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运营的过程中思维同样重要,当然这并不代表说运营思维比运营经验更重要,其实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之所以更倾向于写运营思维层面的文章,是觉得目前市面上写运营实操方面的文章太多了,而且写得都特别全面,有很多实操指导意义还挺强。但是运营实操类的文章往往是一篇文章只能解决某一两个问题。但是在运营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是你从来没遇到过的新问题。对于这种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还去借鉴网上的实操案例?这个当然不行,那么我现在需要的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
前端时间写了一篇《一切皆运营:生活中的运营逻辑》,在互联网er早读课发表后,早读课小编给改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名字《我为什么说人人都是运营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靠谱》,感谢早读课小编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标题拟定的例子。当谈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教大家如何拟定一个好的文章标题。在前面提到的文章中,超哥觉得在生活中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一个运营过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基于这个基本逻辑有一个明确的做是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有相应的达成措施和手段。
对此,超哥觉得运营就是基于对事情的基本逻辑的梳理确定事情的目标,然后围绕事情的目标所做的基于人、财、物(资源)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些列工作就是运营。一项运营工作的好坏的标准就是看你能否以最少的人、财、物(资源)达成事情的目标。当然这个是基于运营本身给出的定义,目前运营的定义有很多,也可以从用户角度和运营的目标角度,给出的运营的定义是将产品的价值通过一定的手段传递给客户,并让用户持续的使用起来。
其实上面的连个定义都是大同小异,都是基本逻辑梳理,目标确定,目标达成需要的具体策略。所以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将运营的工作分为三步:
- 第一步,梳理基本逻辑
- 第二步,确定运营目标
- 第三步,制定达成目标的具体策略
在第三个步骤中我们又可以分围三个步骤:
- 第1步:发现问题
- 第2步:分析问题
- 第3步:解决问题
也可以说运营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是解决问题。不存在问题的产品是不需要运营的。其实在最前面提前的运营工作的三步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又跟戴明循环很相似,这个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PDCA循环。
我们在拿到一个新的运营项目时我们最终要的是要做什么?如果我恩按照PDCA循环来做的话,首先是制定计划,这里面的计划就包含了运营的目标,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说明:
这个思维导图里面将上面提到的三种思路结合了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在运营或者说在做其他任何事的时候都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将三种思维方式充分结合起来。
在一个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可以遵循一个核心思想:
1)这项任务最终需要交付的成果是什么?
2)为了完成这些成果,需要按哪些步骤去执行?换言之,就是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模块,以及完成这些模块所需要的路径。
举个栗子,如果让我们来搭建一个在线学习平台我们按照上面的思路来进行思考:
1)完成这项任务最最终要交付的成过是什么?对于一个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我们最终要交付的结果是,我们需要建立起一个功能平台并吸引足够量级的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持续的高频词的学习课程。为了完成这些成果,需要按照那些步骤执行?
- 第一步:业务逻辑梳理
- 第二步:目标设定
- 第三步:任务拆解
- 第四步:制定达成目标的基本策略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对在线学习平台建立的步骤进行确定:
第一步:在线学习平台的基本业务逻辑梳理
第二步:目标设定。这是在运营中需要确立的核心思想中第一点,即我们要完成这项任务最重要交付的成成果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需要确立的最终目标。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目标:
- 平台功能的完善
- 平台课程的丰富
- 平台用户数量增加
- 平台用户活跃度提升
- 平台用户的转化率提高
第三步:对上述目标任务进行结构拆解。上面的几个关键点目标,归纳起来为三个:
- 平台层面
- 内容层面
- 用户层面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拆分和归纳思维,基本原则是相互穷尽,互不包含。 我们目标任务拆解如下:
超哥一直主张一切皆运营,生活中处处存在运营逻辑,那么接下来就举一个生活中的栗子吧。最近由于工作变动,租的房子还有半年才到期,所以需要转租。那么就以转租房子为例,看这件事具体涉及到哪些运营思维呢?
