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久違了,圖書館

新華社銀川4月24日電(記者趙倩、馬思嘉、廖思維)長隊拐了個彎,28歲的安爍戴著口罩,手捧500多頁的《中國信息地理》,耐心等待前面的人一一出示防疫健康碼和預約碼,通過人臉測溫和安檢後進入寧夏圖書館。

“這段時間,我每天晨跑路過圖書館都要看看是不是開門了,太需要這樣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了。”安爍說,圖書館開放後,他每天都會在10點開門之前過來排隊。

特寫:久違了,圖書館

在寧夏圖書館兒童閱讀室內,一名孩子沉浸在閱讀中。新華社記者馬思嘉攝

4月21日,寧夏圖書館恢復開放。“讀者必須預約入館,每天上限是500人,這兩天都是滿員,主要是借書、還書的讀者,以及備考的學生和上班族。”寧夏圖書館副館長陶愛蘭說。

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照亮圖書館內。有人戴著耳機,手捧《百年孤獨》,沉浸於馬爾克斯筆下的拉丁美洲;有人面前放著電腦,聽網課、做筆記、寫論文;有人在攤開的書上寫寫畫畫……由於圖書館要求單人單桌或兩人一桌斜對坐,三層樓的桌椅早已坐滿,仍有不少揹著書包四處找尋空位的學生,以及徘徊在書架前尋覓讀物的人。

“每天開館時間只有五六個小時,真希望可以再長一些。”安爍說。他是河北人,在寧夏大學讀地理專業,目前是研究生三年級。由於疫情,他從寒假至今未能回家,便在寧夏圖書館附近與人合租,全力準備畢業論文及考博。

特寫:久違了,圖書館

寧夏圖書館內,許多人在埋頭學習。新華社記者馬思嘉攝

採訪中,有些人告訴記者,為了充分利用這短短几小時的學習時間,他們會在進館前多吃一些,午飯就只喝杯咖啡或牛奶。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的王娜就是其中之一。

年前,32歲的王娜辭去了軟件設計工作,邊準備公務員考試,邊尋找更理想的工作。疫情發生後,一些企業開始縮減員工,王娜發現找到心儀的工作並非易事,便集中全部精力學習備考。“在家起初還能按計劃學習,3月下旬就開始懈怠了。幸好圖書館開放了,學習效率更高一些。”她說。

前段時間,王娜也因“失業”焦慮了一陣子。隨著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一些她心儀的單位陸續開始招聘,她投了幾份簡歷,下週將迎來幾場面試。“畢竟有好幾年工作經驗,還是比較樂觀的,最近學習也更安心了。”她說。

圖書館作為一座城市重要的公共閱讀和學習空間,不僅為人們提供海量書籍,也營造出了濃厚的閱讀和學習氛圍。“大家雖然互不相識,但感覺無形中是在互相監督,在家總會忍不住玩手機。”安爍說。

特寫:久違了,圖書館

寧夏圖書館內,安爍在埋頭學習。新華社記者馬思嘉攝

新冠肺炎疫情下,圖書館、書店等紛紛關閉,許多學校至今仍未開學,但人們的閱讀和學習熱情卻並未被消磨。陶愛蘭說,閉館近三個月來,不斷有讀者打電話、在官方微博下留言,諮詢開館時間;門口執勤的安保人員每天要對前來詢問的讀者重複許多遍“沒開,再等等吧”。

保潔人員剛剛消毒過的借閱機前,滿頭銀髮的老人抱了厚厚幾本書前來借閱;兒童閱覽室內,幾名孩子全神貫注地閱讀彩色插圖讀物;正午時分,人們陸續前往圖書館配套的餐廳吃飯,但仍有人埋頭讀書、學習,喝著咖啡提神。

特寫:久違了,圖書館

早上10點開門前,寧夏圖書館前已排起了長隊。新華社記者馬思嘉攝

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這天,寧夏圖書館也開展了作家直播等系列活動,讓更多人在閱讀中尋找力量。“找工作是一時的事,而學習是終身的事。它會讓人在平靜中獲得力量,擁有更多人生選擇。”王娜說。(視頻記者:趙倩、廖思維、馬思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