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首先,筆者認同北宋是一個很偉大的朝代。

我們常說讀史當讀明史,因為明朝時遇到的問題與今天很相像。可是明朝人讀史,他們要讀什麼史呢?他們讀的是宋史,明朝的很多的制度都是對宋朝制度的矯枉過正。宋、明之世,一正一反,對當下的中國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不過,本文並不打算深入探討宋、明之間的體制革新,而只是粗淺地說一說導致宋朝亡國的另外一個視角:三易回河工程背後的北宋故事。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北宋王朝400軍州


唐朝是古典封建社會的巔峰,但是唐朝結束之後,古典封建社會就遭遇了體制上、文化上、經濟上的大崩潰。殘唐五代之時,天下板蕩,無歲不興刀兵,斯文大壞,草莽橫行,國力日蹙。大破之世,必有大立,非有雄主不能為之。後周世宗郭榮,文韜武略,撥亂反正,萬民歸心,熟料天壽不永,“三十年致太平”的宏偉志願,最終付諸流水。隨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再造華夏之重任就落在了趙宋王朝身上。

宋太祖在位16年,削平各路諸侯,漸次平定傳統漢地,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也頗有建樹,一個恢弘的盛世畫面即將重新綻放在中原華夏,卻哪裡想到遇到燭影斧聲,太祖皇帝盛年而崩。太宗皇帝承其遺志,數次興兵,卻是志大才疏,難競其功。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宋太祖盛年而崩是北宋歷史轉折點


中土尚未一統,蠻族已成氣候。契丹漠北稱雄,中原數為藩國,國力之盛,雖漢之匈奴、唐之突厥未有過之。公元1005年,契丹大軍南下,兵鋒甚銳,河北諸州縣無力阻擋,前鋒已到達黃河北岸的檀州。檀淵若破,宋朝開封汴梁無險可守,旦夕可破。宋朝君臣計無所出,竟有群臣動議遷都。宰相寇準脅駕親征,宋軍將士士氣大振,於檀州擊破契丹大軍,戰局轉守為攻。恰在當時契丹內部生變,酋主急欲歸國,於是在檀淵講和。

盟約簽訂後,北方狼主的騎兵兵臨開封城下的夢魘一直困擾著北宋君臣。燕雲十六州,中原恨悠悠。為阻擋契丹騎兵,北宋朝廷失去陰山一帶,只能將防禦陣地設置在河北內地。朝廷在平原地帶廣植樹木,又把耕地改為水田,到處開挖地下長城,北方邊境的國防工程建設如火如荼。正所謂國防工程,事關社稷民生,人人有責。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楊家將:北宋王朝的兄弟連


這一年,有一個叫做李垂的進士寫了一篇考察水利的文章(宋朝重視水利工程,300年間興修的水利工程有496處),因此宋朝的農業經濟甚為發達。李垂出生在聊城,就在黃河邊上,從小就對黃河有很深的研究。作為一條地懸河,黃河的河道一直不太穩定,從漢朝到宋朝,黃河河道北移,有時竟然從天津入海。李垂觀察到了黃河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又有北移河道的趨勢,就寫在了他的考察報告裡,認為如果不加干預,黃河最後會流入契丹境內。屆時,契丹大軍便可通過黃河直達開封汴梁,黃河天塹不能再護衛開封京城。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東漢至北宋黃河屢次更改河道


論文一經發表,沒有多大反響,朝廷上下忙著封禪泰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到了1048年,出現了一個新情況,黃河下游小規模改道,向北數里。水利官員上報朝廷,宋朝君臣受到極大刺激,翻出了當年李垂的論文,一番討論之後,群臣一致認為一旦最後黃河流入契丹,契丹水師直接南下直撲開封!

絕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於是宋朝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黃河改道工程,史稱“三易回河”,基本目標是讓黃河筆直向東而非向北。

在宋仁宗年間,就是新近大火的電視劇《清平樂》裡的大背景,宋朝開始了這項在和平年代最大的國防工程,初步目標是想引黃河改道六塔河向東流入大海。當時,歐陽修認為黃河工程無法實現預定目標,逆天改命,勢不能久,幾番勸阻無用,工程在朝廷各部司的推動之下,快速上馬。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仁宗盛治:開啟黃河夢魘


河北轉運使周沆上疏:“全河東注,必橫潰氾濫,齊、博、德、棣、濱五州之民皆為魚鱉食矣。”周沆不無擔憂地說,“此五州者,素號富饒,河北一路財用所仰”,勸告廟堂決策慎重。

然而,深懼契丹的宋朝君臣,還是無所畏懼地繼續完成改河工程。公元1056年,宋朝塞商胡北流,黃河水入六塔河。六塔河原是小支流,黃河迅猛而至的水流幾乎瞬間沖垮了堤壩,在現場施工的兵夫、修河治具被沖走,不可勝計。

