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和做菜一樣簡單,你信嗎?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看起來是對的,但是,細品之後,有感覺好像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為儘管我們認為讀書筆記非常有用,但是從來沒有感受到讀書筆記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仔細回憶一下,

你辛辛苦苦記的筆記,是放在角落吃灰,還是說偶爾拿來蓋泡麵,甚至完全不記得放在哪兒了?


怎麼才能讓筆記真的為我所用呢?這裡有一個超實用的讀書筆記法——一元化讀書筆記法。它涵蓋了選書、買書、讀書、記筆記、用書各個環節,是一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幫助我們高效獲取書中精華。如果把讀書當成做菜,選書、買書就是買菜,讀書記筆記則是洗菜切菜,用書就是炒菜。整個流程做完,一道美味的大餐也就做成了。


一元化讀書筆記法來自日本筆記專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豆瓣評分7.3。傳媒業出身的奧野宣之堅持用筆記記錄工作生活。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出版以來,銷量已經超過了50萬冊。

讀書就和做菜一樣簡單,你信嗎?

什麼是一元化讀書筆記法?看名字,好像很高級、很複雜。恰恰相反,一元化讀書筆記法相當的簡單粗暴。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一鍋燴;把所有和讀書有關的信息都放在一個地方。不再糾結:筆記應該記在這兒,書單放在那兒,在書上貼標籤好像不太好。把選書清單,讀書筆記,各種便籤等等,凡是和讀書有關係的東西都記在一個筆記裡。

讀書就和做菜一樣簡單,你信嗎?

一元化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方法簡單,容易上手,更好養成習慣。把所有資料都放在一個筆記裡,極大地降低了操作難度。我們不用再考慮這本書的筆記應該記在這個筆記本上,那個便籤貼在這兒不好看,甚至還糾結筆記就要整整齊齊,看起來才舒服。考慮的步驟越多,越複雜,記筆記的難度就越大。久而久之,熱情都被澆滅了。另一個好處是混亂中藏著有序。東西都放在一個地方,更容易被找到。就像是我把身份證、醫保卡、銀行卡、會員卡、公交卡各種卡片都放在一個袋子裡,哪怕袋子裡面再凌亂,我也知道我要找的東西肯定在裡面,大不了我把袋子翻過來,一件一件找,總能找到。如果有好幾個袋子,哪怕你整理得再好,要想找到某張卡片也得皺著眉頭想一會兒吧。


一元化讀書筆記法這麼好,具體應該怎麼用起來呢?且聽我一一分解。

01 選書買書

除了買教科書,相信大部分人買書都是很佛系的吧。看到某個大V的推薦,或者是路過書店看到在做活動,甚至是剁手的時候瞄了一眼暢銷書榜單就覺得:哎,這本書看起來還不錯哦,然後就下單了。這樣選書會帶來什麼後果?回到家裡才發現這本書不是我想要的,買它只不過是一時衝動。怎麼才能逃脫衝動的懲罰?我們需要一份購書清單幫助我們用目的性遏制佛系買書的衝動。


購書清單可以幫我們找到真正想讀的書。它幫我們認清自己的讀書需求。平時就把想讀的書列在清單裡,再去逛書店的時候就不會被花花綠綠的封面誘惑,而是會和清單核對,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讀的書。就像超市購物,出發前列好購物清單,到了超市就直奔主題,把清單上的商品買完,就可以回家了。如果沒有事先列好清單,到最後會發現,不僅該買的沒買,不該買的倒是買了一堆。買書也是如此。

讀書就和做菜一樣簡單,你信嗎?

事先列好購書清單

當然,想要列一份購書清單也不容易。有兩個小技巧快速找到好書,並加入到自己的購書清單裡去。

首先,你要打開自己的“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潛水艇在海底航行的時候,會打開聲吶探測周圍環境。主動發射聲波,通過反饋回來的信息探測環境的方法就是主動聲吶;被動聲吶則是像一個張開口的布袋一樣,接受外界的一切信息,通過這些接受到的信息分析現狀。我們想在茫茫書海里找到想讀的書,就要主動收集信息,尋找目標書籍;也要對生活時刻保持好奇心,敏感性,把感興趣的書都記在筆記裡。

讀書就和做菜一樣簡單,你信嗎?

