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我们来看看那棵葡萄王。”8月,永康唐先葡萄的丰收季,志军农场迎来了又一批客人。老板娘周美和和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安排客人参观采摘。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在志军农场50亩的葡萄园里,这棵绵延了将近200平方地葡萄树每年都吸引着各地慕名而来的客人,“今年这棵树长了700多串地葡萄,破了我去年的纪录。”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周美和家的“葡萄王”今年单株结果700多串

周美和说的纪录,是“浙江农业之最”的一项评比。去年,她的这棵“葡萄王”以单株结果664串获得了浙江农业之最的称号。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一棵葡萄树绵延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单株结果几百串,这样的成绩在唐先镇并不少见。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记者进行了探访。

最实在的甜言蜜语 带着村民完成了“小目标”

志军农场所在的永康唐先镇,农业基础扎实,葡萄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唐先镇有6000多亩葡萄种植基地,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红富士”,占到了5000多亩。作为红富士葡萄产业示范区,2010年唐先镇曾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红富士之乡”的称号。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果味香甜、颜色艳丽,还有皮好剥,两指一拈,轻轻一咬,鲜甜的果肉就‘躺’在舌尖上了。”唐先镇镇长朱兴妙解释了为何“红富士”能够“称霸”当地葡萄界。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2010年,因为爱吃葡萄,一直办厂的周美和和丈夫包下了三十多亩地,“跨界”种起了葡萄。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我对葡萄好不好吃有比较高的要求,有些味道也不是很好,我们这里很多人种葡萄,所以就想自己种种看。”从做生意跨界到和土地打交道,这个看似跨度很大的决定,对于周美和夫妇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家里的很多亲戚就是种葡萄的,有不懂的,就去请教他们,镇里的农业局也会经常组织培训班,还有经济特产站也会有专家来进行指导。”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因为有了前辈和专家的指导,周美和“转行”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难题。第一年,她首选了当地的“霸主”“红富士”,还有几个当地种植较多的品种。到了第二年,颇有生意头脑的周美和就大胆引进了新品种“阳光玫瑰”,“这就像办厂一样,总有要新产品出来的。”

周美和告诉记者,“红富士”虽好,但采摘期短,一般要七月下旬到八月才会上市,而其他新品种的引进,延长了采摘期,“6月7月可以卖夏黑,卖完之后马上红富士和甬优,再往后就是红提和阳光玫瑰了。”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红富士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夏黑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阳光玫瑰

和周美和一样,唐先镇地葡萄种植户们在种植传统“红富士”的基础上,葡萄品种也是百花齐放。因为不断的有新品加入,唐先镇葡萄的采摘期从6月一直延续了10月,随之而来的,葡萄种植户的收入也增加了。据统计,2019年唐先镇葡萄产业完成了一个亿的“小目标”.

把技术“请”回家 大树冠栽培种出“葡萄王”

除了不断的引进新品种,把技术“请”回家,也是唐先镇葡萄种植户一直在做的事。通过技术栽培,果农们也走上了精进管理的道路。

在永康发强家庭农场,工人忙得热火朝天,一串串饱满地葡萄被摘下后整齐地码在筐里。走进大棚,只见葡萄树在空旷的土地上呈“H”型纵横排列,葡萄藤沿着大棚顶部自由地向四周延伸。而葡萄也像是受过专业培训一样,整整齐齐得生长,就连每一串的大小和生长高度都差不多。

“这就是我们现在大力推广的大树冠栽培技术,走进来基本看不到葡萄树。”永康农业农村局经济特产站首席水果专家陈红星猫着腰走进大棚,向记者介绍了为何这里的葡萄园有些与众不同。

永康唐先:葡萄实现“一个小目标”区域抱团完成大目标

传统的种植模式每亩地要种几十棵葡萄树,而采用了大树冠栽培技术的葡萄园,每亩地最少的只种了三棵葡萄树。由于每亩葡萄种植数量少,“省工省时省肥”成为了农户对大树冠葡萄最直观的感受。

不仅如此,大树冠采用控根栽培后,种植葡萄的土壤厚度增加了30到40厘米,抬高位置确保葡萄根健康生长,在雨水较多地夏季,可有效防止葡萄因根部吸水过多而导致的开裂腐烂。而直径1到2.5米的控根器则牢牢地“圈”住了土壤和肥料的肥力,使葡萄养料充足从而更健康地生长。

“用了这个技术,每株葡萄间距较大,葡萄树基本不存在原有的叶片交叉重叠的情况,所以大树冠葡萄可以充分接受日晒,而且通过交叉等方式传染的病虫害也减少很多。这在确保葡萄健康生长的同时,也减少了葡萄的农药使用量。”陈红星介绍,志军农场单株结出700串的“葡萄王”,采用的就是大树冠栽培技术,“已经连续三年拿到‘浙江之最’了。”

除此之外,大树冠在栽培时使用的一目了然的“一”字形或“H”型或“王”字形排列方式,让葡萄无论在查看生长状况,还是采摘时,都少了许多“障碍物”,农户可以清晰快速地了解葡萄的生长状况,便于开展后续的采摘治虫工作。

“大树冠葡萄和传统葡萄相比还有个特点,由于种植稀疏、排列整齐,整片葡萄地看上去非常清爽舒服,观赏性强。”陈红星表示,这有利于农户在未来开发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

“八鲜”抱团打响区域公共品牌 延长产业链完成大目标

品种和技术的革新,也让唐先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目前,唐先镇已经拥有多家葡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这些大户已经实现了产供销一条。但当地葡萄种植不是大户连片种植,而是松散型的,因此,有很多农民还需要在路边自产自销。为了帮助果农们打开销路,从2011年开始,唐先镇先后举办了9届中国(永康)红富士葡萄节。利用节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打响了唐先葡萄的知名度。可受限于保鲜技术、物流运输,唐先葡萄的销售基本在金华范围。而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葡萄这一种农产品上,在唐先的“八鲜”上同样存在。

“除了葡萄,我们还有鲜嫩姜、莲子、小番薯、黄金梨、有机鱼、红糖和牛血汤,组成了‘唐八鲜’。”唐先镇镇长朱兴妙介绍,唐先镇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农产品的品种丰富,但一直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以销售新鲜农特产品为主,受限太多,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是当地政府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打造一个‘物华唐先’的区域品牌,打响唐先农产品的统一品牌,也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产业提升。”朱兴妙表示,通过区域品牌的打造,提高唐先农特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延长产业链,“区域品牌的抱团合作,也能够进一步解决农特产品在销售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比如物流费用肯定可以降低成本。”

朱兴妙透露,在8月14日的第十届中国(永康)红富士葡萄节期间,唐先镇将会正式发布“物华唐先”区域品牌,向全国进行推广,“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农业强镇,文化名镇,旅游新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