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閣序》那麼牛,為何評初唐四傑時楊炯不服排在他之後?

千年文壇,有很多很牛氣的稱號。其中有合稱,比如“揚州八怪”、“竹林七賢”等;也有單人的,比如詩仙、詩聖、詩佛。一般來說,這些稱謂都是別人給取的,當事人若是在世便謙虛地接受了,若是不在那這些稱號對他們來說也不過就是虛名了。

王勃《滕王閣序》那麼牛,為何評初唐四傑時楊炯不服排在他之後?

但偏偏到了評選初唐四傑時,卻鬧出了不少是非。初唐四傑指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4位初唐詩壇高手,這4位都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官小卻名氣大,而且基本都是少年時就成名了。四傑對唐詩的貢獻自然不用多說,他們打破了宮體詩的綺麗詩風,推崇和發展了五詩律詩,才有了後來唐詩的繁盛。

關於四傑的排名先後,唐代詩人宋之問首次提出“王楊盧駱”,然後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的也是“王楊盧駱”,於是《舊唐詩》也就沿用了這樣的排名。其實我們以今天的觀點,仔細分析這4位的排名,就會發現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其它三位先不說,至少王勃排在首位,應該是沒什麼可質疑的。

王勃《滕王閣序》那麼牛,為何評初唐四傑時楊炯不服排在他之後?

雖然其它三位也都有千古名作存世,但王勃寫出了《滕王閣序》,只此一篇就足矣蓋過其它三位的才華了。在很多人眼裡,《滕王閣序》就是千年文壇中排在首位的駢文,它牛的地方至少有三:首先,這首詩共用了40多個成語和十幾個典故,而且很多成語都是王勃首創的,這是其它詩文做不到的;其次,這首詩是即興所作,當年王勃是路過滕王閣見有一群才子在寫詩,便臨時加入的,這種即興詩最見真水平;再次,這首詩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一首詩讓一座樓紅了千年。

既然這《滕王閣序》這麼牛,到底是哪些人不服王勃任四傑之首呢?首先表示不服氣的,是排名第二的楊炯,楊炯曾直言“愧在盧前,恥居王後”,這話的意思是:”我楊炯排在盧照鄰之前很慚愧,沒這個才華;但居於王勃之後,卻是大恥。”這話的前4個字,我們可以看成是楊炯在自謙,但後4個字則擺明了是在找王勃的麻煩了。

王勃《滕王閣序》那麼牛,為何評初唐四傑時楊炯不服排在他之後?

事實上,當時對於王勃排首位,不只是楊炯一個人不服氣,大家看看以下這段文字:

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炫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沉嘿,可至令長,餘皆不得其死。

這段文字取自《舊唐書·裴行儉》,裴行儉是唐代名家,通書法也擅文,在當時是德高望重。當時吏部侍郎李敬玄向裴行儉推薦四傑,裴行儉在見過四人後,就說了以上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這話的意思就是:“對文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德行怎麼樣,王勃雖然才高八斗,但為人浮躁高調,成不了大氣候。而楊炯為人頗為穩重,可官至令長。其它兩位,駱賓王和盧照鄰應該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王勃《滕王閣序》那麼牛,為何評初唐四傑時楊炯不服排在他之後?

不得不說,裴行儉看人還是十分準的。盧照鄰最後因仕途失意,多病纏身,投河而死;而駱賓王晚年加入了徐敬業的反軍,後來徐敬業戰敗,他便下落不明瞭。而楊炯雖一生宦海沉浮,官當得不大,但卻是死於盈川縣令任上的,當地百姓一直把他當成“賢令”來奉祠。裴行儉這段話,說得最多的就是王勃了,他直接指出王勃性格甚至是人品都有問題。

事實上,從王勃的很多行為來看,裴行儉不認同他,楊炯不服他,其實都是他自己的性格惹的禍。王勃少年得志,16歲只是應幽素科試及第就已經被朝廷授了官,所以他膽子很大。因為寫了一篇《鬥雞賦》諷刺李賢和李顯,惹得唐高宗龍顏大怒,將他逐出長安。而後他又在任虢州參軍一職時,為求自保殺了一位官奴,被判死罪。後因朝廷大赦,他才保住了性命。後來出獄後,他去看望因他被貶的父親,在歸途中不幸落水驚悸而死,當時他才26歲。

王勃《滕王閣序》那麼牛,為何評初唐四傑時楊炯不服排在他之後?

王勃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很多人都說若是他能再多活幾十年,又會有多少篇似《滕王閣序》這樣的作品問世。可惜,沒有那麼多如果。王勃做四傑之首,楊炯等人雖然不服,但卻不能掩蓋他的才華,至於性格的問題確實是值得所有文人引以為戒的。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