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廉價的國防

近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罕見接受了中外多家媒體的採訪;在訪談中,任正非金句不斷,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任正非暢談基礎教育,他表示,未來社會將發生劇變,技術革新的週期會不斷縮短,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重視基礎教育開始。

任正非: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廉價的國防

“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廉價的國防。”任正非如是說,在他看來,教師尤其是基層基礎教育工作者是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教育是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任正非的見解可以說是高屋建瓴,極具見地。早在上個世紀,世界各國的有識之士們都早已認識到了基礎教育的重要性。1918年,英國議會通過《費舍法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免費的初等教育;1944年,英國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免費的中等教育。同樣重視教育的國家還有日本,早在1900年,日本就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了小學教育;到了1937年,日本已經將中學教育普及至全國。在二戰戰後被炸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經濟騰飛,這其中不乏基礎教育普及的巨大作用。

世界最老牌強國對教育的重視可見一斑,而中國在2006年才正式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比別國慢了近一個世紀。

任正非在採訪中指出,許多華為的外派員工不願意回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即使在非洲,華為員工的孩子都可以上當地最好的學校,但是回到深圳卻要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絞盡腦汁。

任正非提到的“入學難”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優質教師資源總量的缺乏與分配不均。許多大城市需要以“本地戶口”、“學區房”等條件實行教育資源的地方保護主義,實為優質教育資源缺乏的無奈之舉。如果優質的教育資源隨處可見,家長們怎麼還會對所謂“幾大名校”、“超級中學”趨之若鶩呢?追本溯源,“入學難”的問題還是教師人才缺乏的問題。

其實,中國教師人才的缺乏正源自於教師待遇和工作壓力的不匹配;許多小學教師要管理一個班五六十人的學生,還承受著學生成績與升學的壓力,但薪水卻只有寥寥數千,得依靠閒餘時間做課外輔導才能支撐家庭的開支。可以說是這樣的情況讓許多有志於投身教育行業的莘莘學子們望而卻步轉投它處。

這樣的情況無疑是一種惡性循環。教育資源最重要的就是老師,正如任正非在採訪中所言:“黃埔軍校就是兩條綁腿,抗大就是一條小板凳。”要解決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首先就要提高教師的待遇,讓教師們的努力獲得應有的回報。

在當今的主流社會輿論下,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享有這個稱號的同時教師們也負擔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許多人在潛意識裡認為教師就是要奉獻自己不求回報。然而,教師固然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但教師也是人,也需要與自己工作匹配的物質回報;不然就會產生如“子貢贖人”的後果,人們一邊歌頌教師的偉大一邊對這個職業唯恐避之不及。這樣對基礎教育的發展並無裨益。

一個國家的強盛,正是在小學講臺上完成的;一個國家的國防,並非在於船之堅炮之利,而在於教育,正如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所寫道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視真課堂致力於推動基礎教育發展,以網絡跨越空間補足教育資源的缺口;優秀教師們收入更多,莘莘學子們收穫更多。視真課堂以互聯網鑄就新一代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