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拍汇名物地方志巧克力篇

今日小海掐指一算,这圣诞节是不满一月了。往年此时小海自酌自饮倒也是诗情画意,但是今年嘛……小海打算奢侈一把,巧克力呈上来!

讲到巧克力,现在市场上的巧克力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那么如何选择一款心仪有凸显气质的巧克力呢?今天小海就来和大家聊聊。

贵族的饮品

海拍汇名物地方志巧克力篇

提起巧克力就要提起比利时,提起比利时就不得不提一下历史上比利时和西班牙的关系。比利时很早之前属于尼德兰王国联邦的一部分归于西班牙王国统治,在尼德兰独立后,由于宗教、经济模式的不同,比利时人受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鼓励,反抗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强行合并荷兰及比利时两国的决定,最终获得列强同意从荷兰中独立。

由于受到过西班牙的统治,西班牙王国的很多货物都从比利时和荷兰进入欧洲大陆,而众所周知,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而可可虽最早为玛雅人发现,却没有运用到食物当中。1528年,探险家科特将可可豆和烹调可可豆的工具带回西班牙,这也是比利时最早接触可可和制作巧克力的源头。当可可进入欧洲大陆后立刻开始在贵族间流传,因为最早的可可冲泡出的饮料,由于各种的工艺限制,价格昂贵,贵族间属于一种奢侈饮品而流传起来。

比利时和瑞士的巧克力王国之争

海拍汇名物地方志巧克力篇

那么原本贵族的饮品如何进入普通人民的家中呢?这和尼德兰王国荷兰的范·侯滕家族有着极大的关联。

1828 年,这家族的父子两人发明了可可压榨机,能将占可可豆53%的可可脂压榨出一半以上,制作出低含脂量的可可粉。他们还发明了使用碱盐中和可可粉酸性的「荷兰式」工艺,有效降低了可可粉的苦味。这两项发明,使可可粉更容易与各种食品原料混合,以发掘新成分和新配方,从而奠定了现代工业大规模制造巧克力的基础。

技术的发展,与荷兰有地理位置优势的比利时和瑞士也开始利用这种新的技术大量生产各类巧克力。大规模工业发展让两个国家为了巧克力王国开始争论起来。因为这两个国家对于现代巧克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革新。


海拍汇名物地方志巧克力篇

可可压榨机

这也导致了瑞士和比利时在巧克力的历史上扮演者不同的角色,瑞士人通过技术手段让巧克力变得更加可口。在瑞士人发展巧克力工艺之前,1847 年,英国厂商J. S. Fry & Sons 将可可粉、糖和可可脂混合配比,才首次生产出外形符合现代标准的巧克力。不过,这种最早的现代巧克力在口感上可没有「丝滑感受」,而是充满粗糙生硬的颗粒感。

事实上,类似近代的巧克力是由瑞士发展而来,1879 年,瑞士人林特发明了巧克力研拌工艺(Conche),从而大大提高了巧克力的品质与口感。此外,早在研拌技术诞生前,瑞士巧克力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标志性产品——牛奶巧克力。

早在1819 年,瑞士日内瓦湖畔就出现了全国第一家制作巧克力的工厂。1875 年,这家工厂创始人卡耶尔的女婿丹尼尔·彼得,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牛奶巧克力。这也让瑞士至今一直有着巧克力王国的称谓。

瑞士人在号称自己是巧克力王国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瑞士人最早接触的巧克力确实从比利时流传入瑞士。1697 年,瑞士苏黎世城邦的市长海因里希·埃舍尔,把巧克力这种饮品从布鲁塞尔首次带到瑞士。但巧合的是,在200年之后,1857 年,一位名叫纽豪斯(Neuhaus)的瑞士人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商业街上开了那里的第一家巧克力店。而他的孙子则发明了后来比利时享誉世界的夹心巧克力(Praline)。


海拍汇名物地方志巧克力篇

最早的巧克力

真正的变化始自1958 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作为欧洲在二战后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各国都在会上争相展示战后重建时期的最新成就,不甘人后的东道主比利时则借此机会将它变为推广本国最引以为傲的特产——巧克力的舞台。比利时巧克力由此一举成名,获得世界级的认知度。同时,由于其所处的欧盟中的核心地位,巧克力慢慢的变成了比例是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比利时也专门负责制定具体的生产标准等。一个可以被成为“全球巧克力联合国”的世界性巧克力协会,总部就是设在了比利时。

