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他受人資助走進大學,如今他成為一名教師資助學生

13年前他受人資助走進大學,如今他成為一名教師資助學生

疫情防控期間,肖偉在給學生們上網課。(受訪者供圖)

瀏陽日報訊(記者 潘思榮)2007年,愛心人士黎璐伸出援手,資助肖偉上學,直到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

2016年,肖偉回到瀏陽成為了一名高中教師,由受助者變為資助者,傳遞著黎璐的愛心,4年共資助了3名貧困學生。

“其實有更好的方式回報資助者,就是去幫助別人,回饋社會。”4月9日,聊起當年被人資助的往事,今年28歲的肖偉再次動容。

13年前,在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讀高一的肖偉,因家庭貧困,面臨著交不起學費的難題。彼時,愛心人士黎璐伸出援手,資助他上學,直到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

如今,肖偉成為瀏陽市第三中學的一名物理教師。他從黎璐手上接過愛心接力棒,盡己所能地幫助班上的貧困學生,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2019年2月,肖偉還加入瀏陽市德仁愛心協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

受助於人

每年4000元的助學金幫他渡過難關

肖偉家住達滸鎮,因父親離世,母親體弱,家中經濟困難。“我那個時候,只知道要攢勁讀書,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改變家裡的命運。”肖偉說,那時他放學回家,除了做家務之外,其他的時間都用來學習。2007年,努力學習的肖偉考上了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而學費又成了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一到開學就為自己的學費發愁,母親也為此到處奔波,東拼西湊,是黎璐阿姨給了我希望。”肖偉說,通過市民政局牽線,他遇到了愛心人士黎璐,對方表示願意資助他上學。

“起初,我是有些糾結的,因為感覺太麻煩別人了。”肖偉說,“當時我身邊的人也勸我,讓我接受幫助,等我有能力了再回報社會,我這才安心接受。”

黎璐每年都會給肖偉4000元的助學金,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肖偉的學費難題。“雖然經常受到黎阿姨的資助,但見到她的次數卻很少,幾乎都是通過電話聯繫。”肖偉說,“每年,她都會通過瀏陽慈善會準時將助學金打到我的卡上。”

與黎璐第一次見面讓肖偉印象深刻。那是2008年的春節,一次通話中,肖偉知道黎璐從廣東回到高坪鎮老家過春節。“真的十分感激,我想當面感謝一下就好。”肖偉說,他和母親帶上家裡種的菜、養的雞,坐了近一個小時的大巴趕到高坪鎮。

“當時心裡還挺緊張的,不知道黎璐阿姨會不會歡迎我們。”肖偉回憶當時的情景說,而見面後,黎璐非常親切,熱情地招待他們,還拉著他的手,說了許多鼓勵他的話。

2010年,肖偉考上了湘南學院,黎璐則繼續資助他上大學。“每逢過年過節,我都會主動聯繫黎璐阿姨,送上節日的問候和祝福。”肖偉說,向黎璐阿姨訴說近況,彙報學習成績,也是當時的自己所能做到的表達感激之情的方式。

肖偉說,他的求學路上,如果沒有黎璐的幫助,那將會更加艱辛。

資助他人

接過愛心接力棒,幫助貧困學子

2014年,肖偉大學畢業,他入職郴州市高新區一家企業。2016年,肖偉回到家鄉瀏陽,成為了一名高中教師,“我常在心裡告訴自己,等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後,也要幫助他人,回饋社會。”

“同時,作為老師,關心學生是應該的。”肖偉說,這4年來,他幫助了學校的3名貧困學生,其中他幫助的小胡(化名)讓他印象深刻,“他是我幫助過的第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很內向,不敢抬頭看老師,也不敢和同學交流。”

肖偉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曾幾何時,他也是從這樣一個少年成長起來,因此,他知道小胡需要什麼,知道怎麼去關懷小胡。除了物質資助,肖偉說,為了讓小胡有所改變,他從生活上、學習上不斷地開導、鼓勵小胡。

在肖偉的鼓勵下,小胡慢慢有了改變。變得樂於跟人交流了,也願意敞開心扉交朋友了,就連小胡的父親也打電話給肖偉,講述小胡在家裡的改變。

“沒有問題的,不用擔心。”就在前兩天,學校開學後,肖偉特地找到即將高考的小胡談心,“小胡狀態很好,他笑著和我說,他會盡全力的。”

除了幫助貧困學生,肖偉還在2019年加入了瀏陽市德仁愛心協會,每年拿出1000元來幫助貧困學生上學,“雖然我並不是那麼富足,但我想要讓更多和自己以前一樣的學生得到幫助。”

“我每資助一個學生就會想起黎璐阿姨,雖然我現在和她聯繫得不多,但我想用我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傳遞黎璐阿姨的愛心。”肖偉說。

新聞延伸

13年助學從未間斷

黎璐:這些學生也給予我很多溫暖

“聽到自己曾資助的學生有了出息,這是我最高興的事。”黎璐說,逢年過節她都會收到許多學生的問候,感謝她的幫助,“其實這些學生也給予了我很多溫暖。”

家住高坪鎮的黎璐在1998年南下廣東闖事業。2007年,她通過瀏陽市德仁愛心協會牽線,開始每年資助4名學生,一年捐出2萬元左右愛心款。每年由瀏陽市德仁愛心協會蒐集好需要幫助的學生,確定好資助對象後,黎璐就將愛心款打到瀏陽慈善會賬戶。13年來,從未間斷。

“我沒有統計過自己資助過多少學生,目前還在繼續資助3名學生。”黎璐說,她自己不在瀏陽,也想為家鄉做點事,“我也只是做了一點小事,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幫助家鄉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26歲的吳傑曾是黎璐的資助對象,他讀初中時,父親雙目失明,母親改嫁,家裡沒有經濟來源。後來,黎璐提供的每年4000元助學金很好地解決了吳傑的學費難題。2016年,吳傑考入四川武警警官學院,現在是河南省汝州縣武警某部一名排長。

“她的聲音很好聽,很溫柔,就像媽媽一樣。”4月12日,記者撥通了吳傑的電話,他說,雖然從未見過黎璐,但逢年過節就會通過電話聯繫,“真心感謝黎璐阿姨,我會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些學生真的很懂事,時常與我保持聯繫,而且大多有了不錯的發展,懂得感恩。”黎璐說,“13年來,我也收穫了很多感動與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