這次六塔河決堤,淹沒了整個河北南部,對該地的經濟、軍事、民生都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壞。如河北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定州路,仁宗年間兵額十萬,六塔之役放完大水,神宗重造兵籍後只有兵額兩三萬了。

教訓如此慘重,宋朝君臣卻只是認為當初改河道之法不妥,如今再覓一條河道,必然能夠奏效。契丹大軍虎視眈眈,萬不能讓京城陷入危險之中。宋仁宗剛剛駕崩,即位的宋神宗就在名相王安石的慫恿下,繼續搞“回河”工程。但凡懂點水利常識的人都知道黃河頻繁改道是因為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所致。如果要恢復古河道,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難以計數,而且還會造成難以預計的次生生態災難,恢復黃河古道,已然不可能,但是宋神宗君臣卻非要試試看。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王安石:大宋良相力主改河


不尊重科學的蠻幹,最後導致黃河奪淮入海,凡灌郡縣45,而濮、齊、鄆、徐尤甚,壞田逾30萬頃,佔宋朝全國可耕土地的1/15。蘇軾當時正在徐州做官,河水洶湧而至,差點把他也給淹死了。他回到朝廷之後就對王安石執政大為不滿,說:“汝以有限之材,興必不可成之役;驅無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橫費之財,猶可力補,而既死之民,不可復生。”這次曹村決堤一口氣,讓黃河在下游四處漫灌,到處阻塞河道,常年亂流,江淮一帶,盡成澤國。所以,後人感慨說:“黃河奪淮入海自宋始。”

黃泛區在江淮一帶成型,由於水系被破壞,河道難以疏浚,常此以往,原本的膏腴之土都成了灘磧之地,草木為之不生。大風天氣,風沙滿天;雨水落地,即為洪災。民生凋敝已甚,千里流徙。這種悲慘的狀況,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幾十年後。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北宋黃河之患延續了一個世紀


宋朝最後一次回河工程,發生在宋神宗的兒子宋哲宗身上。說來真是奇怪,兩次回河工程,損失慘重,民不聊生,為什麼宋朝君臣還是樂此不疲,週而復始,非要搞這個勞民傷財的工程呢?回河工程要防的契丹人,看著宋朝君臣天天忙的熱火朝天,他們也很納悶,契丹的騎兵沒有南下呀!可能,契丹人覺得“徒勞無功”就是這種節奏吧。如果我們再往深處想一想,可能會有一個更大的陰謀:一直主張回河工程的人到底是何居心?誰不知道工程一旦開工,財政資金源源不斷,所謂“金橋銀路”,這整修河道的賺頭要比普通路橋還要多上個幾倍啊!

這次,年輕的皇帝宋哲宗幹了一件比他老爹、他爺爺都作死的事,他直接讓黃河迴流故道。工程進展的還算順利,到了公元1099年,黃河又決堤了:河決內黃口,東流斷絕。這次的水災是巨型的特大洪水,堪比1998年的長江流域大水災。黃河從高聳的河床上衝下來,居高臨下,衝州撞府,毀壞田產無數。宋哲宗哀嘆:元符二年之水,三門開元所建“聖德頌”並大曆年重修“禹廟”皆在山頂,悉遭漂沒。蓋自開元、大曆以來,水未有如此之大,非堤之過也。”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宋哲宗:黃河水災耗盡政府財力


宋哲宗駕崩,弟弟宋徽宗即位時,曾經富饒的河北地區,千里蕭條無人煙,至於軍鎮員額,更是慘淡經營。當時就有人提出河北是宋朝邊防最重要的基地,現在河北廢了,拿什麼抵擋外敵呢?

20多年後,金兵南下,如入無人之境。想當初,如果宋朝沒有“三易回河”這樣的瞎折騰,河北保持宋真宗時期的狀態,估計北宋還能在金軍南下時仍有一戰之力。可是宋朝常年開展徒勞無功的工程,空耗國力,搞得北宋國虛民窮,遍地盜匪,積貧積弱之勢已成,金兵鐵蹄南侵無阻。

宋朝君臣折騰了半個世紀,在江淮一帶留下了巨大的爛尾工程:黃泛區。黃泛區人民生活無著,只能鋌而走險,嘯聚山林,大宋王朝滅亡時,江淮一帶就無力勤王。康王趙構看到北方已經事不可為,就此遠走江東,別立朝廷,將“黃泛區”的爛攤子甩給了金朝。

“狼來了”工程:起底宋朝亡國的真相

河殤:宋朝歷史進入了下半場

金人打仗是把好手,可要論收拾黃泛區殘局,他們也是束手無策。無奈之下,他們只好扶持了一個傀儡政權——齊國,在江淮一帶作為緩衝區,他們則搶了很多財物回到東北。後來看到齊國政權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金人只好再度南下,接手了華北,也接手了一地爛攤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