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名垂千古的絕句,語出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初中課本上還學習過範公《漁家傲·秋思》,這首詞為我們描述了一幅寂寥,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景象;以及邊關將士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有人說這首詞表現了將士們不怕艱苦,英勇戍邊的英雄氣概,有人說這是渙散軍心貪生怕死。我們一起來看,范仲淹究竟是怎樣一種表現。
一,《漁家傲·秋思》的思鄉憂國情懷和將士們的英雄氣概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曆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當時他跟韓琦一同鎮守西北邊疆,西北戰線固若金湯,夏人不敢犯。西北邊陲謠曰:“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羌人稱范仲淹為“龍圖老子”;夏人稱其為“小范老子”,認為“小范老子胸有十萬甲兵!”
而宋仁宗跟韓琦都主張長驅直入,乘勝追擊,一舉把元昊擊敗。韓琦帶著皇帝的旨意來跟范仲淹商量,范仲淹不同意,在送走韓琦後,范仲淹獨自坐在塞外城下,唱起了這千古絕唱:
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起拍:“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塞下”,點明地點,給人一種寂寥荒僻之感。“秋來”點明時間,讓人蕭瑟之情油然而生。“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塞外延州秋季,讓內地人非常驚異的風光。
“衡陽雁去無留意”,“無留意”是說這裡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盡顯範公筆力遒勁!反映出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的惡劣環境,連大雁都毫無留戀之意,何況人呢?
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所描述的“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大概跟這首詞所表現的環境差不多吧,環境都是非常惡劣的。
歇拍:“四面邊聲連角起。千障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軍中的號角聲而起,更增加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裡”寫延州周圍環境,群山峻嶺環抱。
“長煙落日”,很容易使讀者聯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四字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
“孤城”,跟前面的“千嶂”、“長煙”、“落日”,“邊聲”、號角聲,這樣的所見所聞,給我們一方面展現一個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另一方面也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
“孤城閉”三字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態勢,反映出宋朝守軍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一落就關閉起來,表現了形勢的嚴重性。也反映出范仲淹以守為攻的軍事戰略思想的正確性。這一句就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
這首詞的上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
轉拍:也叫過片,著重抒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一杯”和“萬里”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一杯濁酒,消不了對萬里之外的濃重鄉愁,雄渾有力!
“燕然未勒歸無計”,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
結拍:“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深夜裡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給人以悽清、悲涼之感。
“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
“將軍白髮征夫淚”,將軍或者說詞人的白髮和征夫的眼淚,很明顯,都是“燕然未勒歸無計”造成的,通宵不能眠,思念家鄉,思念妻子兒女。
詞的下片則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縱觀這首詞表現了范仲淹身處荒僻邊塞,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但是邊塞不安定,不能歸還故鄉的那種壯志未酬的家國情懷。
二,《漁家傲·秋思》怎麼能看出來范仲淹渙散軍心,貪生怕死呢?
“長煙落日孤城閉”這句的“孤城閉”,講出了當時的戰爭形勢。太陽剛一落,延州就必須要要城門緊閉了。形勢非常嚴峻。
因為當時西夏元昊稱帝,北宋仁宗採取老祖宗宋太祖開國時的重內輕外政策,對內加緊控制,邊塞上武備鬆弛。此時宋仁宗調兵遣將比較倉促,將士們也不熟悉邊塞環境,每戰輒敗。戰爭形勢對宋軍大大的不利。
於是,宋仁宗派范仲淹和韓琦去駐守延州邊塞。范仲淹到任後,加強軍隊訓練,構築防禦工事,始終居於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延州局勢才暫時穩定下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於孤立狀態。
宋仁宗和韓琦等一部分人主張跟元昊硬戰,而范仲淹主張以守為攻,不能主動出擊,所以很多人就說他貪生怕死。
“羌管悠悠”讓人想家,“燕然未勒”又讓人回不去,所以長夜“人不寐”,將軍和征夫都流下眼淚。
這樣的兒女情長,難免也讓人無心再戰。更何況宋軍又不適應邊塞生活環境。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換了別人也是一樣的想法。
大家都既希望取得偉大勝利,而戰局長期沒有進展,又難免思念家鄉,妻子兒女魂牽夢繞。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他們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
我們不能說這就是渙散軍心,誰沒有父母親人?誰沒有妻子兒女?戍邊環境這麼惡劣,又一時半會兒回不去,能不想家嗎?
反而在京城的達官貴族,整天歌妓陪伴,妻歡兒鬧的,不會理解身處邊塞的“將軍白髮征夫淚”。
韓琦不聽范仲淹之勸,主動出擊跟元昊開戰,結果又大敗而歸,宋軍死傷慘重。因此范仲淹被貶謫。這對範公是極為不公平的。
范仲淹改知慶州,繼續執行以守為攻的策略,加緊邊塞防控,聯盟各少數民族,最終李元昊向北宋稱臣(慶曆和議),西夏軍隊不敢輕易侵犯他所統轄的地區。
結語:從這首詞中我們能看出來范仲淹是“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統帥戍邊出色,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
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所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