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猛打魏国时,吴国在干什么?

皮卡Giao


根据吴蜀双方联盟协议,攻打魏国时,要两边夹攻,设想是好的,但是相隔太远,造成信息不对等,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关于诸葛亮北伐的次数,《三国演义》说是六次,就是我们熟知的“六出祁山”,实际上诸葛亮总共只有五次北伐(以《三国志》记载为准)

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年初;

第一次北伐,声势最大,形势最好,也最为知名。上面我们讲了魏延想用奇兵制胜,但这一次北伐,因为魏国毫无准备,所以也可以称为奇兵。

因为马谡的失误,造成街亭的丢失,对诸葛亮的北伐成果几乎造成了致命的伤害,魏军可以长驱直入关西,诸葛亮蚕食陇凉的计划已经没有实现的客观条件了。诸葛亮风占不到什么便宜,只撤军,蓄谋已久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地收场了。诸葛亮什么也没得到。

第一次北伐应该想出奇不意,估计没有通知东吴。

二、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年底;

第二次北伐的契机是这年五月,魏军大举伐吴,却惨遭失败。魏军横东跨西,在打退了诸葛亮的第一次进攻后,曹叡就把精力放在了东线,对付孙权。诸葛亮认为魏军主力都被孙权牵制在了东线,关中的魏军兵力相对空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诸葛亮选择陈仓为突破点,应该是个临时决定,或者认为陈仓魏军较少,可以一战破取。蜀军只带了为数不多的粮食,得志满满的来攻陈仓,结果在陈仓城下,诸葛亮吃了陈仓守将郝昭一记大闷棍,“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

一千多魏军在郝昭的率领下,抵抗数万蜀军足足二十多天,蜀军没有一点办法。再加上魏军主力已经火速前来增援,蜀军又面临缺粮的局面,诸葛亮只好再次撤军。

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年初;

第三次北伐(公元229年)。这次蜀军北伐,诸葛亮没有亲自出马,而是派副将陈式 。

陈式的主攻方向是较为偏僻,但对汉中极有战略意义的武都、阴平两个郡。 这次北伐相比前两次来说反而取得了效果,主要原因是魏军在这里的军力非常薄弱,所以陈式很快就把两郡划进了蜀汉的版图。

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吴蜀正式结盟,定分魏之议。基本上在战争上也没有形成响应。

四、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二月;

公元230年,12月,东吴攻打合肥不利,撤军!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依然选择了以祁山作为战略突破口。除了对第一次北伐莫名其妙的失败心有不甘外,诸葛亮的目标是斩断魏关中、关西地区的战略通道,对北伐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北伐的开始阶段,诸葛亮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大破魏军主力郭准和费曜所部外,还夺得到了上邽地区的粮食,“大芟刈其麦”。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蜀军的粮食问题,尽管诸葛亮在北伐时是动用了最新式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最大困难也许还不仅仅是粮食,更是他的对手——司马懿!司马懿恰准了诸葛亮想速战速决的心思,所以干脆下令严守不战,和诸葛亮拼消耗。

而李严以粮尽为借口,骗刘禅召诸葛亮撤军。 中都护李平的粮食供应没有跟上,上邽的麦子也消耗殆尽,诸葛亮只好含恨撤军。 张郃的威迫下出山追击诸葛亮,被诸葛亮在木门道射杀,但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依然以失败告终。

在这几次北伐劳而无功后,诸葛亮认识到了粮食是取得军事胜利的首要物质基础,所以从汉中撤回来后,诸葛亮“劝农讲武”,休养生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中间相隔的时间最长,足足三年!

