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講座|採訪如何“採”出新亮點?逆向思維是一個利器

原創 柯兆銀

採訪就是要寫出有新意的文章。採訪對象從來沒有人採訪過或很少有人採訪過,你去採訪容易寫出亮點;如果採訪的人物是老模範、老名人,你要寫出新的亮點就難了,不過這時也最能夠鍛鍊和考驗記者的採訪功力。

採訪世界名人周小燕

業務講座|採訪如何“採”出新亮點?逆向思維是一個利器

那年我在上海市政協《聯合時報》新聞部當記者。一天,人物版責任編輯楊格對我說:“周小燕可以採訪一下。”她給了周小燕家的電話。我於是上路了,沒想到那是一次艱難的採訪。

周小燕是著名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最為著名的是培養了不少歌唱人才,他們是廖昌永、張建一、魏松、王瑩、高曼華、方瓊和張奕等。

我電話聯繫上週小燕,她熱情地邀請我上她家。我按約到了周小燕先生的家,那是1998年6月。

我們在客廳坐了下來,客廳10來個平方,臨門處一側放著一張圓桌和陳舊的轉角沙發,另一側放著一個木櫥,木櫥頂端放著一個鏡框,那是她丈夫張駿祥先生的遺像,他生前是中國電影、話劇導演和劇作家等,導演過《雞毛信》《白求恩大夫》《燎原》等影片。

周小燕點了香菸,聊了人生遭遇和感受,談了教學心得。1個多小時採訪結束了,她談的內容幾乎報刊電視都報道過。

兩三個星期後,我突然接到周小燕先生的電話。她問我忙不忙,希望有空去坐坐。我當即明白,周先生來催交作業了。

“我正想補充採訪一下。”我說。

“好呀,你來呀。”周小燕依舊熱情,“我還能為你做什麼。”

業務講座|採訪如何“採”出新亮點?逆向思維是一個利器

攝影:柯兆銀

逆向思維解決難題

我翻閱著她送我的一本紀錄她人生足跡的畫冊,看著我的採訪紀錄,紀錄的內容都是太多媒體報道過的,她太有名了,採訪她的記者實在太多了。突然一個念頭冒出來:周先生是聲樂教育家,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學生,她應該也有老師的呀,寫寫老師如何培養她不就有新意了嗎?啊,用逆向性思維的方法採訪,也許能夠發現什麼。

那個炎熱的下午約3點鐘,我再度來到周小燕的家。

“周先生,我想補充採訪的主題是——您在歌唱事業上卓有成就,和您老師的教育有關嗎?”我問,“我想聽聽老師是如何培養您的。”

“好,這個主題好,太好了!怎麼沒有記者問過我呢。”她重新點上煙,喝了一口茶,“沒有老師,我就不是今天的周小燕了!啊,我的老師……”

她想了想,神情有些激動,邊抽菸邊回想,邊回想邊敘述。

1938年初,周小燕和弟弟到達巴黎。學習開始了,周小燕沒有想到她聲帶居然出了毛病,高音唱不上去。她在琴房裡反覆練聲,可惜毫無長進。她心急如焚,人也瘦了。

業務講座|採訪如何“採”出新亮點?逆向思維是一個利器

周小燕與齊爾品

那天,她來到俄國鋼琴家齊爾品的家。齊爾品的中國太太問她學習如何,周小燕頓時哭了。齊爾品瞭解了事情真相後,建議周小燕換學校。周小燕來到新的學校,見到了老師意大利人貝納爾迪。新老師瞭解了她的情況,態度堅決地對她說,“你現在暫時不能唱歌了;只有我允許,你才能唱。”

周小燕嚇得不敢作聲。

貝納爾迪讓她練聲,成天練最基礎的知識。3個月過去了,周小燕感到難以忍受,向老師要求唱歌,老師要她繼續練聲。

半年過去了,周小燕的聲樂主課沒有起色。這時,德國入侵法國北部,周小燕決定回國。貝納爾迪老師留不住,再一次關照:別再練聲了,讓聲帶好好地休息。

周小燕和弟弟離開了巴黎,沒有想到撞上了德國軍隊。德國人看到他們的身份證是巴黎頒發的,就把他們押上火車送回巴黎。周小燕又去見貝納爾迪老師。聊了一會兒,貝納爾迪老師問她,“兩個月沒有見面了,你離開後練過聲唱過歌嗎?”
周小燕搖了搖頭。

“好!我現在給你練練。”貝納爾迪老師拿來高難度的歌劇《弄臣》中的詠歎調《親愛的名字》的歌譜,坐到鋼琴前,一邊按鍵一邊側臉鼓勵地對她說:試試吧。

鋼琴聲響了起來,周小燕跟著唱了起來。使她驚喜的是,她的聲音或高亢或低柔,隨心所欲,無所阻礙——她的聲帶全部恢復了!鋼琴聲終於停止了,周小燕眼淚高興得流了出來……

業務講座|採訪如何“採”出新亮點?逆向思維是一個利器

周小燕在“布拉格之春”國際俱樂部演唱

聽到這裡,我暗暗叫好。同時,我腦子裡迅速旋轉,就有這一段還夠啊,不就說明她聲帶恢復了,最好還要有演唱她技藝上長進的故事。

“周先生,您說得真好,貝納爾迪老師真棒。”我說,“您在巴黎留學,一定在歌唱技術上獲得老師的指點而突飛猛增進,請您舉個例子好嗎?”

“有,當然有,讓我想想。”她說,“哦,有了,柏魯賈夫人!”她眼睛亮了。

……

一個星期後,文章刊登出來,題目就是《周小燕和她的老師們》。有位政協委員打電話到報社,說是文章標題錯字了,應該是周小燕和她的學生們;很快,他馬上又來電話,說是他自己搞錯了。

這次採訪給我的體會:做採訪要寫出好文章,往往不能按常規思路出牌,逆向思維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