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跳出舒适圈,我跳出来了,但是各种不适应,接着又换了两份工作,怎么办?

用不完的运气


跳出舒适圈、人生就是要折腾、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觉得是一种鸡汤的说法。话语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真正能做的人又有几个呢?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遇见的可能就是跟提问者一样的境遇。

我个人认为,我们呆的舒适圈也是我们常年努力奋斗出来的舒适圈,这个圈子也是经过家庭、事业、人脉等等积累平衡后的结果,哪里是一句鸡汤文就能随便改变的,除非你有了更好的选择,或者是舒适圈里遇到了你所抵触的情绪。跳出舒适圈有错吗?没有,这能说,你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你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但是,如果没有计划,没有想法的就跳出来了,那是对生活的不负责任。所以,在我们做决定前,尤其是重要决定前,一定三思而后行。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只为自己而活,我们身上背负着很多责任与义务。

跳出来,发现各种不适应,既然选择了,我们要生存,就要努力去适应,毕竟社会和圈子不会适应你。哪怕这个新圈子你是如何的抵触与反感。我们依然要笑着面对,成年人的世界里,谁不是带着面具生活。成年人的世界,谁不会在自己不喜欢的人面前,还要假装很喜欢……这就是成年后的生活常态。如果你真的适应不了,接连换了两份儿工作,依然适应不了。你是否想过,你是成年人了吗?是谁在为你负重前行。你要冷静的想一下,你的下一步要怎么做。如果你还是迷茫的话,你不妨去跟自己的家人聊聊,也许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是事儿,也许这个困惑会很快解决了。

我个人给出的建议:第一,努力适应现在的圈子,这也是你经历及经验的一部分。如果适应不了,再换份儿工作,继续。第二,冷静思考,消除负面情绪。重新梳理一下职业规划,然后再安排下一步计划怎么做。第三,休息一段时间,适当放空自己,也许你能突然豁然开朗。


木舍


这是个很尴尬的问题,听别人说,人不能一直活在舒适圈,自己就巴不得的跳出来,想证明自己离开舒适圈也可以活的挺好,结果,出来之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不但没证明自己,还陷入了迷茫的境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是舒适圈?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如何跳出舒适圈?

舒适圈

舒适圈这个词来源自网络,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所以我们感到很轻松、很自在。后来又出来了「舒适圈理论」说到: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人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

说白了,舒适圈就是自己舒服或者习惯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工作,可以是人脉,可以是场所,可以是某个人!

所谓跳出舒适圈,要么为了自己更好地发展,要么为了自己磨砺自己!

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足见环境的影响巨大!但是要知道,舒适圈的存在即合理,从广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在舒适圈内,只过不这个舒适圈大与小不同,没有人可以真的跳出舒适圈!每个人其实都在不断拓展或者变换着自己的舒适圈,只是这种拓展和变换是潜移默化的,比如生活中,从刚开始的摩擦不断,争吵不休到后来的相互包容,互相理解;比如职场中,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熟练精通;比如人际交往中,从刚开始的不善言辞到现在的谈笑风生;

人还是原来的人,工作还是那份工作,不是舒适圈变了,而是自己改变了!

舒适圈本身没有错,也不是必须要跳出来!可以说,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愿意呆在舒服圈里生活,剩余百分之十的人要么被逼跳出舒适圈,要么就是天性因素导致不喜欢呆在舒服圈里!

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是一个舒服圈吗?

一份安稳的情感,不是一个舒服圈吗?

百万大军考公务员,不是一个舒服圈吗?

所谓的舒适圈,只是对现状满足的一种说法,所谓跳出舒适圈,就是对现状不满足的一种尝试!舒适圈本身没有错!

可见题主对于舒适圈的理解有所偏差,认为呆在舒适圈就不是好事!

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

从现实情况来看,本质上说其实每个人都在营造自己的舒适圈,比如从爱情到婚姻到生儿育女,是营造自己情感的舒适圈,比如从一线到中层到高层,是营造自己职场的舒适圈;比如赚1千到赚10万到赚100万,是营造自己物质的舒适圈!

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更轻松,更舒服!

为什么跳出舒适圈呢?其实就两种,被逼的,自愿的!