按照基本思路:
第一步:业务逻辑梳理
第二步:目标设定
第三步:任务拆解
第四步:制定达成目标的基本策略
转租房子的基本逻辑:
转租房子的关键点是:找到匹配心理预期的用户,把房子租出去。
第二步:目标设定。比如我希望用什么样的价格,在多长周期内将房子转租出去
第三步:目标任务拆解,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 房子描述文案撰写及优化
- 发布信息的渠道选择
- 促进用户转化
1)推广策略
2)销售策略
- 实现成交,签订租房协议
- 在文案方面
前前后后进行了多次修改,如进行标题优化,内容优化。做了三个方面的改动:
1)参考其他租房标题,对标题进行了优化。由于58同城存在BUG,在房源信息发布时无法选择个人,默认是经纪人,所以在标题中加了个人转租。最终优化后的标题包含了:房间优势+用户关心的房源信息来源+优惠政策。如:望京明苑20平米超大主卧 朝南 个人转租 免中介费
2)描述文案优化。在最初发布时并未描述太多信息,只是对房源进行介绍。为了促进电话咨询转化,加上了优惠政策
3)图片处理。起初只是随便拍摄了几张照片,后来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提升拍照质量、增加图片展示梳理、对图片做了美化处理
——在渠道方面:在最开始只是在58同城上面随意进行了信息发布,但效果不太理想。根据以上提到的思路:
1、发现问题:渠道发布效果不好
2、分析问题:
1)渠道太过单一
2)渠道上面的信息数量太多,发布信息排名很靠后,第一第二页基本看不到
3、解决问题:
1)拓宽渠道选择
2)采取相应推广手段
比如在渠道选择上,增加了微信群、朋友代为转发朋友圈、新增赶集网和豆瓣这几个渠道。在推广策略上,58同城进行了付费刷新和置顶,并根据大家看房时间进行了刷新和置顶时间的调整,如在下班时间和周末时间进行刷新置顶,但是由于平台本身的原因效果并不明显。在豆瓣租房上面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刷新太快,基本上每秒会有1-3新贴出现或者新回复,也就是说信息发布几分钟就会被沉到后3-4页,每页帖子数量比较多,如果不靠前的话后面的帖子基本上不容易被发现。那么在这块采用方法是顶贴,通过定期顶贴来提升贴子排序。
其实在渠道效果方面,豆瓣最好,其次是朋友圈和微信群,最后是58同城和赶集网这样的平台。这个跟用户的认知有关。58上发布的房源目前基本被中介所占领、图片真实度不高,且58APP本身用户粘性不高,而豆瓣用户粘性比较高,且发布的多为个人房源且图片相对比较真实,最重要的是无需中介费,在移动化时代,用户更习惯于用手机搜索信息,而下载豆瓣 APP的人是要高于58APP,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一次租房子专门去下载一个58APP。既然能够在既有的豆瓣上找到合适的、真实的个人房源,为何还要去58呢。朋友圈和微信群的效果之所以好是因为信息比较少,无对比性,也就是说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信息相对较少。这里面存在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是熟人,可新度高;第二个是信息少,无需对比,不会有选择成本。
——在用户方面:其实刚开始在发租房信息的时候是要求用户分摊当初付给中介的一半中介费和半年起付房租。通过用户电话咨询发现,大部分用户是不愿意付中介费的,很多用户存在付款上的压力,如果半年付的话。所以后续就在标题上加上了免中介费字样,在付款方式上改为常规的付款方式
——在转化方面:这里涉及到四层转化
每一层的转化都要涉及文案的优化,以及相应的销售话术的制定,而每一层效果的提升都讲影响到下一步的转化。
好了,以上是通过超哥在转租房子这件事上的一个运营流程,当然了由于时间原因,房子急需转租出去,所以会出现了上述流程,这里面其实也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你的房子有足够的优势,在产品运营过程中就是你的产品足够好。当然在实际租房过程中看起来并不会向上述那么麻烦,在这里超哥是对每一个环节都做了拆解和细化,为的是能够让大家更容易明白生活中的运营逻辑。
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是不是觉得做运营思路很重要呢,另外仔细去思考是不是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做运营呢。所以《我为什么说人人都是运营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