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應用需要循循善誘-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區塊鏈技術應用需要循循善誘

潘抒捷看經濟

日前,廈門自貿試驗片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融區塊鏈平臺上線,“海運費境內外匯劃轉支付場景”作為該平臺首個項目投入運行。據介紹,企業藉助該平臺,只需花費幾分鐘,就能通過互聯網在線完成海運費境內外匯劃轉的支付流程,既提高效率,也實現安全可靠的監控。這是海運費支付領域全國首個區塊鏈運用場景。

區塊鏈概念出現至今已有十餘年時間。早在2008年底,一名或者一群化名為中本聰的程序員發佈《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白皮書。次年初,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初始設計和落地實例,比特幣正式誕生。按照白皮書闡述,這是一種基於密碼學原理,使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不需要第三方中介參與就能夠直接進行支付的電子支付系統。

上述概念較為抽象,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技術專家鄧福喜曾用“分佈式”“加密”“記賬本”等三個關鍵詞將其具象化:區塊鏈是由分散在全球各個角落的網絡節點共同維護的一個特定賬戶系統,這個去中心化的系統,通過密碼學手段,保障了數據全程留痕和不可篡改。正是區塊鏈自有的獨特技術特點和顯著優勢,使其近年來受到廣泛重視和研究。

不過,區塊鏈最初依託比特幣出現,從而令不少人錯誤地將其視為數字貨幣。據介紹,數字貨幣交易大多采取7天24小時不設漲跌幅模式,吸引了眾多企圖一夜暴富者。個別人利用區塊鏈技術支持下的以太坊,進行所謂的首次貨幣發行,推出各種數字貨幣。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眼下能夠監測到近千種歸零幣、空氣幣和傳銷幣。換言之,投資者若不慎投資這些不受監管的數字貨幣,極大可能被當成“韭菜”收割,血本無歸。

區塊鏈亂象除炒幣外,另外一種是偽區塊鏈應用。區塊鏈的目的是建立互信,騙子們卻將區塊鏈概念和金融、貨幣知識混淆在一起,把區塊鏈包裝成圈錢工具,導致不少對區塊鏈不甚瞭解的民眾盲目跟風,損失慘重。這也是讓公眾對區塊鏈產生誤解的原因之一。

針對亂象,尤其是數字貨幣的濫發和炒作,國家有關部委幾年前就下發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等,叫停數字貨幣濫發、炒作和交易,以及相關的傳銷詐騙。近年來,監管亦從未放鬆。

在此背景下,區塊鏈技術一度遭遇汙名化,與鬱金香泡沫等騙局畫等號。實際上,區塊鏈並不等同於數字貨幣,後者只是前者早期開發的相對成熟的一項應用。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區塊鏈若朝正向發力,在金融、信用、貿易等領域拓展應用場景,必然會發揮出其獨特的價值和效用。

其實,廈門的相關嘗試由來已久。2016年,廈門自貿片區即採用區塊鏈技術運用於金融資產交易,上線“賬速融”供應鏈金融服務系統,以服務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為抓手,助力中小企業融資。2019年,廈門成為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地區之一,以區塊鏈技術整合出口報關數據,通過“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推動資金“脫虛返實”。通俗地講,原本因缺少抵押和擔保而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中小微企業,如今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利用其數據不可篡改等在電子存證方面的特性,可以更便利地獲得金融機構貸款,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當然,此類探索並不侷限於廈門。比如,去年平潭上線“票鏈”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在平臺型總部經濟領域試點區塊鏈電子發票,解決平臺型總部企業發票領用上的痛點、難點問題。福州立足區塊鏈產業發展需求,出臺加快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措施,提出支持優質企業(機構)落地、支持創新示範應用、支持產業平臺建設。從行業上看,區塊鏈技術在花卉行業的商業應用,乃至在環境氣候領域的應用,也都成為專家研究熱議的焦點。

一項致公黨福建省委會的調研結果顯示,我省區塊鏈產業活躍度排名全國第七,產業生態相對多元化,協會、聯盟等行業組織活躍,擁有較好的基礎。期待我們立足於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補足專業人才缺乏等短板,積極搶抓區塊鏈發展的強勁風口,助推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來源: 福建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