被逼跳出舒适圈:要么生活环境变化,导致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产生变化,如果不改变,满足不了自身物质或者精神需求!比如物质需求,房贷,车贷,育儿等,压力之下,目前工作不能满足或者过于拮据,就会需要找寻报酬或者发展更好地机会或者平台,需要重新开始职场奋斗;比如精神需求,一直呆在一个圈子里,生活没有新意,交际更是寥寥无几,对目前的状态极为不满,急需通过跳出建立新的社交圈,新的朋友圈,不脱离社会!

自愿跳出舒适圈:此类人员不是很多,跳出舒适圈,更多的是挑战自己,证明自己!或者去做自己觉得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至于题主,即不是自愿的,也不是被逼,而是被别人或者一些言论蛊惑!

这也是题主跳出来之后各种不适应,甚至迷茫的根本所在!

被蛊惑而跳出,大多属于一时的冲动,想当然的以为外边的时间很美好,完全没有意识到外边的时间也会很糟糕!

如何跳出舒适圈?

为什么用“跳”这个词汇,而不是走,蹦,跑之类的词汇呢?就在于舒适圈即是一种舒服,更是一种束缚!跳代表一种挣脱,一种态度!

当想跳出舒适圈的时候,舒适圈的舒服就是“跳”的负重,跳起来不容易;需要莫大的决心和动力!而动力和决心只能自己给自己,外界是给不了,比如题主,跳出来更多是被蛊惑,没有内在的强烈决心和动力,一旦不适应就陷入迷茫!

当准备跳的时候,有的决心和动力还是不够的,因为你不确定跳下来到底是什么情况?跳下来到底是什么风景?甚至不确定跳下来是不是会歪着脚,会伤着腿?

面对未知,要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更要做好粮草储备!

心理准备指的是预想和预计的各种情况应对,自身的详细分析,意料之外的抗压力,不求能面面俱到,但求想到应该想到的!

粮草储备指的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储备,简单的话,保障自身生存,切记头脑一热,连吃饭都成问题,还非要跳来跳去,要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时间成本是不可随意消耗的;二是知识储备,不管是单位或者岗位还是行业的跳,都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如果有跳的想法,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学习,切记只看别人的好,看不到别人吃的苦!

小结:我们不能保证跳出舒适圈,最终结果如何!当时我们可以保证跳出舒适圈,自己不迷茫!只要不迷茫,路就在前方!


职场老七


【问题解读】

在谈到人才发展的时候,很多人都强调“跳出舒适圈”,认为“跳出舒适圈”就可以发展、就可以进步,就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这种理解或者解读是有问题的。

其一,跳出舒适圈是一种基于成长的方向性建议或者选择,是方向而不是结果。

不要以为跳出舒适圈就一定或有好的转机。实际上,有成长的可能,也有面临风险或者失败的可能。

其二,跳出舒适圈,不是鼓励跳槽,更不是在一个地方或者环境呆腻了,就换一个环境。

舒适圈更强调思维、心理或者习惯的依赖性,跳出舒适圈强调现实基础上的自我挑战。而不是换来换去。

其三,跳出舒适圈的目的是成长或者收益的最大化。

不是单纯追求心理满足,不是盲目选择。

不要随便定义“跳出舒适圈”,更不要以为跳出舒适圈就意味着万事大吉。实际上挑战是痛苦的,改变自我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要正确理解并践行“跳出舒适圈”才有进步的可能。

为了清晰解读这一问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认识:

1.到底如何认识“舒适圈”。

舒适圈到底怎么回事?你所以为的“舒适圈”真的是舒适圈吗?

2.怎样正确理解“跳出舒适圈”?

随便的努力或者尝试不是跳出舒适圈,真正跳出舒适圈并不容易。

3.关于“跳出舒适圈”的错误理解或行为有哪些?

哪些理解或者行为不是跳出舒适圈?错误的思维与行为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面临更大的风险。

4.怎样跳出舒适圈?

要想真正跳出舒适圈,个人应当怎么办?

