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美軍都秉持著領先他人的國防政策,即大力研發更先進的尖端武器以及裝備平臺系統,至少比競爭對手領先一代。在這種思想指引下,美軍列裝的裝備通常要比其他國家領先一到二代。在上世紀80年代,美軍為了對蘇聯戰機形成代差碾壓,提出了研製五代機F-22的計劃。在計劃提出後不久,美國三大頂級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聯合設計了F-22。
在1990年,F-22成功首飛。在1997年,F-22在羅賓斯空軍基地進行了58分鐘的首次試飛。在2005年,F-22進入美軍服役,成為世界上唯一服役的五代機型號。從全球範圍來看,服役後的F-22性能先進,具備先進的匿蹤能力,對四代機形成碾壓。在機動性能方面,F-22裝備兩臺大推力F119發動機,具備超強的機動性能與超音速巡航能力。但令人意外的是,F-22在生產了187架量產型戰機後停產。與生產了千架戰機的F-15、F-16形成鮮明對比。那麼,美軍為何不再繼續生產F-22了呢?
其實,F-22停產的時間正是我國首款五代機殲-20首飛之後。在2011年1月17日,殲-20首飛成功。在殲-20首飛11個月後,美軍宣佈F-22正式停產。此外,俄羅斯也開啟了蘇-57的研製工作,F-22的絕對優勢不復存在。因此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美軍就需要研發更加先進的戰機,來對美俄兩國繼續形成代差碾壓,這是F-22停產的原因之一。
從F-22自身性能來講,儘管其設計理念新穎性能先進,但這畢竟是一款上世紀80年代研發的戰機,航電設備、雷達、光電探測較為落後,幾乎沒有可供升級的空間。美軍官員曾稱,F-22的飛控軟件系統,是基於1983年的IBM操作系統而編寫的。可見,其搭載的航電設備有多落後。除了航電落後外,F-22的性價比不高,其單價達到2.5億美元。在後續保養維修中,又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綜合種種,美軍被迫關閉了F-22生產線。
F-22在停產後,美軍將主要心思放在了F-35與六代機領域。其中,F-35已經生產了500多架,並出口到了多個國家。在六代機領域,美國洛克希德、波音、格魯曼等軍火商再次合作,計劃在2024年研製出六代機。在六代機問世後,五代機的空中優勢將再次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