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貿易為何能逆勢增長?能源合作是穩定器,醫療創新或成新亮點

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緣何在疫情下“一枝獨秀”?

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俄貿易額為253.53億美元,同比增長3.4%。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為91.51億美元,同比下降14.6%;自俄羅斯進口為162.02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同期,中國對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傳統貿易伙伴進出口均下降。

4月16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習近平強調,今年第一季度,中俄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3.4%,這在世界經濟整體下行背景下尤其難能可貴。中俄雙方要探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新合作方式,推動雙邊合作不斷髮展。

對此,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韋進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俄雙邊貿易在世界經濟整體下行的背景下實現增長實數難能可貴,這表明中俄雙邊貿易的高質量發展趨勢並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發生根本改變。”

據俄羅斯防疫指揮部19日消息,俄羅斯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突破6000例,累計確診病例已超4萬例,俄首都莫斯科依舊是俄疫情的“震中”。

中俄貿易為何能逆勢增長?能源合作是穩定器,醫療創新或成新亮點

能源合作貢獻巨大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17日在做客央視新聞時表示,疫情對所有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會造成困難,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可能是滑坡式。“中俄兩大鄰國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兩國經貿額要向2024年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衝刺。”他說,“疫情會打亂腳步,絕對不會打消決心。人員流動受到限制,儘可能讓貨物流動起來。”

韋進深表示,在今年一季度的中俄雙邊貿易中,中俄能源合作對雙邊貿易的增長貢獻巨大。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今年第一季度中俄雙邊貿易額的增長離不開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尤其是去年“花開結果”的兩大重磅能源合作: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和“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

2019年12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也提高了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能力。中國海關總署消息顯示,今年1~2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已通過東線天然氣管道向中國輸送了6.35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價值約為1.29億美元。

2018年底,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3條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生產能力大幅提高。根據中俄雙方此前的協定,中國從2019年起每年進口300萬噸來自亞馬爾項目的液化天然氣。

此外,去年中國企業參與的俄羅斯北極地區第二個液化天然氣項目Arctic LNG 2也已啟動。韋進深稱,該項目完全建成後,俄羅斯輸華液化天然氣的年產量將超過亞馬爾項目。“與此同時,中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持續增加。可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中俄雙邊貿易將保持持續增長。”他說。

醫療衛生將成又一合作亮點

對於中俄貿易領域的新合作方式,韋進深分析,一是合作理念與制度的創新,中俄雙方以應對疫情為契機,為完善全球治理,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提出更多的中俄方案或中俄路線;其次是合作模式的創新,比如中俄雙方加大相互投資、共同研究和開發高新技術,加強服務貿易和金融合作;第三則是拓展合作範圍,打造示範性合作項目。

“中俄雙方在貿易、金融、高新技術、公共衛生等領域,包括疫情防控、疫苗與藥物研發等方面有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可在這些領域加快建設一批合作示範項目,推動雙邊合作不斷髮展。”他說。

2020年至2021年是中俄兩國領導人共同確定的“中俄科技創新年”。疫情當前,醫療領域的創新合作再度被提上議事日程。

一位熟悉中俄創新領域合作的學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俄羅斯在新型藥物、醫療器械的創新領域有不少嘗試。“我們也做了一定的嘗試。不少項目有實質性合作或合作意向。”他舉例道,比如無接觸式激光釆血儀、激光眼科手術設備(準分子和飛秒激光)、用於腎結石治療的鈥激光碎石機,還有快速尿液檢測的技術和設備以及用於康復治療的輔助器材等,此外中俄雙方還在新藥研發方面進行開拓合作。

“目前這些項目還在推進階段,主要是因為醫療器械認證週期長,藥物研發週期更長,其中最快的項目——激光釆血儀還處在認證階段,所以市場上還見不到。”他說。

此前,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盟主席曼克維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當前,不少俄羅斯中小企業開始轉型生產呼吸機和醫療用品,因此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結構也有所變化。他說:“最受歡迎的中國商品向來包括設備和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傢俱、消費品。目前這個趨勢保留了下來,但重心從汽車零部件向醫療用品發生轉移。目前中國已開始逐步復工,第一批商品已經準備好發貨。中國醫療設備製造很發達,為俄羅斯企業供應配件是完全可行的。”

韋進深也表示,目前,中俄雙方在疫情防控用品貿易方面的合作已經開展。“相信未來隨著中俄雙方在標準規範、市場準入、檢驗監管和海關驗放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將會成為中俄合作的又一亮點。”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