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相聲這個行當,頗為講究排資論輩。
不論年紀多大,師兄師弟一律按照,拜入師門的時間排位。
除相聲之外,其實還有許多手藝人,也是如此論輩分。
在中華民族已經有了一定歷史的茶文化,當然也不例外。
綠茶在全國範圍內的知名度甚廣,算的上是省省皆知。
從前的茶圈一哥——鐵觀音,雖近年來銷聲匿跡一段時間,但後續影響頗為持久。
至今在江湖,仍有鐵觀音的傳說。
如今正當紅火的白茶,之前主攻國外市場,出口東南亞各國受到喜愛。
而國人卻鮮少見聞,處於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地位。
近年逐漸在國內火熱,但仍舊少不了各個茶圈的茶友會將之前的喝茶習慣沿襲。
今日就來細數,茶友在喝白茶時的那些錯誤認知。
《2》
鐵觀音出湯後要揭蓋,白茶也是嗎?
最近這段時間,小陳茶事每天至少有一場直播。
“白茶出湯之後,不揭蓋不會悶壞嗎?”這個問題,在直播間出現的頻次非常高。
用蓋碗沖泡,兩次沖泡之間,是否需要揭蓋這個問題。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答案。
幾乎一統茶葉版圖的清香型鐵觀音,喝的就是一個鮮字。
沖泡鐵觀音的時候,若是仍舊蓋上蓋子,不可避免的會將鐵觀音悶黃。
鐵觀音被悶壞之後,香氣失去大半,幾乎喪失俘獲人心的氣味優勢。
而出湯過後,將蓋碗的蓋子揭開,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讓蓋碗的溫度下降。
並且,在揭蓋過程中,鐵觀音極為標誌的蘭花香氣悠然升起。
沖泡鐵觀音的時候,可謂是滿室馨香,撲面而來。
揭蓋能夠讓鐵觀音當中的香氣更好的釋放,沖泡之後揭蓋,自然是茶友所喜聞樂見的形式。
但白茶和鐵觀音不同,甚至連所屬茶類都不同。
經過萎凋和烘乾的白茶,在沖泡的過程中,並不害怕高溫。
唯一擔心的,是在沖泡的過程中被悶泡,那才是毀掉一衝白茶最為透徹的方式。
白茶在沖泡之後,若是揭蓋,反而不利於茶香的聚集和滋味的留存。
而泥料上佳的白瓷蓋碗,溫度降低也快,並不會將白茶悶壞。
所以,對於白茶來說,出湯之後並不需要揭蓋。
《3》
白茶當中,青草味正常嗎?綠茶就沒有
在新白茶中,有一股子獨有的青草香,喜歡鮮爽滋味的茶友,尤其喜歡。
甚至,被茶友稱作是青草香、乾草香的這種氣味,隨著陳化時間越長,也會逐漸淡去,反令茶友們想念的緊。
即使是太陽,也未必能夠討到所有人的歡喜。有人覺得燦爛,有人覺得刺眼。
白茶中的青草味,也並非所有的茶友,都能夠坦然接受。
並且,還會搬出飲用綠茶時候的經驗:綠茶就沒有青草味。白茶有,那一定是白茶不好。
言語之間,有失偏頗。
不同的茶類,標準不同,根本無法比較。
綠茶之所以沒有青草味,是因為在製作的過程中,經歷過了殺青,將青草味剔除。
而白茶在製作中,只經歷萎凋和乾燥,保留下了絕大多數的營養物質。
保留下部分植物的青草香氣,盈盈於湯水間,入口可爆發出更為明顯的甘甜鮮爽滋味。
當然,這種淡而清新的青草香,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消失。
唯有在新茶階段,才會出現。
要是某種長長久久的存在於白茶之中,呈現出一種生澀不適的青味,那便是另一種情況,兩者並不相同。
茶友若是好奇,之後另起一篇文章細說。
《4》
普洱老茶是黑色的,白茶的老茶就應該是黑色的嗎?
茶圈中,能夠長期儲存的茶葉並不多。
而普洱和白茶,恰好都具有如此性質。
於是,兩者便難免被拿來比較。
白茶在國內的流行的時間,比普洱要晚一些,也就導致許多茶友在接觸了普洱之後,再來了解白茶。
潛移默化的將之前飲用普洱的習慣,帶到白茶的身上,對號入座。
老茶的顏色,應該是如何模樣?
普洱和白茶,各有各的特點。
然而,如今市面上的老白茶品質良莠不齊,有暴力製茶方式造就的做舊老白茶。
就外貌來看,形容枯朽,外貌漆黑深沉,和白茶的原貌大相徑庭。
倒是和普洱的老茶有些相似,都是色彩濃重的存在。
實際上,自然陳化的老白茶,顏色並不會如此濃重,像被煙熏火燎了一般。
製作工藝特別自然的白茶,在萎凋和乾燥的過程中,確實會散失部分葉綠素。
然而整體色彩仍舊自然,即使經過長時間的陳化之後,色彩也不會出現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遭遇天災人禍一般。
白茶在老茶階段,便應該是黑色的?這樣的說法,當然不對!
《5》
白茶、黑茶、綠茶、黃茶、紅茶、青茶。
茶葉之所以分為六大茶類,就是因為茶和茶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故而分門別類。
如果以自己喝茶的經驗為意志,要求白茶應該符合黑茶的標準,綠茶具有白茶的儲存時間。
那隻能算是茶圈半吊子,因為不瞭解,所以膽敢枉顧茶葉固有性質,亂配姻緣。
喝過茶,不代表懂得茶。
想要知茶懂茶,首先得要尊重茶葉間的差異,而不是一味胡攪蠻纏。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