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業自救,請從下單董明珠開始


電子產業自救,請從下單董明珠開始


終端產品需求不足,對上游供應鏈的打擊加倍。疫情對產業的衝擊史上未見,大的整機廠可能只是傷筋動骨,很多零部件供應商就是生死大關。格力電器一季度減少營收300億,影響的只是格力一家公司?這300億將影響上游的千百家公司,影響千百家公司背後的數十萬從業者,最終打擊數十萬從業者的消費信心,從而影響整個行業的需求。


文︱王樹一

圖 | 網絡


4月24日,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首次網絡直播銷售,直播時間共一個小時,在線觀看最高峰值21.63萬人,上架38種商品,銷售了258件,銷售額23.25萬元。


23萬的銷售額與董明珠一個小時的時間相比價值懸殊,固然有網絡卡頓的原因,董小姐也沒有好好準備,明顯不是專業帶貨模式,不像窮困到無路可走只有直播一條路的前手機創業家一樣搏命,或妖嬈的帶貨男女那樣風騷誘人,於是這樣的銷售額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當然,吃瓜媒體已經等待了太久,不能放過嘲笑董明珠的機會,《董明珠直播首秀,22萬人圍觀23萬元成交,隔壁老羅笑了》、《董明珠開啟直播帶貨首秀相比老羅差距太大》在他們眼中,董明珠已經成為直播帶貨圈笑柄。


可以預料,這個梗會和與雷軍的賭約一樣,頻繁在以後董小姐出現的場合被提及。


問題出在了需求側


作為電子行業從業者,我卻從這次直播事件裡看到中國電子製造業的深重危機。美女或網紅的娛樂性直播帶貨,看起來熱鬧,成交額也令人咋舌,但這種催眠式購物,並不能真正反映我國乃至全球面臨的需求不足問題。董明珠直播的成交額,才是中國當前消費市場地真正寫照,董明珠直播受冷與中國家電當前面臨的用戶換新動力不足相互印證,反應出當前中國電子製造業面臨的最大危機——需求不足——而需求的疲軟在疫情背景下被成倍加重。


近年來,我國家電市場已經趨近飽和。2019年,我國家電市場全渠道銷售規模為8032億元,同比下降2.2%,今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家電銷售行情雪上加霜。數據顯示,我國有大量已使用超10年的家電仍在運轉,換新需求潛力巨大。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推算,僅2020年度,預計將有1.6億臺家電產品達到安全使用年限。其中,洗衣機超過3700萬臺,空調超過5200萬臺,冰箱超過5800萬臺,電熱水器超過1800萬臺,吸油煙機1400萬臺。


這1.6億臺超期服役的家電,本來是家電行業復甦的一個指望。但新冠疫情爆發,讓家電換新意願被極度壓低。董明珠在直播中提到,格力電器一季度營收比預期減少300億元,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撰文也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點即“消費和服務的需求側復甦面臨挑戰”,周度消費者調研顯示,儘管外出就餐和逛商場意願已從底部爬升,但仍處於低位,且可選消費(奢侈品、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的意向被大幅延遲。


前些年我們一直在提供給側改革,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以來,多地停工停產以防止疫情擴散,這些防控措施導致生產水平嚴重下降,間接化解了全球經濟多年來無法解決的產能過剩問題。但伴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出於對未來的擔心,人們的消費慾望被嚴重壓縮。


出口無指望,恢復經濟全靠內需


由於國內疫情高峰已過,我國恢復生產工作推進很快。邢自強指出,通過日度追蹤電煤消耗量、空氣汙染指數、交通擁堵指數、人員遷徙情況,結合大摩各個行業小組進行的公司調研,過去一個半月的中國工業復工進展斐然,工業產能從2月底僅僅相當於正常時期的40%,恢復到3月底的90%以上。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從生產端轉向了需求端:過去兩週,電煤消耗量仍未完全恢復到春節前水平,出口訂單也受到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認為,今年接下來的三個季度,主要矛盾是全球疫情衝擊背景下的外需嚴重不足。外需不足將會影響到國內出口、製造業投資、製造業就業,並通過生產鏈條、消費鏈條,進一步影響到國內的各個經濟部門。


