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作者:Pansesus

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具體到米爾海默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本身,它是不是一個真正的能夠被接受的理論呢——其實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理論的前提,國際政治的基本單位是不是國家?把國家擬人化是不是一種理性的分析?

有的時候,並不只是國家在國際政治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尤其是這二十年出現了很多並非由國家推動的一些國際政治方面的變革。當然了,要強調一點,現在的國際組織,一旦沒有執行權,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全世界唯一還有那麼一點兒執行力度的地方,是安理會,最準確的說法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因為他們的這些決定是可以決定聯合國是否派兵的。

所謂的國際組織之外,也有很多非國家組成的單位,比如說恐怖主義,怎麼去解決恐怖主義?甚至跨國資本,跨國資本全世界流轉,很多時候跨國資本對國家的影響甚至要超過了政府本身,比如說九七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當時大批的熱錢進入東南亞市場,直接把泰國、馬來西亞包括韓國的股市做癱了,導致很多國家十幾年了還一直都在還IMF的債。如果是陰謀論者,會認為這些都是美國政府(在背後)支持。事實上,這些跨國資本是不是完全聽美國政府的話?其實未必。如果他們真的完全聽從美國政府的話,那麼美國製造業早就已經迴歸了。零八年,當時金融危機的時候,伯南克就開始印錢,這錢都去哪兒了呢?去了海外市場,所以發展中國家的股市都非常興旺,各地的房市都給帶起來了。最典型的像印度的房市,都是靠海外資本炒起來的。海外資本有多少來自美國呢?可能有很大一部分。而最近因為印度經濟不好,資本都要跑了。往哪兒去,資本不管,印度現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外資流失的問題,直接影響了這個國家。

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本·伯南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前美聯儲主席,2009年因其卓越領導能力當選《時代》週刊年度人物

所以說啊,把國家當做國際關係中唯一的單位實際上是不太對頭的。而且很多時候,這種所謂的非政府方面的組織,不是指非政府組織,指是與政府完全沒有關係的組織。現在咱們聽說的很多非政府組織,其實是政府的一些機構外掛,真正對於國際關係發生影響的組織很可能是一些大家看不見摸不著的組織。那麼,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最基本的一個假設,國家是國際關係中最基本單位,這一條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然後呢,按照米爾海默的國際關係學理論,世界是不是一個無政府狀態呢?這其實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確實,全世界範圍來看,在很多的問題上,尤其是現在特別明顯,美國在很多的國際問題方面都直接繞開聯合國。從這個角度來說,從實際的效果來說,全世界的國際關係確實有這種無政府狀態的趨勢。

但並不意味著每個地區都是處於無政府狀態。比如說,現在歐盟地區,能說它處於無政府狀態嗎?法國和德國是兩個國家不錯,但會出現軍事競爭嗎?歐盟現在的狀態介於國家與聯邦之間,而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法國和德國,特別是在經濟上,德國在歐盟區發揮著一言九鼎的作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並不是一種純粹的無政府狀態。之前的債務危機,德國給歐盟國開出了嚴格的命令,讓他們怎麼樣還債,雖然中國撿了一個漏,特別在希臘撿了一個巨大的漏。德國對於這些國家的財政支出實際上是產生了影響的。

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歐盟成員國

從世界歷史來看,更多的時候,國際關係是一種區域性的中心化。每個地區都有那麼一個強大的國家。比如說公元前後的時候。先不說新大陸,那個時候新大陸已經出現了前文明但歷史記載非常模糊。舊大陸比較明確,整個歐亞大陸就是這麼三大塊,三個軸心地區。一個是東亞的漢朝;到了中東地區就是波斯,一開始帕提亞,然後薩珊王朝;西邊到地中海沿線就是羅馬帝國。在這三個地區,每個地區周邊小國都是依附著大國生存。而大國之間,當時由於交通的關係除了羅馬和波斯有的時候會出現戰爭之外,中國跟這兩國沒有什麼直接的往來,有關係也頂多是貿易方面的關係。甚至,羅馬跟漢朝一直都沒有建立直接的外交關係。現存最早的羅馬外交使團來到中國漢朝的歷史記載還是存在著很多疑點的,有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羅馬皇帝派來的使團,有可能是商人假冒羅馬帝國的使團來到漢朝,主要是為了貿易。