【指尖观点】

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确需要“跳出舒适圈”。它以个人自我变革为前提,以思维与行为的优化为基础,以不断接受挑战为手段,以真正的格局变化与职业提升为目的。“跳出舒适圈”需要颠覆自己的习惯思维和行为标准,需要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跳出舒适圈不是为了跳到“不舒适圈”,而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强大和优秀的自己。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舒适圈。

关于舒适圈的说法非常多,但很多并不客观。舒适圈主要针对个人的心理、行为体验而言,是相对于风险与挑战的“安全领域”。

1.环境舒适

一说到“环境”,很多人都习惯与办公条件或者工作条件挂钩。管理角度的“环境”却不止这些,还包括能量环境以及信息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资源充沛性、文化适应性、能力匹配性、工作协调性、效率满意性等与资源、信息等相关的具体客观条件。环境舒适,是指在相关领域的自我满意度较高。

A.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是指与工作相关的客观物质条件,比如办公环境、休闲设施、食宿交通等客观的物质基础。广义的物质环境,还包括个人因为工作付出而获得的物质回报。

一个人,如果所处的物质环境较好,条件比较优越,个人满意度较高,称之为环境舒适。是个人对客观环境的心理肯定,形成个人对于环境的依赖感。

B.能量及信息环境

能量及信息环境,是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个人具体工作开展的“软环境”。对于个人能力的发挥、工作的体验、优势的体现、职业的成长等都有很大影响。在工作过程中的成就感、效率感、等主观上的心理认同都会造成“环境舒适”。

能量与信息环境的舒适,说明个人职业的满意度较高。能够较好发挥个人特长,当然也容易成为成长的“天花板”。

2.思维舒适

思维舒适,是指个人的认知、分析、判断方式,个人的逻辑特征与思维水平限定在某一层次或者领域内,自以为是且难以突破。个人对于自己的思维有一种强烈认同感,不容易接受不同观点,更不愿意进行改变。

思维舒适,使得个人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很容易形成惯性,且不易提高。

A.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更准确的说是思维模式,代表着个人的思维广度、深度、方向以及具体的逻辑路径,是个人基于经验与认知基础上的高级心理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习惯。但是,如果一个人习惯于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与认知角度进行思考与判断,不接纳他人的思维角度与方式,就会出现“思维舒适区”。

思维舒适让人自我感觉良好,沉醉于自我角色与领域的限制性认知,容易止步于现有的模式,缺少创新。是不利于竞争与挑战的。

B.思维水平

思维水平依赖于思维习惯,更体现一个人的认知格局与对事物或者问题本质把握的能力。不同的思维水平会形成不同的见解,对于问题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

当一个人沉溺于自我思维的水平与范围,习惯于对自我思维结果的肯定,或者排斥他人的不同观点,就形成思维上的固执。

3.行为习惯舒适

行为习惯,主要体现为个人经验基础上的工作惯性与价值标准基础上的是非认知。几乎所有人的行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遵从自己的经验惯性、强调自己的价值标准。很多人以自我标准为判断的依据,抵触与己不同的习惯或者行为标准,形成自我“舒适区”。

A.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是以价值标准为基础的“外显行为”尺度。不同人的价值追求不同,其提倡的行为标准也就不同。个人价值标准与企业或者其他员工相同时,认可度较高,但不同时,就不认可、不尊重或者排斥他人的行为。这种停留于个人自我行为标准范围、对于不同行为习惯不适应或者不尊重的现象,就是个人的“行为舒适区”。

行为标准基础上的习惯适应,体现了一个员工与他人或者企业的融合程度。越强调行为“舒适”的人,其适应性或者融合性越差。

比如:某公司提倡入职军训。一些员工认为很好,很有帮助,而另一些员工认为都是“搞形式”。并且互不认同。这就是基于个人行为标准的“舒适区”体现。

B.能力水平

能力水平,这里指具体的“能力行为水平”。是一个人能力水平的行为体现,也是个人工作效率与方式的具体表现。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知识结构,有自己不同的能力结构与层次。在面对工作、困难或者挑战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行为特征。

一些员工固执于自己能力条件下的认知与解决手段,强调个人行为的有效性,而强调他人的无效性或者不合理性。这就是能力“舒适区”的体现。

比如,张三跳绳的速度很慢。A同事让他多练习跳跃来解决,B同事让他加速摇绳的频率解决,C同事让他换个场地解决。三个同事因此各执己见。这就是明显的能力水平“舒适区”造成的。

小结:所谓舒适区,并不只是个人在职场环境中的舒适感觉,更多强调执着于个人经验、思维与价值标准基础上的限制性“封闭”与排他习惯。是个人不愿意接受不同观点、不愿意面对挑战、不愿意面对真实自我的一种客观反映。

认识舒适圈的目的是跳出舒适圈,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正确的“跳出姿势”是怎样的?

