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火A
郎朗在前段时间的采访中说到“很多钢琴家长大后依然是个孩子”。往往越是从小被过度培养的孩子,长大后的综合能力越弱。我有一个朋友是幼儿园老师,她班上有一个孩子小提琴拉的特别好,但是在生活方面却很弱,自理能力差,遇到问题不会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孩子在某一项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
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要有一门专长以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会在某一项上着重培养他。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不懂任何心理学知识,什么都不让他做,就让他在那不停地学。孩子的生活里只有学习没有其他,这会让他的认知逐渐变得狭隘,他没有时间出去体会大自然、也从未感受过与同伴游戏的快乐。父母认为那些事情与学习无关,不需要把时间浪费这里,但其实孩子这才是孩子必须要经历的,感受这个世界,感受各种不同的事情。学习的确很重要,但如果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学习,那长大后,他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呆板的人。
父母包揽了孩子一切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有充足的的时间来学习,全权包揽了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孩子生活不会自理,永远要带着妈妈或爸爸。孩子也不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交流,这样的生活环境真的就会让他永远是一个孩子。但他总有长大的一天,总会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真的到那一天,他对于没有父母照顾的世界很陌生,也很容易在社会上处处受挫,甚至会慢慢失去保障自己生活的能力。
结语
作为父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孩子有一技之长固然是好事,但不可以让孩子只发展这一项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发展。这个社会对人的要求会越来越全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能力更突出的人可能会走的更远更长久。
包包钢琴小课堂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意思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那么,谁经常说这句话呢?最多的可能是课外辅导机构的老师、营销人员,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很清楚,课外辅导机构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销售“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让家长投资课外辅导班,否则会输掉一辈子。从这一点上看,这是课外辅导机构的一点营销策略而已。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起跑线赢赢在那?输又输在那呢?赢和输又和一辈子有什么关系?
按照传统观点认为,所谓赢在起跑线上,是指琴棋书画、奥数、英语等等一样不能落下,如果你没有报英语、没有报奥数、没有学琴棋书画等等,你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人家会你不会,你就会跟不上,所以就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上都输了,所以就会输一辈子。
这种逻辑推理成立吗?当然不成立。
如果课外辅导班、单纯的学习成绩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那么就不会有马云、也不会有俞敏洪,因为他们小时候没参加什么辅导班,成绩也不怎么样,都是考了三年才上大学。在国外也不会有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等,他们的家庭也没有创造那么好的条件,并且大学都退学了。
如果课外辅导班能改变孩子命运,那么普通老百姓永远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因为我们能创造的条件永远不可能比过富二代、官二代,因此社会阶层也会固化,不可能流动了。
我们经常说,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最终能否赢得人生,关键看能否坚持做一件事情,看努力、看付出、看为人处事、看心理、看机遇等等,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这其中任何一样都比学习成绩更难掌握。社会这所大学的复查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读书的学校。
最后,我想说得是如果从社会这个战场来看,要赢得一辈子,学习成绩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要想赢在起跑线上,恰恰需要从小培养的是意志、品质、坚持、礼节、心理等等,而不是成绩。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磨练,不是辅导班能辅导出来的,也不能短平快就达到,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星云教育
看似这道题很简单,顺口能成章,但真正回到答题时,却筆重如山!
如果我们对孩子教育出发点为:努力学习,知勤知勉,成人后用学来的知识为祖国建设增砖加瓦,争做一代德、智、体、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样的回答肯定有人会不屑一顾,风凉话、讥讽语会铺天盖地,现在是什么年月,什么时代,你的思维还停留在的五六十年代!
如果按现在人的思想教肓,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好好学习,不负凤愿,将来考个理想中的院校,钱途似錦,光宗耀祖,为出人头地,为理想美梦,为富裕人生,其乐无穷!
回答完了,不知该删除上面哪一段?
好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