同时,在巧克力的生产工艺和巧克力的创意上比利时人更加有着自己的创造性。1912年,比利时巧克力的第一次创意开始闪现。一家兼营止咳糖、甘草剂和巧克力的药房老板Jean Neuhaus突发奇想,将巧克力涂抹于药丸外部,巧妙地解决了小朋友不肯吃药的问题。同时,比利时是世界上首批使用超细研磨技术处理可可豆的国家,使得巧克力的口感更加绵密香醇;而且在巧克力的制作过程中,比利时巧克力厂商选择直接运输可可液体,而不是需要二度溶化加工的可可液块,尽管这样成本会提高,却保证了可可豆原有的浓郁香气不会流失。

由于手工作坊众多,比利时一举成为世界上手工巧克力的中心,可以这么说,瑞士通过技术改进了巧克力,比利时则通过各类作坊以及自身政治地位维持了巧克力的地位和成为了最大的巧克力出口国。

不能否认,在瑞士和比利时的推动下,19 世纪末开始,全世界巧克力的生产与消费都出现暴涨,白巧克力、黑巧克力、坚果巧克力等各种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新产品不断出现。巧克力生产商在广告营销上更是不遗余力,将它塑造成欧洲人传统节日里不可或缺的礼品。情人节送巧克力也就是这时候出现。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一下子有些转不过弯来,那么我们用一张图来解释一下巧克力的前世今生。


海拍汇名物地方志巧克力篇


当然,巧克力也是有自己的分类标准的,巧克力分为工业巧克力和精制巧克力。而世界上超过9成的巧克力消费者,平时吃的都不是精制巧克力。那我们是怎么分类他们的呢。巧克力的分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巧克力的生熟与否、含糖量占百分比、是否有机、是否是素食巧克力……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但今天我们从形态来分类。

巧克力块/棒

巧克力bar是最常见的巧克力形态,我们经常吃的德芙就是其中之一,往往巧克力块/bar拥有精美的外观,亦或是携带起来很方便的小型甜食助手。

它们往往体积不是很大,成方形、圆形或者是圆柱形,总之几句话概括就是,小、精、方便。

市面上确实针对这种巧克力做了很大功夫,从外观到内在的口味。

液态巧克力Ganache

Ganache是一个法语单词,原意是“纯可可和纯动物奶油的混合物”。Water Ganache可以简单理解成液态的巧克力,但因为过于浓稠不会拿来饮用。

Water Ganache按浓稠度可以分两种:Sauce(可可含量非常高的浓稠巧克力酱)和Spread(可可含量略低,一般浓稠度的巧克力酱)。

Sauce一般会用在西餐里来做甜品;而Spread则更适合日常早餐涂抹吐司,或者作为夹料酱来使用。

碎屑巧克力Shard

Shard即碎片形态的巧克力,大多用于甜品制作的外观装饰上,因为它比较薄所以入口即化。

因为它的特殊性质,所以很容易体会到不同产品的味道,所有有更多的巧克力爱好者选择用它来进行品种鉴定。

榛果威化巧克力Rocher

如今,Rocher已经成为了一种许多巧克力工厂都在做的巧克力形态。也许说Ferrero先生你不知道是谁,那提到费列罗你一定就不陌生了。小编最爱吃的一款巧克力便是费列罗了。

实制作Rocher并不难:用薄脆的酥面壳包裹一整颗烤坚果(比如榛子)和坚果酱,再在可可含量30%左右的牛奶巧克力滚一圈,最后表面撒一层坚果碎,一颗Rocher就完成了。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呢。

果仁巧克力Pralines

Pralines最早在法语里意思其实是“糖块”。所以现如今大家很多称之为夹心巧克力。

可可饮料Drinking Chocolate

就想历史上说的,最早发现的巧克力应该是饮品,可见这个热巧克力才是历史最悠久的鼻祖。

做hot chocolate很简单:是需在杯子里刨一些牛奶巧克力,到入巧克力粉和少许糖,用热牛奶搅拌融化至均匀就可以了。

其实虽然巧克力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古人们想想品尝到它还是很不容易的。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吃的任何东西都很方便快捷。

小海所在的海拍汇最近也淘到了几款不错的巧克力呢。大家有兴趣的欢迎来CALL海拍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