五、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

第五次北伐的准备工作足足作了三年,终于在234年,诸葛亮亲率十万雄师,在春暖乍寒之际,高举大汉旗帜,心情复杂地穿越斜谷,悲壮地向关中挺进……,而对手司马懿算定了诸葛亮不会从郿城出武功,而是驻屯五丈原,诸葛亮果然留在了五丈原。

而司马懿还是一直不肯与诸葛亮直接开战,一个字“拖”,诸葛亮从二月份出兵,一直耗到八月,在半年时间里,诸葛亮都没有机会和司马懿正面决战。心情抑郁到了极致,再加上公事操劳身体不好,终于扛不住命运的进攻,大病一场,卧床不起。在勉强向朝廷来使李福托付了他死后的人事安排后,诸葛亮含恨病逝于五丈原,寿五十四岁。

公元234年五月,吴军十万大举北伐。 七月,吴军不利,撤退。


总结,第一次想突然袭击,蜀汉单方出兵,第二、三次间隔时间太短,在进行战争时都没有同时进行,时间上差不多都是错开了。第四次,是东吴先行攻击魏国,诸葛亮随后伐魏。第五次诸葛亮都快撑不住了,东吴才伐魏。所以,根本造不成什么威胁。都是无攻而返。


歌舞三国


简单来说,在送经验。

诸葛亮上台后,主要的目标就是一个——北伐,于是内政、后方以及与吴国的关系都提上了日程,经过一番磋商,吴蜀再度联盟,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写完《出师表》,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当时曹魏朝堂的主流想法是诸葛亮不会北伐,魏军重兵多在东线,这次北伐有点出乎曹魏意料,也使得诸葛亮前期进展迅速,很快拿下陇右三郡。

随后张郃率军驰援,马谡被派去防守,街亭一战惨败,蜀郡面临后路被切断的风险,不得不退兵。

同年八月,吴国发动了石亭之战,大败曹休。曹魏重心再度东移,关中军东调,诸葛亮看到了第二次北伐的时机。

当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进行第二次北伐,走陈仓古道,出散关,强夺陈仓。魏军早有防备,数万蜀军围攻二十余日不下,粮食所剩无几,又担心魏军援军,未胜而退。

退回汉中后,诸葛亮休整了一两个月,于建兴七年(229元)春天发动第三次北伐,率军攻占武都、阴平二郡,获得胜利。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转守为攻,曹真率四路大军伐蜀,但因为恶劣天气和蜀军据险防守,很快就失利而返,而蜀军在这次防守战中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对北伐更增几分信心。

这年末,孙权亲自领军到了合肥城下,想看看有没有便宜可捡,到了一看,完全没有,只得退军。

建兴九年(231年)三月,曹真病故,司马懿成为魏军内最强统帅,诸葛亮则趁着西线魏军换帅之际,发动第四次北伐。

这是司马懿统帅西线魏军的第一场战役,结果魏军大败。

《汉晋春秋》载: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由于这次失利,司马懿转变战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铁乌龟,使出拖字诀,一直拖到蜀军粮尽退军,诸葛亮也没办法,不得不在大胜之后退兵。

这年末,孙权想再搞一次石亭之战,没成功,扬州刺史王凌不上当。

《资治通鉴·魏纪四》载:冬,十月,吴主使中郎将孙布诈降,以诱扬州刺史王凌,吴主伏兵于阜陵以俟之。

诸葛亮深感于粮草之苦,开始在汉中教兵讲武、休士劝农、屯粮待战,准备下一次北伐。

在此期间,孙权按奈不住了,派陆逊率军攻打庐江,被满宠击退。随后孙权亲自出马,再度被满宠击退。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准备充分的诸葛亮倾全国之兵,进行第五次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

与此同时,孙权派出三路大军,自己一路,陆逊、孙韶各一路,想趁着曹魏重心放在西部时捡便宜。

结果魏明帝曹叡派司马懿防守西线,自己亲率大军亲征,吴军惨败而回。

另一边,经过上次尝试,司马懿再度使出拖字诀,拖到诸葛亮病逝,再不能发动北伐了。

总的来说,由于交通阻隔,吴蜀虽是联盟,但协同作战几乎没有,大多是听到魏军东向或西向后发兵占便宜,往往因为时间仓促导致兵力粮饷不足,战役收效甚微,尤其是吴国方面,除了主动发起的石亭之战大胜外,其他都属于经验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