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曹德旺:疫情正对全球产业链产生何种影响?

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从一线企业家的角度讨论了自己对全球制造产业链、中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粮食安全等问题的思考与担忧。2019年以曹德旺为主角的《美国工厂》纪录片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财富》中文版发布“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从他的视角观察到关于此次疫情对全球制造产业链及其他领域的影响,值得关注。特授权转载如下,供读者参考。

观点|曹德旺:疫情正对全球产业链产生何种影响?

图片来源:新京报

疫情蔓延全球,中国出口承压,从企业家角度看,要不要救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的企业?新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曹德旺认为,这一次中国企业遇到的危机和之前遇到的危机完全不一样,是外国受疫情影响订单减少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用什么方式救企业考验政府的智慧。“政府在救助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同时还可以考虑普惠性的政策,比如取消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增值税、允许大企业免提折旧费等。”

疫情不只改变着微观企业的命运,也在重构全球经济政治的秩序。在曹德旺看来,疫情过后各国着手构建更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会是一个趋势,或许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并最终会成为定局。“但在短期内各个国家很难构造出独立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全球产业链也难以在短期内发生逆转性的变化,全球产业链短期内不会,也无法和中国脱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成本的升高,出现了部分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的现象。在曹德旺看来,中国必须应该有一个长期繁荣昌盛的传统产业,必须要留住这些企业,否则中国经济无法实现独立自主。

当下全球经济仍处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曹德旺认为,此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危机,是非常特别的,相信没有先例。“中国经济受进口和出口影响很大,一定要未雨绸缪。活下去是硬道理,我们首先要能够活下来,要高度重视粮食问题。”

企业管理层要带头减薪

问:国内外疫情双重冲击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多大?

曹德旺:在国内疫情蔓延时,中国已经停产停工了两个月。现在海外疫情蔓延,我们要陪着全世界继续停产停工。大多数的制造业,尤其是外贸出口的制造业企业的日子会比较难过、难熬,有些企业甚至可能很难熬过去。现在很多企业面临着两难的局面——如果留住工人,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如果裁员,这些年一直招工难,等疫情恢复之后,可能就招不回来了。

问:你对企业家有什么建议?

曹德旺:企业家首先要自己有思路,要想办法自救、自保。适者生存,企业家一定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根据市场的需要,如果要减薪,管理层要带头减,如果要适当的裁员,那么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补偿标准,补偿给被遣散的员工。另外,企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现金流,只有充足的现金流才能保证企业未来重新正常运转起来。

越是在困难的时刻,我们越要反思和总结,为什么我们的企业禁不起疫情的折腾?因为不少企业在这些年进行多元化投资,现金流本来就很紧张,很多企业经不起疫情的冲击,一下子就倒下了。我们要记住,企业家要对经手的钱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无论这钱是从银行借的,还是投资人投的,都叫钱,要无条件守护好。

全球产业链的恢复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问: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如何救助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的企业。对此,你怎么看?

曹德旺:企业一旦倒闭,就很难再恢复起来了。中国的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庞大的中小企业创造了中国大部分的外汇。如果可以话,还是应该给与企业一定的救助。

但这一次中国企业遇到的危机和之前遇到的危机完全不一样,这就加大了救助企业的难度:第一,现在全球的供应链已经断掉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市场的需求已萎缩,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呢?从长远看,经过这次疫情,会有很多不起眼的小工厂倒下,但这些小工厂是全球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一旦倒闭再重新建起来,就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相信全球产业链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第二,此次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各国政府为救市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就像一个人生了大病,体能在受到破坏的同时,又增加了看病花钱的负担。在疫情后,要预防全球经济进入大萧条的可能性,需求量可能也会大量减少。而且现在飞机停飞、很多卸货的码头工人回家,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往外运输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出口订单减少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增加,解决企业的问题关键在订单上,也许不是在资金流上。单纯用给钱的方式解决不了企业当前订单需求下降的问题,政府在救助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去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还有一些普惠性的政策也许可以考虑。在税收上,我们实行的是增值税制度,也就是说企业亏本的话也要交税,很多企业希望政府在疫情期间取消企业的增值税,减轻企业的亏损压力。此外,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救助企业时,修改了会计法,类似方式我认为也可以借鉴。

问:中国还有一个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转向内销能否成为外向型企业的出路?

曹德旺:这个估计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是有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但我们大多数人最大的消费支出可能就是花钱买房子了。除了房子,可能大多数人平常真正的消费需求和支出并没有多少。而且疫情还没有真正过去,消费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我们一定要警惕疫情后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

问:此次疫情暴露了全球产业链太长的风险,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是否会发生变化?

