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誰先知?無人零售的又一個春天
4月8日零時,武漢正式宣佈解封,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復學一一有序展開,全面復甦的氣息撲面而來。但隨著疫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很多國家也開始採取封國、封城的措施,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對經濟全球化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消費、出口、投資。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出口”這架馬車已經瘸了腿,內需的拉動成為了保住經濟的新課題。國家的策略是加大投資,促進居民的消費,從而拉動內需。“新基建”成為了頭等大事,而當5G網絡、AI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的飛速發展與疫情期間催生的“無接觸經濟”相遇後,新零售發展被時代按下了“加速鍵”。無人便利店、無人咖啡亭、無人貨架,這樣不用人工的無接觸服務一夜間成為了消費者的心頭好,也再一次成為了市場的香餑餑。尤其是3年前一度風頭正勁但又迅速跌落風口的“無人便利店”,這一次他們真的可以走進消費者心中嗎?
以史為鑑:無人區的風口 風止則豬落
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那麼風停了,豬自然也掉下來了。無人經濟的概念對消費者來說並不陌生,最早見到的雛形便是無人售貨機。2016年,世界電商巨頭亞馬遜宣佈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打造了免排隊實現無感支付的實體商店Amazon Go。加之國內“新零售”概念剛剛被提出,“無人”模式便迅速躥紅,其中不僅有阿里等互聯網電商巨頭進場佈局,還包括一些傳統便利店,以及大批創新零售廠商加入市場,一時間“無人區”的“戰場”顯得無比擁擠。大批資本短時間內紛紛入局,據公開數據統計2017年,30億資本投入無人零售市場。在這股VC狂風下,一系列的無人貨櫃、無人便利店們橫空出世,通過不計成本地瘋狂地推、搶佔點位跑馬圈地。遺憾的是,2018年至2019年,僅一小半的無人零售企業開始轉向精細化運營,其餘的企業調整了主營業務或者收縮了市場佈局戰略。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無人便利店項目在資本泡沫的催化下違背了商業常識,犧牲了企業發展的質量,一味迎合投資人追求擴張帶來的漂亮數據報告。而忘記了最根本的消費者,無法給消費者提供持續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體驗。資本市場的浮躁誕生了太多創富神話, to B、to C的企業幹不過to VC的企業。而時間是最好的答案,直至今日,“無人區”的玩家,早已所剩無幾。那些停留在to VC玩家終究不幸成了為了風口後跌落的“豬”,沒能等到2020這個特別的春天帶來的機會。
是零售,不是無人!做好“無人區”裡的加減法
“無人經濟”在經歷過疫情的考驗後似乎成了一項剛需,火神山、雷神山的無人便利店和工地上的基建狂魔代言人“藍忘機”“叉醬”一樣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新英雄。消費者表示:在不少便利店打烊的期間,它依然亮著一盞燈,在店裡,掃碼進店、選購、無接觸結賬,全程自助完成,保障購物安全的同時,滿足人們隨時所需。由此可見,我們身邊的無人便利店也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圈粉無數。那麼抓住了時代的又一次機遇的他們,只是因為運氣夠好嗎?以開在每年要承載4567萬客流的上海虹橋機場的雲拿無人便利店為例,我們來抽絲剝繭,看雲拿是如何做好“無人區”裡的加減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
是零售,不是無人。“無人零售”從字面上分析,“無人”只是一個形容詞,“零售”這個名詞才是主語,這個看似是一個小學生都懂的語法題,但在資本市場的遊戲裡,短期逐利的玩家們卻本末倒置把“無人”放在了首位,忘記了零售的根本。我們始終不能忘記我們做的是零售,是一門需要與市場、消費者長期打交道的互動生意,而不是單純的販賣“無人”技術的一次性買賣。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任何一家“無人店”不可能做到完全無人,簡單來說,購買香菸需要倚靠人工識別消費者是否成年,點心熟食區的商品需要人工維護保持達到安全的衛生標準,這些客觀現實都要求必須配備至少一名運營人員。當然我們可以限定每家店鋪的商品種類,做一家真正的“無人店”。但我們必須明白“無人”不是目的,只是一種幫助我們降本增效、優化體驗的技術手段,搞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我們自然可以明白為什麼還要選擇“無人”模式?
