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本事大,一般毛病也大,但如果有人既有高強的本領,又懂事聽話沒毛病,這樣的人品那就太難得了。三國趙雲的粉絲眾多,原因大概就在這兒。要說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一般的排序是關張趙馬黃,把趙雲排在老三,但是關失之於傲,張失之於暴,要說劉備派人出去執行任務,當然還是趙雲最讓人放心。
說起趙雲的戰績,粉絲們當然如數家珍,最得意的手筆按說是在長坂坡。此事在《三國志》裡有記載,但限於作者陳壽的立場,只輕描淡寫地說了幾句:“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有關這一段,查看了《雲別傳》,這是補充記載趙雲人物生平的傳記,注於《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作者是南朝宋著名史學家裴松之。他也沒有記載趙雲的這場大戰,只寫了戰爭的殘酷和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意思說劉備在狼狽逃跑的過程中,趙雲不見了,有人說他已經北降曹操,劉備卻揮舞手中的短戟去打那個人,還說:“子龍怎麼會背叛我!”沒一會兒,趙雲果然來了。
所以,如果大家高興,還是看《三國演義》,在長坂坡這個舞臺上,所有的人都是趙雲的配角。儘管張飛曾經喝斷當陽橋,還當場嚇死了夏侯傑。趙雲在曹操的大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懷抱阿斗,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共殺死曹將五十餘員。因此而一戰封神。看完小說,大家都得由衷裡說一句:將軍真天神也!
但是作者還是認為,趙雲一生最高光的時刻不是這兒,而在漢中之戰。
當時劉備已經取了成都,劍指漢中,先敗了夏侯淵,曹操親統大軍前來,軍糧屯於北山下。老將黃忠前去劫糧,卻過期不還,趙雲只率領數十名騎兵去接應。
沒想到卻與曹操的大軍迎面遭遇,趙雲與曹軍先鋒大戰時,曹營主力前突,他全無懼色,不退反進,挺槍直衝入敵軍陣中!這是怎樣的豪氣與膽色!
儘管已將趙雲圍住,但曹軍卻不能奈何他。他左衝右突,邊戰邊走,退回自己的大營中。
此時才發現,手下將軍張著因為受傷沒有回來。趙雲當即上馬,再次殺入曹營,接應張著回營。
隨後,曹操大軍掩至。當時將軍張翼在營中,急忙準備閉門拒守。
此時趙雲命令大開營門,但要求偃旗息鼓。一向多疑的曹操認為有伏兵,於是引兵撤退。
突然間,雷鼓震天,趙雲親率弓弩手隨後猛追而來,一時箭如雨下,曹兵“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第二天,劉備來到營中觀察昨天的戰場,看完之後,讚歎:“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於是大排酒宴為趙雲慶功。從此,軍中將士都敬稱趙雲為“虎威將軍”。
長坂坡之戰,趙雲一人一騎,殺入曹營救阿斗,凸顯的是他個人的勇武絕倫。而漢中之戰,不僅表現出他個人的英雄本色,而且更閃光的是他作為領軍統帥的上乘謀略。尤其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判斷,不僅對我方還需要對曹操的性格都要有準確把握,才能制定實施疑兵之計。在曹操撤兵時,趙雲又能果斷下令掩殺,才能立下此赫赫功勳。
趙雲的計謀應該是“空城計”,玩這個絕招的倒是代不乏人,但《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空城計”卻純屬虛構,只是魏末晉初大臣郭衝編的小故事。事實是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遠在洛陽,攻克孟達後回駐宛城,和發生地點遠隔千里。當時和諸葛亮對戰的是張郃,孔明見街亭敗績,即沒有焚香,也沒有彈琴,迅速就撤回漢中了。
所以,這出“空城計”到了演義裡為諸葛亮增光添彩,可以說是“趙冠諸葛戴”。
趙雲在漢水這一戰一舉扭轉曹操和劉備僵持不下的戰局,使曹操出兵不到兩個月就匆忙撤退。因此,要說趙雲一生的最高光時刻,非此戰莫屬。
據南宋朱熹所撰《資治通鑑綱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劉備將趙雲擊其軍,敗之。”另有元人胡一桂所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趙雲大敗操兵,操引還長安,帝遂有漢中,自稱漢中王。”
這是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劉備喜滋滋地當上了漢中王。沒有趙雲大破曹軍佔領漢中,那劉備的這個名頭又從何而來?
(太史叨叨令原創作品,請關注。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雲別傳》、《資治通鑑綱目》、《十七史纂古今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