區域化其實是歷史上更常見的一種情況。中國就很典型。整個東亞圈,可以說,從中華文明出現之後,一直是處於所謂的朝貢體系中。中國,在東亞地區最富庶的這塊地方誕生了中央集權的帝國,它逐步地影響到周邊的這些國家,有了五服觀,朝鮮、越南、緬甸、老撾這些地方都要向中央帝國進貢,這是一種國際秩序。這種國際秩序是無政府狀態嗎?不是。明清兩代最為典型,這些朝貢國一旦出現了外交上的糾紛,很多時候會找明朝或者清朝進行仲裁。中央帝國其實扮演了這麼一種調解人的角色。

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明成皇后影視形象:中朝之間的宗藩關係一直持續到1895年的《馬關條約》

這個朝貢體系早就出現,明清時代特別是明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宋代比較特殊,因為宋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實際上是南北朝的關係。唐、漢外交方面的理念其實跟後面的明和清更接近。比如說,最典型的,進貢,是通過向中央表示臣服的辦法來實現與中央王朝的朝貢生意往來。從漢代的時候就開始了。再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漢代的時候克什米爾一帶有一個小國,幾次來漢朝貢。當時漢在西域還在和匈奴人爭奪西域,所以這個小國曾經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使節。後來漢朝把西域搞定之後,這個小國又派使團來到漢廷。當時漢廷有一派就認為,應該拒絕這個小國,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小國名義上是要進貢,其目的是要和我們做生意,我們在和匈奴打仗之時,他們就不過來,所以,它並不是真正地臣服於漢朝。但是,最後漢廷還是允許了他們繼續派遣使節。這種使節進貢貿易其實從漢朝時候已經出現了。但是呢,最完善的時期可以說是明代。因為明代從一開始,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非常好面子的人,非常非常非常好面子的人,他把元順帝從大都攆出去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派使節到全世界各個地方(他認為的全世界),大元已經完了,明朝已經繼承了大元的正統,原來的這些附庸現在都要當明朝的附庸,都必須要來南京,後來是北京,向皇帝朝覲。而這些小國都知道明朝皇帝的心思,所以朝貢不斷。當時還有一套非常複雜的制度,分三年一貢,五年一貢,有些十年一貢,每一次朝貢,這些國家就帶著大批的物資過來,名義上是進貢,其實是為了做生意。到清代,朝貢國就明顯減少了很多。一方面是當時西方的殖民主義已經滲透到了亞洲的一些地區。但更重要的是,清朝認為明朝是打腫臉充胖子,因為每一次所謂的朝貢都是中國這邊吃虧,明朝回賜給這些朝貢國的物資價值遠遠超過了這些朝貢國給明朝上貢的東西,所以清朝去掉很多的朝貢國,剩下了幾個,朝鮮、越南、泰國以及西域這一塊兒的,西域早年有伊爾羌汗國,之後是中亞。此外,俄國偶爾會打著朝貢的名義來清朝做生意。

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乾隆年間《萬國來朝》(局部)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每一個地區有一個核心國家、一個大的強國影響周邊國家,這種情況歷史上是一種常態。國與國平等的競爭關係從來是不存在的。本身國家的出現和存在就是不平等的。不能讓一個幾千萬人的國家和一個幾億人的國家在實力上或者是國際地位上是同樣的,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這種情況的也是與人的天性牴觸的。

現實主義理論者認為的國家是基本單位、國家與國家之間無政府競爭,這套理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可以說是四百年的國戰時期。

