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利厅 探索水乡节水之路 讲好江苏节水故事
谋好顶层设计。紧扣战略谋划,印发《江苏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努力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紧扣发展谋划,将水效指标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紧扣推动谋划,为推动国家节水方针落地生根。
走好特色之路。狠抓定额节水,修订颁布新一轮行业用水定额,构建起覆盖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各个领域、定额标准逾千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狠抓社会节水,目前已建成各类省级节水载体3200余个,建成70个省级节水示范区,建成32个国家级达标县;狠抓信贷节水,在全国率先推出“节水贷”业务,目前已专项支持节水型企业复工复产超过3.5亿元,利率低至3.85%。
讲好节水故事。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向大众宣传节水知识。
山东省水利厅 以县域节水为抓手 高标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山东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达到63个,占县域总数的46%,提前完成“十三五”确立的目标任务。
建立坚强的领导体制保障。建立了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县域节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体制保障。
形成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了符合山东实际的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创建目标和各年度推进计划。
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做到执行程序、资料审核、评价赋分“三严”,现场评估、指标数据、评定结果“三实”。
浙江省水利厅 全面落实节水评价机制 切实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高度重视,全省联动。建立节水评价机制是全力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的重点任务之一,水利厅党组高度重视,厅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要求试点先行,加快推进步伐。
建章立制,从严从实。完备工作机制和制度,印发《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节水评价从严从实。
夯实基础,提质扩面。发布并实施《浙江省用(取)水定额》,为提高节水评价质量提供基础支撑。
严格审查,依规叫停。2019年,浙江省共有117个规划和建设项目开展了节水评价,从严叫停节水评价审查不通过的项目。
重抓落实,督改并举。建立省、市、县三级节水评价登记制度,定期汇总统计节水评价工作台账,按时上报全国节水办。开展节约用水专项检查、节水“三报务”活动,对节水评价执行不力的单位严格督促整改。
广东省水利厅 全力打造智慧型节水机关和宣传教育窗口
超前谋划,高位推动节水机关建设。及早部署工作,迅速启动节水型示范单位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厅机关大院建设成为“理念领先、用水高效、技术先进、制度完善”的节水型示范单位;精心组织,制定100天施工计划。
多措并举,着力打好节水“组合拳”。遵循“对标对表、因地制宜、技术先进、成熟好用”的建设原则,重点实施“1改造+5系统+2制度”八项措施,提高节水水平。
共享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水利厅大院改造后预计每年可节水3万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2.4万立方米,节水率达37.5%,人均综合日用水量从116升降低至72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上海市水务局 完善用水定额体系强化节水工作支撑
立足行业覆盖,突出先进适用。在完善用水定额体系的过程中,遵循全面系统性、地方适用性、科学先进性的编制原则,依据《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用普查调查、量化计算、对标分析等技术方法,综合确定用水定额值。
坚持科学决策,广泛开展宣传。科学决策发布,市水务局印发出台《上海市用水定额(试行)》;大力组织宣贯,专题制作《“一图读懂”上海市用水定额(试行)》等文件解读材料,在“上海水务海洋”等官方公众号及官方网站上推广宣传。
强化管理应用,发挥引领效应。科学指导用水分类统计,助力节水评估和水资源论证,强化计划用水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管理,指导推进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加强农业用水管理。
河北水利厅 夯实用水定额基础发挥定额约束作用
注重合作共作为,建立务实管用的用水定额体系。2019年以来,围绕“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体系”,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建立合作基础、队伍基础、资金基础和政策基础。做实调研环节,在用水定额调研时,务求调查范围广,力争覆盖区域全;选择调研对象时,确保调查对象代表性强、数据合理;在调研的方式方法上,采取了“联合—摸排—培训—调研—复核”五步走的方式。做精分析过程,即可靠性分析、合理性分析、精准计算、严格论证。
严格应用善作为,用水定额实际应用严格有效。在建设项目取水许可中,提出的项目年最大取水量不得超过根据项目设计规模和用水定额核算的取水量;在计划用水核定时,要求各市县严格按照用水定额核定用水户用水量;在水价改革中,将定额作为农业、工商服务业、城乡居民用水超用加价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行业提出超定额累进加价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中,将用水定额作为重要标尺,对达不到取水定额规定标准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陕西省水利厅 奋力开创高校节水工作新局面
陕西省共有19所高校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年节约水量近500万立方米。
领导重视,强力推动。省水利厅与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利厅印发《校园节水工作目标任务和标准》,明确提出了各地市创建节水型高校及实施合同节水的目标任务。
部门协作,综合发力。建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省级相关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加强与省教育厅协作,引导高校推动合同节水。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高校节水项目的投入力度;强化制度约束,印发《陕西省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将公共供水管网规模以上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进一步规范高校等用水大户的用水过程管控。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省各高校积极探索,合同节水模式不拘一格。
水利部机关服务局 全力打造行业节水示范标杆
强化节水宣传,让所有人自进入机关大门起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水氛围。强化制度建设,将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转变。强化设施改造,先后实施了用水器具改造、灰水收集利用、洗菜废水收集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冷却塔清洗改造、绿化节水灌溉提升、用水监控系统完善、节水监控展示中心建设等八项改造工程,使部机关各项节水设施达到最新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在保证服务和用水舒适度前提下,2019年,部机关用水总量50 067立方米,比北京市用水计划70 042立方米低29%;人均年用水量24.70立方米,比北京市取水定额人均年用水量26.4立方米低6.4%。2020年上半年用水量14 009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33%,实现了预期节水目标。
威海市人民政府 打造“精致城市·精细节水”品牌
强化战略引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打造“精致城市·精细节水”品牌,出台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未来30年的水安全和节水护水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了节水行动的作战图、时间表;明确提出“三个力保”的战略部署,把保障水资源安全同破解交通瓶颈、保护海岸线等生态资源一起,作为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明确提出节约水、广蓄水、引客水、淡海水、用中水、治污水“六水共治”的思路,把节约水作为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首要措施。
强化制度创新,打造护航精细节水的“利剑”。颁布实施《威海市节约用水条例》,对计划用水管理范围、用水户水量平衡测试、非常规水利用、违法行为处罚、节约用水奖励等作出创新性规定;深化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组建水务局,推动取、供、节、排水各环节一体化管理,实现全市水资源规划、调度、监管、执法“四统一”;推行水务经理制度,对年用水量3万立方米以上重点用水户实行专人管理。
强化工程建设,探索全链条高效用水新模式。实施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积极推进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制定出台重点用水户使用再生水奖励政策;实施智慧监管工程,开展智能节水系统建设试点,安装远传水表、流量计、控制阀等,节水效果平均达到20%以上;实施智能节水工程,实现分区养护、自动喷灌、精准灌溉。
强化信用激励,大力推动全民节水。开展“节水+海贝分”活动,通过积分激励引导居民投身节水公益活动;成立节水志愿服务队,对节水工作实现网格化、动态化监管;积极推动节水教育进城市、进农村、进工厂、进机关、进学校,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