跳出舒适圈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导向,有合理的“跳出”思维或者行为才可以。否则只能是盲目行动。

1.“跳出舒适圈”的目的

跳出舒适圈以正确认识“舒适圈”为基础,以明确的目的或者目标为导向。跳出舒适圈并不是简单地摆脱某一状态,而是为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而努力。目的或者目标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动力。

A.基于成长的考虑

对于职场人来说,成长是质的改变,是个人职业状态的成熟,是不断走向成功的根本性变化。成长不是量变,而是质变。以成长为导向的质变要求不断的量变,比如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要求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比如思维品质的改善、能力结构的变化等。

简单的时间与数量积累无法让一个人真正成长,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与变化,才可以达到目的。

B.基于长期收益的考虑

所谓长期收益,在这里强调两点。其一,是更大收益的可行性,其二,是收益的持续性。人总是希望有更好的职场收益,比如职位的不断晋升,比如薪酬的不断提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职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让自己更加强大和优秀。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唯有不断突破,不断让自己接受挑战。

收益的提升意味着责任与挑战的增加,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个人不能呆在自我的“舒适区”,否则根本不可能有成长的机会,也不可能有收获的实力。

2.“跳出舒适圈”: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个人的视野广度、本质把握程度、面对不同问题的反应敏捷性、实事求是认识与判断事务的能力、坚持追求真正正确观点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的高低是一个人水平的体现,更决定着一个人的最终成就。要想不断成长,必须提升思维品质。

A.合理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或者风险意识,是个人能够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谦虚但不虚荣、满意但不骄傲、满足但不固步自封的关键。一个人,必须在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清醒关注自己的短板;必须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看到更多的问题与挑战。

想要“跳出舒适圈”,没有忧患意识,不能正确客观面对自我,是绝对不可能的。

B.强化思维水平

客观全面认知自我的基础上,个人突破的关键在于思维的品质。它是问题认知的深度突破,是效率追求的方法改进,是能力短板的有效提升,是原有优势的进一步升华。

强化思维水平,需要开放的心态、需要打破自我认知的束缚,需要不盲目自信、需要习惯于挑战自己的习惯性思维。

3.“跳出舒适圈”:提升能力水平

对于职场人来说,能力水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能力储备,比如知识、思维、心理等方面的日常积累与状态优化;其二,是行为表现,比如实际的工作思路、效率提升、业绩创造等等。

能力水平的两个方面,都会因为“舒适区”的存在而停滞不前,要想提高或者改变,必须“跳出去”。

A.打破能力瓶颈

能力的瓶颈从何而来?来源于环境的依赖,来源于心理的满足,来源于习惯性的排斥。摆脱片面的环境依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与现实,能够面对并接纳他人的观点与建议,个人也就打开了提升之门。

能力的瓶颈来自于心态与思维。而心态与思维的改变,需要接触当前的“心理封闭”。需要打破当前的“平衡”进入到另一个“平衡”的状态。

B.强化能力储备

能力储备,是指形成能力外显行为的内在知识、心理与思维状态。能力储备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

其一,是知识的补充。比如,专业知识的增加与有益习惯的强化。

其二,是能力结构的优化。比如,心理状态的调整、自我认知的反思、行为习惯的改善等等。

强化能力储备,优化能力结构,才能够保证能力瓶颈的不断突破,才能够真正达成“跳出舒适圈”的目的。

小结:跳出舒适圈不是跳槽,也不是简单的环境或者个人认知状态的改变。而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树立明确成长与收益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自我思维与能力的挑战甚至颠覆,是面对现实自我基础上的内在变革。跳出舒适圈,方向向内而不是向外。

总有一些人没有正确理解“舒适圈”,采取一些错误的认知或者“跳出”行为。错误的行为,错在哪里呢?