在歐洲,當中世紀結束,天主教會在各個國家的影響力徹底崩潰,羅馬教宗不再能夠影響各個國家、主導各個國家國王的廢立,這些國家開始發展軍備,競爭、搶奪土地,搶奪財富。這個時候,歐洲陷入了一種無政府狀態,登峰造極的是十七世紀德國三十年戰爭,導致了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所謂的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主權意識形成。但是,這僅侷限於歐洲地區。後來歐洲人把這種主權的觀念擴張到了全世界的其他地方。當然了,當代國家名義上都是按照所謂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建立的,這是三十年戰爭之後神聖羅馬帝國被迫與參戰國家簽訂的、可以說喪權辱國的這麼一個條約,放棄了對其他這些封建小國主權上的影響。後來成了擴展到全世界範圍內的公理。但這一公理出現的根本原因,是歐洲地區沒有出現一個跨國家的管理組織。

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對於近現代歐洲各國及國界確認有著重要意義

天主教會崩了之後,歐洲諸國一直沒有想到怎麼樣協調國與國的關係。那怎麼辦?就打仗。雖然後來歐洲因為發現新大陸,導致這些國家工業能力、軍事能力遠遠超過了舊大陸其他地方、中東地區穆斯林世界和東亞。但是,它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整個歐洲地區的分裂情況一直沒有好的辦法解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無序競爭最後導致了後來的一戰和二戰,直接把歐洲這一塊給打殘了。

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歐洲地區的分歧迄今仍然很明顯:Brexit給歐洲的區域化帶來了陰影

相對的,美國從十九世紀非常強調國家統一性。南北戰爭時候,南方從美國獨立是有非常合法的理由,因為憲法中就規定了加盟的這些州可以自主脫離聯邦存在。但是,林肯就是派軍隊把南方鎮壓了,南方的工業體系也因此摧毀了。最後的結果,美國成功地維護了北美核心地區的統一。而歐洲一直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把歐洲統一起來。後來歐洲人痛定思痛才搞出來了這麼一個歐盟。歐盟的(建立)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和其他已經實現統一、並在區域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競爭,因為歐盟國單打獨鬥不行。

所以,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現實主義某些前提是有一定問題的。國家是不是這個基本單位?世界是不是一個真正的無政府狀態?答案不言而喻。比如,現在日本人對於中國的心態已經跟十幾年二十年前很不一樣了。十幾年前日本人可能看不起中國,但是現在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原來有報道,對日本黑社會的採訪,中國崛起,特別是一零年代的時候,中國強大了怎麼辦?受訪者說我們要綁在美國這條船上遏制中國國力的崛起,不光是軍事上的崛起。那篇報道中又問這些日本黑社會,如果遏制沒成功怎麼辦?他們就說了,那我就會屈服。這個才是日本歷史上的一種常態。包括現在很多外交方面的評論,美國這邊的外交雜誌,外交事務雜誌,總說日本要主動地去遏制中國。但是日本自己知道,自己國力就在那兒了,不可能與中國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它與中國從來都不是平等的關係。

可能隨著全球化處於波動時期,美國退了很多的國際組織,以後可能更多地又會變成了之前歷史上的那種常態。雖然全世界範圍內沒有所謂的國際政府,但是每個地區會有強烈的區域化,包括政治方面的影響,包括了區域內的經濟上的一體化。現在美國在美洲地區其實幹的就是這樣的,重搞了一個北美自貿區,要求加拿和墨西哥把很多之前的利益吐出來,讓渡給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只能照辦。其實美國是在重新在自家後院扎籬笆,建立一個自己能控制得住、能夠更深入影響周邊國家的這麼一個區域。

百年之變往哪變,美國學者為何說國與國是無政府競爭?

北美區域化:《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取代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所以,美國學者米爾海默的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當今尤其值得世界關注。

上期回顧:《贏者通吃,美國學者米爾海默的理論為何比現實更猛烈?》

下期預告:《國際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