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四书》、《五经》中选择一部自己来修学,你会选择哪一部?为什么呢?

扬光666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虽然孔子“述而不作”,但是,《论语》直接记载孔子的言论,而孔子是儒家之祖,理所当然《论语》应排列第一。《易经》并不是孔子之作,也无孔子言论,怎么成了四书五经之首?

《论语》有孔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然而《史记》记载的孔子曰却没“五十、无大过”之辞,而是:“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朱自清考证:

《论语》虽有“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但另一本子作“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亦”,“易”,音同字不同。古代书籍靠手抄,抄错字或故意抄错,亦变成易,变成了孔子学《易》,也是有可能的。

孔子学《易》,述而不作,怎么可能作《易传》?

并且,孔子作了两本不同的《易传》。通行本《易传》,包括《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

帛书《易传》包括《二三子问》,《系》,《衷》,《要》,《缪和》,《昭力》

孔子述而不作,却作了两套文字不同的《易传》。

关键是,帛书《易经》与通行本不同,两本不同的《易经》,哪本才是真《易经》?


有话少说


分享我的观点,阅读《四书》《五经》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

如果从《四书》《五经》中选择一部自已来修学,我会选择《中庸》。

为什么呢?因为,《中庸》也是《五经》《礼记》中的重要一篇。何为“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其实就是一种处世方法,这种方式融入人的行为方式,就自然成为一种“道德”素养,说白了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是用中正中和的方式做人做事,《中庸》还可以说成是修身哲学,如书中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也,明则诚也。说的就是心诚跟明理的关系,如果理顺了,读书的人可受益一辈子。才能到了至善至诚的中庸境界。有句俗话说的好,前人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总之,中庸之道就是做人做事不走极端,而是要找到最适合的方法,使人生变得更完美。


不忘初心136533244


如果有时间的话,这些书都值得用心翻一番,读一读,了解国学经典。如果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本,我会选择《诗经》这本书。

《诗经》中的大多数作品是民歌,作者多是劳动者,写着生活大小事,表达着最淳朴真挚的情感。几千年后读来仍意境美好,让人不能忘怀,许多诗句被人们引用,常用的成语就有许多出自《诗经》。

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爱莫能助,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人言可畏,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我读到这样的诗句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似乎再多的文字也比不上原诗,短短的句子,蕴含的深意。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录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 篇,可谓文学之源。诗歌之美,美于韵;诗歌之美,美于情;诗歌之美,美于景。岁月掩盖不住它的美好,它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我们的生命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