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馬斯克是一位“科學狂人”並不為過,這位49歲的70後大男孩總是會幹出一些超乎我們想象的事情:可回收重複使用的“獵鷹”重型火箭、將特斯拉送入太空、作為一位純粹的理工男卻對人工智能技術顯得非常保守等等!馬斯克所做的科學研究都不是什麼新概念,大部分在此前都已被人們展望,但他總是成為第一個敢於嘗試的人,“星鏈計劃”就是其中之一!
“星鏈計劃”是馬斯克太空探索公司下的一個項目,簡單描述這個項目就是:發射數以萬計的小型通信衛星,讓這些衛星在離地面500千米左右的近地軌道上運行,“星鏈計劃”的願景是待整個計劃完成後可在全球範圍內為人們提供低成本的衛星通信和互聯網服務,2018年3月,獵鷹九號運載火箭將兩顆小型微型“丁丁-a”和“丁丁-b”送入太空,正式開啟了“星鏈計劃”!
星鏈計劃的本質是提供通信服務,並且這種通信服務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等諸多優點。馬斯克稱,“星鏈計劃”猶如一個位於外太空的巨大無線路由器,其平均下載速度可以達到1GB,遠超我們目前使用的4G網絡,基本達到了最新的5G速度,若這一計劃最終完成。在全球任何一個偏遠的角落都會有衛星提供的網絡服務,馬斯克甚至連這個太空WIFI的接入密碼都想好了,那就是Martians(火星人)。
“星鏈計劃”的這一服務目前我們還無法享用,但這個計劃帶給我們的影響已經出現了:“星鏈計劃”將會徹底改變天空的模樣!隨著4月30號第7批60顆衛星送入太空,目前整個計劃的在軌衛星數量已經達到了420顆,這些衛星幾十顆一組採用首尾相連的方式在我們的上空飛來飛去,從地面看起來猶如一支支星河艦隊,在未來這些“艦隊”的數量和規模將更大!
有網友認為,“星鏈計劃”實際上就是6G網絡,馬斯克的這一舉措將使美國跨過5G直接迎來6G時代,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來看網速:任馬斯克展開遐想,“項鍊計劃”的網絡速度也只有1GB,這一速度與5G網絡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甚至還達不到5G網絡的最高水平,移動網絡最重要的體現就是上網時的上傳和下載速度,兩個網絡速度一致,怎麼就成了具有代差的不同網絡呢?
誠然,“星鏈計劃”最起碼從外表上看起來更加高級一些:這一支支“星河艦隊”與地面的5G基站相比更具神秘和科幻感,但技術的本質不是由外表形成的,“星鏈計劃”只不過是改變了5G的通信模樣,在核心技術上還沒有什麼突破。事實上“星鏈計劃”到目前為止還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任何一個都會對這一計劃造成致命一擊!
首先就是資金問題,按照計劃步驟,2024年前太空探索公司將把1.2萬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到現在還差1.16萬顆,時間還有4年,也就是說接下來的4年太空探索公司每年需要送入太空接近3000顆衛星,除了任務量幾乎無法完成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資金,將這麼多的衛星送入太空需要的費用是一個天文數字,太空探索公司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其次是“星鏈計劃”的服務能力。按照太空探索公司的初步設想,待二期40000顆衛星送入太空後,可以同時滿足2000萬人的上網需求,你沒有看錯,是2000萬人!目前全球的5G建設初步設想是能夠滿足30億人的上網服務,這也是4G時代全球活躍網民的數量。如果“項鍊計劃”達到5G的這一承載能力需要發射多少顆衛星?很簡單的一個數學題:至少需要5000000顆衛星!
還有一個問題是上網模式。我們可以將“星鏈計劃”中的衛星看作是一個個太空基站,但與5G基站不同的是:我們可以用手機直接連接5G基站上網,但卻無法直接用手機連接星鏈衛星,若想使用這一太空WIFI,我們還需要在地面安裝一個信號中繼器,將衛星信號轉為WIFI信號才能正常使用,至於馬克思說的那個太空WIFI密碼Martians,只是一個善意的玩笑罷了!
看到“星鏈計劃”筆者想到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西福特計劃”:將數億顆銅針發射到太空環繞地球運行,增加無線電通信的信號強度,雖然這一計劃最終未能完全實施,但已經送入太空的數百萬根銅針中的很大一部分至今仍在近地軌道遊蕩,成為了一個個太空垃圾。星鏈計劃的這些小型衛星使用壽命都在10年以下,若到了使用年限,這些衛星如何處理將成為一個難題:若做不到有效處理,將成為近地軌道的數萬個大型太空垃圾!
衛星運行軌道作為全人類共有的自然財富,目前卻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軌道數量有限,誰先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自然就擁有了這個軌道的使用權,因此近些年對太空軌道使用權的競爭異常激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儘快大量地發射自己的衛星。馬斯克這一“星鏈計劃”幾乎將本就不多的近地軌道佔了個遍,與其佔用的太空資源相比,“星鏈計劃”實際能夠提供的服務卻少的多,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