误解了“舒适圈”或者偏离正确的目的方向时,所采取的行为大多都是不合适的。不但无助于自己的成长,还可能更加被动与尴尬。

1.目标错误

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跳出目的”。盲目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导致一开始就在方向上出现了问题。当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舒适圈”或者不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的时候,所谓的“目的”或者“目标”就是误导。

A.无助于长期收益

一些人进行所谓的挑战,希望跳出“舒适圈”。表面上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暂时利益或者职业满足的一个借口。

因为看到薪资更高一些,或者觉得某个岗位更“适合自己”,而断然放弃自己当前的工作。实际上,目标薪资未必能够得到,目标岗位也未必适合自己。因为“跳出”的目的错误,导致个人盲目选择、脱离实际。不断选择、不断“跳槽”,自己最终一无所获。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跳出舒适圈”,只是个人“不安分”的一种无奈解读。

B.无助于自身成长

个人成长有两个基本前提。一个是自己切实的成长需求与内心动力,另一个则是相对稳定的职业状态与工作条件。

如果没有真正的成长动力,或者将成长的原因都归结于环境,个人不可能真的成长;如果职业状态不稳定,总频繁跳槽,也没有能力积累与丰富实践的机会,何来成长?单纯以环境的改变来促进成长并不可行。

这个时候,所谓的“跳出舒适圈”,没有任何意义,也只不过是个人试图改变职业环境的另类说法。

2.方式错误

跳出舒适圈,不是放弃个人的所有,更不是简单的“喜欢”或者“讨厌”的情绪表达。舒适圈强调个人的自我心理满足、强调个人自我习惯与思维的固步自封,不是对于某些同事、领导或者公所场所的“兴趣”,也不是工作中的“满意度”体验。

A.丢弃原有优势

一个人在职场上的优势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其一,是资源优势。是个人所拥有的,能够对职业行为起到帮助作用的优势资源。比如,人脉、客户、技术等。这些资源能够让自己的本岗工作更加出色,能够让自己有更好的工作绩效。

其二,是能力优势。包括个人的专业匹配、岗位匹配等等。能力优势是个人工作成长的关键,也是职场竞争的保障。

这些优势,无论在任何职场都很重要。是不能轻易丢弃的。如果因为希望突破所谓的“舒适区”而放弃自己原来的职业积累,放弃自己在职场立足的比较优势,这无疑是自毁前途。一切从零开始,完全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行的。

B.单纯摆脱“环境腻烦”

一些职场人,在某个岗位或者单位工作了一定时间,觉得自己在这个环境“时间太长”,觉得已经“很无聊”,已经“厌烦”所在的职场。希望跳出“舒适区”进行自我“提升”和“改变”。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面临“瓶颈”是事实,但所谓的“舒适区却是假的。“舒适区”是个人成长的内在制约,而不是外部环境的枯燥与无聊。以“逃离”环境制约为前提的“跳出舒适区”行为,没有意义。

以环境改变为前提的“跳出”行为,只是个人简单的职业选择问题,不是真正的“跳出舒适区”。

3.方向错误

既然是一种“行为”,就有其方向性。跳出舒适区有两个基本的方向约定:其一,是目标导向;其二,是自我指向。为了达成目标而进行自我改善与提升,这是跳出舒适区的本质。脱离这一基本属性的行为,一定会失去真正的方向。

A.无标准与依据的行为

虽说想要“跳出舒适区”,但是自己的舒适区是什么?自己要往什么方向走?自己要改变什么?要放弃什么?要完善什么?这些基本的问题,如果模棱两可,哪里能够保证行动的方向?

认知与方向的模糊,使得个人行为混乱,既没有真正的标准,又没有“跳出”的依据。随机性太强,没有可能成功。

B.只是在寻找“不舒适”

与“舒适区”对应的是“不舒适区”。正如不少文章解读的那样,很多人片面追求“挑战区”、“学习区”。但是跳出舒适区,到“学习区”要学习什么?要保持怎样的思维和心态?要遵从怎样的行为与标准?不清楚。

跳出舒适区,不是为了单纯的寻找学习区或者挑战区,而是为了完善和提升自己。为了完善和提升自己,没有那么多“区”的划分。单纯追求“非舒适区”,就是让自己不舒服、不满意、失望甚至很沮丧。但是这个“目的”与真正的提升与成长的目的背道而驰,是错的!