曹德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立足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每个国家的产业链都无法独善其身,必须嵌入到全球的产业链中。但这次疫情之后,各国的不信任度将增加。相信各个国家会对产业链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各国着手构建更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会是一个趋势。在全球产业链被简化的趋势下,会出现逆全球化的阴影。或许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并最终会成为定局,但逆全球化会给各国巨大的伤害,对全球经济也是巨大的灾难。

问: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全球产业链是否会加速和中国脱钩?

曹德旺:在疫情后,各国都想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全球产业链会被简化。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们一定要警惕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

不过,在短期内各个国家很难构造出独立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全球产业链也难以在短期内发生逆转性的变化。有的国家有构造独立产业链的能力,有的国家却没有这个能力。即使是美国、欧洲的发达国家,想要在疫后形成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欧洲很多发达国家一直实行去工业的政策,大力发展虚拟经济,现在看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已经被去的差不多了,很多产业已经断代。如果要重新恢复制造业,形成独立的产业链体系,有很大的难度——第一缺乏进行产业投资的人、缺老板。无论日本、韩国,还是欧美,很多制造业企业的二代不愿意接班经营工厂、做制造业,更愿意去做互联网、金融等虚拟经济;第二缺乏劳动力,去工业化导致年轻人去从事了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制造业缺乏年轻的工人。在美国、欧洲,最便宜的是电、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最贵的就是劳工成本,发达国家的劳动成本高于中国。第三缺乏管理人员;第四缺乏资金。此外,工会制度的存在,劳资双方的紧张阻碍了美国、欧洲制造业发展,这一难题很难处理。这是因为两党竞选机制与竞选纲领是劳资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这一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

现在一些产业链往东南亚转移,但是现在的东南亚就像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一样,基础设施很差——道路很差导致交通物流不畅,水电的供应也经常不稳定,而且要到另外一个地区重新设立一个工厂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这些都是企业要考虑到的成本。

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看,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和中国脱钩的话,对双方都会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现在放眼全世界,从俄罗斯、日本、韩国,再到欧洲、美国,全世界只有我们勤劳的中国工人还在认真做事。

因此,在短期内,全球产业链很难找到替代中国的经济体或者解决办法,全球产业链无法、不会与中国脱钩。同时,我们也必须反省,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在上升,中国制造正在国际上失去原有的竞争力,出现了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

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会引起国家竞争力的下降,这必须引起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反省。

没有传统制造业中国经济无法实现独立自主

问:也有很多人认为,迁往东南亚地区的产业是低端制造业,不必留住这些低端企业和低端产业。

曹德旺: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本来就很差,这些企业都搬走了,我们还剩下什么呢?我认为,必须要留住这些企业,否则将来我们一定会后悔的。

我们中国人、中国的企业太急功近利了,经常把产业分为高端和低端。在很多人眼里,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是高端产业,制造业意味着廉价劳动力,是低端产业。但是这次疫情发生之后,一个N95口罩在美国最高卖到了175美金,成为了高端产品。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天下只有低端品位的人,没有低端产业。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也要反思,如果没有防疫物资等传统的制造业,我们也要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必须应该有一个长期繁荣昌盛的传统产业,否则中国经济就无法实现独立自主。当然,在疫情后中国要建立起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除了要重视传统制造业,还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就不得不受制于国外的产业链。

同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基础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很多所谓的高端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在我看来,互联网也好、芯片技术也好、大数据也好,这些技术或者工具可以提高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效率。但是如果没有制造业,高端产业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就好像桌子上摆满了漂亮精致的刀叉,如果没有食物,这些刀叉用来做什么呢?只能是摆设而已。在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谁也离不开谁,没有高端、低端之分,各个产业要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

问:如何留住这些企业?

曹德旺:过度的房地产投资导致银行的资金、劳工等资源都会流向房地产,推高了制造业的成本。不再盲目搞房地产,大批的劳动力、资金就剩下来了。

这次危机史无前例 我们首先要能活下来

问: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你最忧虑什么?

曹德旺:疫情之下,航班停飞、封国封城,全世界乱成了一锅粥——疫情完全打乱了全球的秩序。正因为全球供应链已经凌乱,疫情的破坏力才如此巨大。这一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危机,远远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可以类比的,这一次危机应该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经济受进口和出口影响很大,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非常严峻,一定要未雨绸缪。活下去是硬道理,我们首先要能够活下来,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再求下一步的发展,再求好、求精。我们现在不要在乎GDP增速多少,应该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作为第一目标。

我现在最关心粮食问题。我是经历过粮食困难的人,知道饿肚子的滋味。虽然我们的主粮供给是充足的,但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禁止出口粮食,我们也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同时应向三农倾斜资金,以防万一。

本文摘自:新京报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 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 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