像聲吶一樣收集信息


其次,就是要找到“樞紐書”。什麼是樞紐書,顧名思義,就是起到樞紐作用的書。所有的知識,內容都不是孤立存在,它們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書就是把這些內容聯繫起來的媒介。作者通常會在末尾附上參考書籍,甚至是直接在書中推薦,如果想進一步瞭解,可以閱讀某本書。這些書都經過了作者的重重篩選,和正在閱讀的主題強相關,一定值得閱讀。比如,在講到一元化讀書筆記的時候,奧野宣之推薦在《信息管理術》中進一步瞭解一元化的相關信息。這樣,我就把《信息管理術》列入購書清單。

02 讀書

讀書可不僅僅要“讀”,更要“寫”。不動筆墨不讀書,不做讀書筆記,讀完書就如同囫圇吞棗,完全不能掌握書中精華。讀和寫詩讀書的兩條腿,平白無故缺了一條腿還怎麼走得快啊。

讀書筆記可以讓讀書成果一目瞭然,讓我們的成就感加倍。比如,我在讀書的時候,突然發現上一次讀這本書時候做的筆記。那一刻就好像是穿越時空,和過去的自己來了一個對話。對待同一件事,以前的看法和現在的看法有何區別。這種回顧歷史,覺察進步的感受簡直不要太爽。

讀書筆記還可以改變讀書方法。我們固有的觀念是既然讀了書,就要做讀書筆記。好像讀書筆記是一種負擔,被強加在我們身上。帶著這種想法,不僅很難把讀書進行下去,而且從書中獲取的信息也極為有限。如果換一種看法:因為要做讀書筆記,所以才要讀書。情況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變被動為主動,讀書的動力也就有了。因為事先就已經決定要做讀書筆記,所以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尋找重點,關注自己的閱讀感受,對書中精髓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奧野宣之在書中介紹了一個非常容易上手的讀書筆記方法——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這種讀書筆記包含兩個主要內容:摘抄和評論。摘抄和評論分別對應蔥鮪火鍋的魚肉和大蔥:魚肉在中間是精華,大蔥在周圍,是不可缺少的調味材料。這個記筆記的方法很簡單,一共就兩步:第一步找到書中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內容,把它抄寫到讀書筆記上來;第二步,在摘抄部分的下方,寫下自己對摘抄內容的感想和看法。剛開始記筆記的時候,不必強求自己一定要寫很多的感想,但是必須得寫,哪怕是一句話也可以。比如,你可以寫:這句話很有意思,有機會再看一遍。過段時間再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就會回想起當時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摘抄和評論必須嚴格地區分開來,你可以在每一部分前面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這是為了確保,在我們重讀筆記的時候,仍然可以區分哪一部分是摘抄,哪一部分是自己的感想。

讀書就和做菜一樣簡單,你信嗎?

蔥鮪火鍋

03 用書

讀書是為了什麼?自然是為了對自己有所裨益。寫完讀書筆記,我們只是吸取了書中精華,把書中的知識原封不動地裝進腦子裡。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必須把它們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怎麼辦呢?重讀筆記。大部分人都沒有耐心把讀過的書,從頭到尾重新讀一遍。重讀筆記就不一樣了。首先,筆記不像原書那麼冗長,只記錄了重要的句子和自己的感想;其次,每重讀一次筆記,我們對書的理解就加深一層;最後,因為筆記的內容精簡、分散,所以重讀的時候就不必花大塊的時間,完全可以在碎片時間進行,比如等車途中,飛機上,或者是工作的間隙。


讀書筆記幫助我們理解書中精華,重讀筆記卻能讓我們的思維產生質的飛躍。


我是@陶李不言,希望通過讀書提升自己,如果你也想變得更好,歡迎關注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