小结:对于“舒适区”片面的认知,以及为了达成自己职业目的盲目行为都是不理性的。跳出舒适区不是为了让自己“不舒适”,也不是为了让自己难堪、失败,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职业更稳定、工作更出色、能力更优秀。脱离这一目的的方向、方式都是错误的。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题主的问题,个人提出几点建议。

必须明白,跳出舒适区,是以“舒适”为前提的,是在真正实力积蓄基础上的厚积薄发,而不是任性而为。

1.稳下来寻找“舒适”

在跳出舒适区之前,先要有真正的“舒适”的感觉。要沉下心来,认真工作、深入思考,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不断发挥自己的思维与效率极限。当自己觉得工作问题已经没有更好的思路、没有更强的能力解决的时候,当自己觉得所在环境已经没有任何条件可以支撑自己实力提升的时候,当自己认为在当前企业细分领域“最牛”(不管实际是不是)的时候。你已经遇到了瓶颈,已经习惯于自己的舒适区。需要“跳出去”了。

但是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A.不要急着跳槽

跳出舒适区不是要跳槽,而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自我变革。是到了需要改变自己的时候,而不是到了改变别人或者环境的时候。

一旦形成以跳槽为基础的行为习惯或者思维习惯,个人会永远被“禁锢”在舒适区。所面对的会是连续不断的“不适”。

B.适应当前环境

不要以环境为自己“舒适与否”的参考依据。个人成长的“舒适区”不是生理感觉“舒适”的区域,更不是“对胃口”的文化与习惯。对于环境的腻烦、无聊,以及对于他人的讨厌,都无助于个人的提升与发展。

要想真正跳出舒适区,不是动不动厌恶或者“不适”,而是要尽量适应当前的环境,这也是一种能力提升的表现。

2.积蓄发展基础

跳出舒适区是个人追求成长与发展的一种方式,不是脱离职业成长的孤立行为。它需要能力与实力的支撑,需要个人的意志品质与坚持精神。头脑发热的率性而为是没有意义的,临时性的偶发奇想也不现实。

A.积淀能量与信息基础

所谓能量与信息基础,是指个人的资源积累、个人对于职场规则的了解与理解,是指个人工作效率提升的心得与体会。

只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够让自己有足够的“本钱”进行提升,才能够有针对性、有效性地改变与发展。

B.思维与能力基础

跳出舒适区不是轻松游戏,要面对风险与不确定性,面临困难与挑战,面对心理、思维与能力压力。要想真正发展,真的改变自我,就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水平,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基础。

知识不足、能力不济、思维水平不够,很容易认知偏差或者半途而废。发展自我靠的是实力,而不是蛮力。

3.厚积薄发

要想让自己不断发展,能够真正优化甚至改善自己。盲目行动不可靠,莽撞行为也不可靠。凡事要深思熟虑才有保障。

A.深思熟虑

这里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盘点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客观角度了解自己的特征与现状。

如果这点做不到,很难有真正的进步。

其二,确定目标。必须知道自己到底要往哪里去,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避免胡乱改变和提升,才能够避免随意性和随机性的行为特点。

B.论证可行性

每做出一个决定或者每采取一项举措,都要分析其可行性。有利于自己目的达成吗?能够帮助自己发展和提升吗?有效或者有用吗?这些措施的好处在哪里,弊端有哪些?

只要经常反思自己行为的可行性,才能够摒弃那些无用、无效的手段与方法,才能够让自己少走弯路。比如,频繁跳槽的行为就未必可取。

总结:很多人片面理解“舒适圈”,将个人的舒适感觉当成所谓的舒适区,以片面追求“不舒适”为目的,造成行为上的被动与结果上的失望。舒适区的管理,基于个人进步与成长的基础之上,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手段,是个人自我变革的选择。

跳出舒适区,是为了更广阔的思维视野、更强大的自我能力、更持续稳定且美好的职业前途。


本文由今日头条号@指尖视野原创(含所有内容相关信息图文),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或洗文,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