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處於青春期,帶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往往性情容易衝動,處於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和道德的意識。利用課堂上知識的傳授以及結合生活情境的導入運用,讓它們瞭解到法律的重要性,明確法律的界限,樹立危機意識,從而能夠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下規範自己的行為,建立起初步的法制意識,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互聯繫,切實的體會到法制和道德要求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文主要圍繞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制的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1.創設合作型教學環境

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時往往需要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來進行導入,幫助學生儘快的進入學習氛圍,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通過創設合作性的教學環境的方式能夠使學生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的同時也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交往,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上教授的知識。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例如,教師在講述“友誼與成長同行”教學中,教師為了切合主題,增進學生們之間的關係,教師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分享、交流相關建議看法的方式來拓展學生對此話題的理解,同時在過程中能夠讓學生領會到友誼的含義。教師首先向學生進行提問,如人是群居動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交際圈,都有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那麼你認為朋友對你來說能夠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教師讓學生們和組員進行討論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密切相互之間的關係,同時學生們之間能夠加深對於友誼的體會和情感,昇華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2.引入實際案例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為主的課堂氛圍,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沒有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利於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體驗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合作者,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例如,教師在講到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時,教師首先做的並不是直接講述相關的知識點而是通過講述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來作為切入點,幫助學生來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如,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聊天進行導入。教師通過自己觀看的電視節目“走進法治天地”教師通過講述生活中的案例引導學生走入生活實際,從蘇丹紅鹹鴨蛋、瘦肉精豬肉、三聚氰胺毒奶粉、廢紙包裝方便麵、皮革酸奶和果凍等飲食安全問題入手,講述法治與民眾生命財產、人身安全之間的關係、法律、法治的地位和意義,使學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識。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3.設置模擬法庭

道德與法制的教學內容雖然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但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往往是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僅僅通過上課上教師的講述和理論上的書本知識的內容是很難真實的體會法律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的,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一些特殊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在教學課堂上能夠形象的體會到法律在實際生活上的實際運用方法。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例如,教師通過開展法律法庭的方式,讓學生扮演被告和原告的角色來投入到具體的案件中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生動形象的體會到相關法律在法庭中的實際運用,學生也能夠更加直觀的體會到具體的法律條規在違法法律和道德的情況下對犯罪的人的約束功能和相應的懲罰措施,讓學生在體會的過程中能夠對法律產生敬畏的心理,從而更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例如,引入案例“張穎的經歷”,初三的學生張穎由於長期受到家長的溺愛,不專心於學習,常常流連於酒吧、網吧等限制未成年人出入的場所,結識了好多遊手好閒的朋友,出入舞廳、網吧。為了能夠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高額消費,她開始偷取同學的錢財,甚至屢次被學校警告。畢業後因為染上毒癮,為籌錢搶劫、盜竊等,被判有期徒刑八年。教師為學生提供這個社會案例來讓學生結合法律來進行一次簡化的法庭上的評審,通過這種方式教師通過場外指導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犯罪、這種犯罪形式會得到怎樣的處罰等等,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引以為戒,豎起對於法律的敬畏之情。

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運用,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建議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於法律和道德的意識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因此,教師需要通過法制課程來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的法律知識系統,通過教學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規範自己的行為,做一個正直、守法的良好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