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15年至今,达州市生态环境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先后选派了6名干部职工前往万源市巴桃园村开展定点帮扶。
他们在大巴山里,用实际行动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用青春和热血浇灌一方土地,从今天起,“达州生态环境”将推出系列报道,欢迎关注!
环保扶贫① | 肖德林:一心为扶贫,一心帮脱贫
2015年4月16日,对肖德林来说,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这是他到万源市蜂桶乡巴桃园村报到并全面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日子。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一份诚挚的感情。作为市环境监测站的一员,平时除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监测工作外,还一心想着如何才能改善农村的贫困面貌,让老百姓特别是精准贫困户过上幸福的日子。”肖德林说。
“幸福来得太突然,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当我把报名的事告诉妻子,她那红红的双眼坚毅地看着我说,‘你做的决定我都无条件支持!’我想到才2岁的大女儿和未出世的二宝,一丝愧疚油然而生,家庭正需要我,但为了贫困户的幸福,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事实证明肖德林的决定是对的,在扶贫期间,肖德林又得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
迎难而上 砥砺前行
交通落后、居住条件差、电信手机无信号等困难,都打不倒心中装着一定要把巴桃园村的驻村扶贫帮扶工作做好,带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充满信心的肖德林。
驻村扶贫工作组了解到,巴桃园村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山林21000余亩,耕地867亩,山地多,耕地少;辖1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44人,贫困人口近90%。主要粮食作物为红薯、土豆、玉米等。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传统的农业种植及年轻人外出务工,属于自给自足型经济。
走村入户 建档立卡
扶贫工作组首先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走访计划,一户一户地进行调查,对全村56户精准贫困户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致贫原因,并为每一个精准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
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由于巴桃园村地处半山腰,无法种植水稻,有丰富的野生花蜜,养蜂成活率及蜂蜜的品质高,工作组积极思考旱地经济作物的栽培,大量种植辣椒、魔芋、黑豆、党参、岩豆、天麻等旱地经济作物,还成立了蜂蜜养殖专业场,助力精准贫困户脱贫。
肖德林充分发挥一个老环保人的优势,积极动员市生态环境局及下属单位的同事们,尽最大努力解决当地的土特产销路,两年共帮助销售土特产6万余元,赢得了巴桃园村全村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工作组的同事们常常调侃肖德林,“你是个做好事不留名的活雷锋,给同事们带的土特产的价格常比实际购买价格低。”肖德林都只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心中始终存有一颗一心为扶贫,一心帮脱贫的心。
巴桃园的许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如茶马古道、阴阳泉(龙潭河源头)、十二梯田等保存完好,属旅游开发处女地,有一定的开发价值,为重点打生态旅游牌,扶贫工作组邀请万源市旅游局和旅游规划公司的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就如何打造巴桃园村乡村旅游产业进行规划设计,同时,通过政协委员提案等方式争取政府支持,将此地纳入旅游开发范畴。通过努力,在罗斗坝组、高家河组、徐家扁组、巴桃园组等4个人口聚居点,各发展1户以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的农家乐,有力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并于2015年10月帮助蜂桶乡获得省级自然保护区称号。
谋福于民 修路建房
驻村工作组制定了精准扶贫帮扶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并极尽所能用好每一笔扶贫资金,甚至尽可能省下办公经费用于为老百姓办实事。两年来,肖德林多次向局领导汇报扶贫工作在资金上遇到的困难,2016年,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察执法支队、环境监测站在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前提下,厉行节约挤出近10万元资金,帮助巴桃园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善等。两年来,硬化徐家偏断头路基400米、新建联户路4.5公里,修建涵洞(谢章权)1处。
肖德林认真学习《万源市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多次参加精准贫困户会议,听取精准贫困户们的心声及建议,耐心向他们讲解异地扶贫搬迁的条件,层层筛选符合建房条件的精准贫困户,确保异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