019年工行個人存款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加了1.04萬億,時點和日均增量保持市場雙第一;個人貸款新增7471億元,增長13.3%,增量也位居市場第一。

“第一個人金融銀行戰略是工商銀行的一項長期戰略和優先發展戰略。”工行在年報中提到。

此外,中行2019年調整了個人業務條線的組織架構,據中行副行長鄭國雨介紹,新的組織架構包括個人數字金融部、消費金融部、銀行卡中心,其中個人數字金融部下設兩個二級部,分別是數字化平臺中心和私人中心。2019年末中行個人客戶增量和增速創近三年最高。

股份行中,中信銀行2019年零售板塊營業淨收入712.5億元,同比增長23.9%,營收貢獻度38.66%,提升3.1個百分點。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提到:“中信銀行花了5、6年的時間做零售業務的轉型,去年零售存款增加了1600億元,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年份。”

而更早提出向零售轉型的招行和平安銀行,兩家的零售業務佔比明顯更高。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收入和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分別佔比58%和69.1%。

招行在業內素以“零售之王”著稱。2019年該行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達651.58億元,同比增長13.86%;零售金融業務營業收入達1425.64億元,同比增長15.66%,佔該行營業收入的56.69%。

此次疫情對零售業務的巨大沖擊,讓部分銀行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原本以為抗風險能力強的業務。田惠宇就提到:“都說零售佔比高的銀行抗風險的能力強、波動小,市場比較喜歡。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零售的佔比越高越好,目前我們零售收入佔比超過55%,五年規劃大概在60%左右,我認為這個規劃是合適的,特別是這次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這個戰略定位、戰略規劃的適當性。”

他強調,按照當前的形勢,招行要完成今年的資產投放計劃,“零售增速肯定沒有去年那麼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