採用無人零售技術的新零售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重置人貨場,通俗的可以理解為幫助零售商擺脫繁瑣的重複勞動而投入到更有意義的工作中,給消費者帶去新型的消費體驗,比如即拿即走、無感購物等等新鮮體驗。同時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數字化為驅動,進行線下門店人、貨、場的關係重構,全面優化和提升零售行業的運營管理效率。
雲拿科技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關注於如何為傳統零售商提供數字化智能解決方案,為消費者帶來智慧城市生活中快速便捷的“拿了就走”式購物體驗。作為市面上少有的採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物聯傳感技術的無人店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雲拿科技依靠其自主知識產權的行為識別和商品學習算法引擎Cloudpick++,其無感結賬可在5至10秒內完成,解決了傳統零售“排隊長、結算慢”的老大難;並且準確率高達到99.99%,貨物盜損率相比傳統門店也得到明顯降低。對消費者來說只要在首次進店時通過雲拿小程序開通“免密支付”,即可輕鬆實現拿了就走的無感購物,又能提升購物體驗的幸福指數,似乎真的是不錯的選擇。而對於傳統線下零售商來說,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真正的實現降本增效,行之有效的解決行業痛點,才是選擇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的最終目的。所有的技術應用,必須落地,讓使用者真正受益方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雲拿無人便利店 南京萬得店
但是要真正落地“無需排隊,無需等待,無人收銀,拿了就走”的技術應用並非易事,雲拿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張一玫在不久前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在機器視覺算法識別環節,店內幾十臺攝像機既要識別誰在什麼貨架邊做什麼動作,還要跟蹤停留時間、行走路線、熱力圖等要素,更需要應對錯放商品、人員擁擠、偷拿藏盜等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這些都對機器視覺識別的準確性和即時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疫情發生後,雲拿迅速對識別系統進行了升級,積極響應“防疫”新需求。做到了對顧客從進門開始的一系列動作做出判別,包括是否佩戴口罩、體溫是否正常。達標情況下允許顧客進店,同時對進店人數進行實時的自動化管控,並分隔進出通道,減少人為接觸風險。顧客購物結束只需直接走出商店,雲拿的無感支付系統和智能算法會精準識別顧客購買的商品並進行自動結算。這種全程避免人與人的接觸的購物模式成為了商家和消費者在非常時期的最優選擇。
對於每一家企業來說,時間和精力在既定範圍內是有限的,雲拿作為一家科技型創業企業能穩紮穩打走到今天,無非是做到了是減少花在對短期資本逐利上的心思,而專注於研究市場和消費者的根本需求,用精心打磨的好產品服務好B端和C端。賺一時還是賺一世,這道選擇題不難做,難的終究還是如何下定決心做好加減法。
專注痛點解決 “無人區”將持久煥發生機
疫情這隻黑天鵝究竟只是給“無人區”打了一支強心針續命迴光返照,還是做了一場成功的心肺復甦讓“無人區”重新熙熙攘攘起來?在疫情期間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消費者會通過本能傾向於選擇更為安全的無人便利店。而當疫情過後,無接觸服務不再是消費者的首要考慮,無人便利店必將再次面臨“無人是否比有人創造更多價值”的拷問。商業的本質即是通過交易而產生價值,而“價值”這一詞在無人零售中,不僅體現在零售商通過售賣商品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還體現在通過“無人技術”讓零售管理更加高效、讓營銷更加精準、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購物體驗。
歸根結底,企業還是要抓準客戶的痛點與需求。對商家來說,痛點可能是不斷攀升的人力成本與運營成本,若無人零售技術能取代一部分的人力勞動且降低成本,那麼商家自然會考慮選擇無人零售。
比如在城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大幅增加的日本和韓國,傳統零售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多家大企業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牽手雲拿嘗試落地無人便利店項目。
在去年,日本NTT數據集團就選擇了雲拿作為合作伙伴開設集團旗下第一家無人便利店,更計劃於2022年前向日本的便利店、藥妝店、超市等落地引進1000家採用雲拿技術的新型無人零售店。今年2月,NEC(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在東京總部開設的搭載雲拿AI自動結算系統的NEC SMART STORE正式開始運營。NEC向日本媒體表示在今後一年內將以東京為中心,打造20家更大規模的100%無接觸、無感知的智慧型無人零售店鋪。
在韓國流通業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最大綜合性零售企業新世界集團也選擇引進雲拿科技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於2019年9月30日在金浦市成功落地emart24——韓國國內第一家可以自動結算的無人便利店,用以優化零售終端、降低用工成本、提升品牌競爭力,開啟了韓國無人零售新歷史。
同樣,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老年化和勞動力短缺也將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無人便利店技術應用也將會較好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式。另外,在人力有效使用的問題上,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無人店將人從機械的收銀工作解放出來後,店員可能會更加關注消費者的細微需求,主動提供更提貼心的服務,如加熱食物、人性化的商品推薦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消費者的二次、三次、甚至多次進店的消費行為。在管理上,通過線下門店的數字化運營也更高程度的提升了門店運營效率,基於精細的用戶畫像,可以進行更加個性化的商品、營銷活動推送。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也由於疫情等因素的助推,我國加速新型基礎建設,開啟智慧城市生活方式、助力行業快速發展,各行各業也都摩拳擦掌進行數字化升級。“居安思危”是中華名族的大智慧,像雲拿一樣,運用好“無人技術”踏上新零售之路,才能在“無人區”裡走得更遠更穩。
emart24
而對消費者而言,要讓他們主動走進無人便利店,答案似乎更簡單:在挖掘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不斷優化豐富購物體驗,做到“無人”不再是噱頭,而是能真切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務時,那麼無人區裡必然會熙熙攘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