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洲:全力守護市民“菜籃子”安全

張登洲:全力守護市民“菜籃子”安全

張登洲在實驗室工作。

4月30日,在廣安市農產品檢測檢驗中心實驗室,張登洲和同事正在對抽檢的茶葉樣品進行農藥殘留成分檢測,並做好相關參數記錄。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是防止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進入市場、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像這樣的檢測工作,張登洲已經做了11年。

張登洲認為,這些年變化最大的是我市越來越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檢測工作的效率和精準性越來越高。隨著設備的提質升級,從只能檢測50個參數到如今能檢測500多個參數,檢測範圍更廣、更精準、更快速。

39歲的張登洲,是該中心質量負責人,農殘項目負責人。2010年以來,他負責的項目先後4次通過省級農業和省質監部門的“雙認證”考核。在工作中他一直堅持“管理技術化,技術標準化,儀器指標化,知識體系化”的實驗室“四化”建設目標。

2009年,張登洲成為一名檢驗員,開始和瓶瓶罐罐及數據打交道。反覆的實驗是枯燥的,但他樂在其中。“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我們的工作就是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科學有力支撐,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他說。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張登洲說,對數據的追求極為苛刻,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也關係到中心的公信力,關係到生產基地的形象。

到底有多精準呢?張登洲舉例說,如果一噸菜裡含有0.01克藥物,他們都必須精準找出殘留農藥成分和含量,數據精度為億分之一。

省級監管部門每年都會對中心開展能力考核,過去有幾項參數未能過關,成為困擾他們的難題。張登洲和同事們泡在實驗室裡,將實驗步驟程序化、標準化,一步一步地進行驗證,全面總結,優化方法,探索出科學高效易於推廣的農殘檢測方法,提出了“質量控制法”是解決實驗難題的核心理念。率先在農殘項目中推廣應用,逐步在全市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檢測能力和檢測效率。

在工作中,張登洲始終抓住檢測的準確全面性、共性特例性、理論實踐性、經驗總結性“四性”特點,做好實驗室“四化”建設規劃與實踐,深入到各區市縣監測站開展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標準化應用推廣與工作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7月,檢測中心將迎接省監管部門第五次‘雙認證’考核,實驗室將申報更高效準確的檢測方法,並將在日後的工作中推廣使用。”張登洲說,獲得省權威部門“雙認證”後,農殘檢測實驗所需的時間和耗材將會是原來的三分之一。

每逢重大節日和重要節點,張登洲都要和同事們一起完成相關農產品的檢測,疫情防控期間也不例外。在疫情防控期間,該中心共完成了103個樣本的檢測,包含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各大類。

從業十多年,張登洲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崗位上默默堅守、精益求精,每年檢測的農產品樣品達到上千個,分析參數5萬餘個,圓滿完成省市兩級例行監測、專項監測和監督抽檢等多項任務。在第三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總決賽上,榮獲個人三等獎。先後獲得“廣安市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先進個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這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是做了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張登洲謙遜地說。

正是因為謙虛、務實的工作作風,他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工作非常敬業,肯鑽研,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勇挑重擔!”該中心主任陳利平這樣評價。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出現的超標樣品,他們尊重實驗、尊重數據、嚴謹認真,夯實築牢了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婧 文/圖)

編輯:李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