外需巨大的不確定性,讓中國經濟的希望主要寄託在內需上。各地政府已經意識到刺激內需的重要性,推出不同的刺激消費的舉措,但從國家範圍來看,我國對用戶消費慾望的保護力度嚴重不足


既沒有像歐美國家一樣向低收入人群發放現金或代金券等保護低收入人群維持正常消費水平,近期出臺的一些消費刺激政策,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只有形式上的刺激,而無實質性的優惠。


以國家發改委4月29日發佈的《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為例,洋洋灑灑五條政策,除了新能源汽車有購置補貼,傳統燃油車並未在財稅上讓利半分,以至於有業者評論,這樣的政策完全是“信心促銷費”。


呼籲向普通民眾發放用耐用品大額消費券


國外對民眾的補貼,有的直接以現金形式發放。我國疫情高峰已過,從恢復消費信心的角度看,發放消費券更有助於全社會產銷節奏的恢復。徐奇淵就表示,發錢的乘數效應小於消費券,尤其在消費者信心不足、預防動機增強的情況下,有的消費者可能會把錢存起來,在將來更加困難的時候才用。


他也指出,須警惕當前消費券發放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比如滿100送10元,這和優惠促銷類似,對於真正的消費促進並不大。誇張的彙報,可以說用10元撬動了100元,是10倍的乘數。但對於最困難的人群來說製造了一種消費門檻。另外,規定用途的消費券,比如旅遊券等,這對最困難的人群來說,也不是最需要的。因此,比較理想的做法可能是,消費券可以規定有效期,但不要規定具體用途。同時,消費券應該區分收入水平發放,針對困難人群發放,而不是按照運氣隨機抽取。


探索科技(techsugar)的觀點,只規定期限不規定用途的消費券,是現金券的一種,有助於促進消費,值得大力提倡。但同時,針對家電、汽車等重點行業,呼籲相關部門及企業定製專用大額消費券,消費券佔產品正常售價比例不低於10%,根據供需狀況定在15%至40%之間為宜,並對以舊換新再增加相應疊加券,以真正刺激我國居民的消費需求,為經濟恢復正常奠定基礎。


電子產業自救,從下單董小姐開始


終端產品需求不足,對上游供應鏈的打擊加倍。我國2018年出現汽車消費下降,當時全產業鏈就哀嘆苦日子來了,現在疫情對產業的衝擊史上未見,大的整車廠可能只是傷筋動骨,很多零部件供應商就是生死大關。


家電業一樣,格力電器一季度減少營收300億,影響的只是格力一家公司?這300億將影響上游千百家公司,影響千百家公司背後數十萬從業者,最終打擊數十萬從業者消費信心,從而進一步影響全行業的需求。


PC業、手機業,乃至所有的電子製造業,並推廣到所有的中國製造業,都面臨同樣的困境:需求不足!


美國廠商為了去庫存都拼命了——七年免息貸款買車前四個月不用付錢,iPhone SE據說一把清掉過去蘋果10年間累積的舊型號元器件——我們在做什麼?


這個時候,作為從業者,我呼籲每一個仍在工作的同仁,只要賬戶上還不那麼緊張,一定要在這個時期下單一個電子產品,哪怕是隻有幾十塊錢的攝像頭、鼠標、智能音箱、耳機,還是你一直心心念念想換的舊家電或手機,甚至是想換的汽車——我知道我們這個行業很多人的收入非常優厚,平安渡過危機毫無問題,更何況有人通過炒貨還發了橫財。電子產業從業者每一個有意的推遲購買決定,都在扼殺自己與同仁的市場生存機會。


這個時候,買一個終端產品,可能會帶動三十個零部件廠商的銷售,最終影響三千人的飯碗。在等不來國家政策時,我們每一個電子從業者的自救,就從下單心儀的下一個電子產品開始!


(微信公眾號搜索“TechSugar”並關注,讓我們做你身邊最值得信賴的科技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