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家村

文 | 杨江海

燕伋是历史名人,更是千阳的名片。2560年前,他出生于今千阳县水沟镇境内的燕家山。燕家山所在的村子,因为他,就有了鲁家村、望鲁村、望东村,还有寨子村的名字。

解读鲁家村

编纂完成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陕西通志》中记述,燕伋“道成而归,居于千河西南山下,相传古名鲁家村”。这本“上下古今,括囊殆尽”的志书,用“相传”的字眼,记载了鲁家村的名字,恐怕也是有原因的。

这个曾经的鲁家村,现在叫水沟村。因座落于千河之南,俗称河南;因水眼河流水冲刷成沟,有了水沟之名;因境内有青崖洞、梁武城、仰天池等古迹备受人们青睐。特别是这里诞生了一代先贤燕伋,就更加驰名。试想,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乡民,沐浴着圣贤的阳光雨露,是何等的体面。

生于斯,长于斯,75岁的村民李满存,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自打他懂事起,就经常听大人们讲说燕伋的故事,教育他们要向燕夫子学习,做个有文化的人。在他的心目中,燕夫子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因为,大人们说,燕家的家业很大,燕家人很气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过了皇渡村,尽是燕家坟”。

解读鲁家村

李满存老人说的这个皇渡村,位于今水沟村的东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子里有一汪池水,水面还挺大的。后来,上游修水库修梯田,断绝了源头而干枯了,经过回填平整,现在成了村民的庄基地。之所以叫皇渡村,传说汉光武帝刘秀逃难时从这里涉水过河。也传说,宋太祖赵匡胤从这里经过,或许,他是去祭拜燕夫子的吧!

皇渡村距离水沟村,少说也有三四里路。翻过石家沟,跨过高堎,就是水沟村。村子背倚魏巍南山,面临滔滔千河,东有高堎依托,西有青崖连襟,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是块绝佳的风水宝地 。当年的燕家,家大业大,人丁兴旺,经过几十代人的传承修缮,燕家的祖坟规模应该不小。

连绵数里的燕家祖坟,逢年过节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各方文武百官也要前来朝拜,周礼又有着严格肃穆的规程,容不得半点马虎。燕家山离这里还有一段路程,来往太费劲。于是,这里建起了围栏,这里封山植绿,这里有了守墓人,这里安营扎寨,一个承担着重要使命的寨子村就形成了。

事实上,水沟村没有姓鲁的,李姓最多。2500多年前,燕伋负笈千里,三赴鲁国,拜师求学,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与鲁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已视鲁国为第二故乡。把水沟村称为鲁家村,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也凝结着人们对儒家文化的尊崇。难怪清吴荫荣、南英甫在《燕公故里歌》中唱到:“村号鲁家因羡鲁,芳名四达永无佗”。道光二十一年(1841)清明节前,燕氏第七十六代孙燕顺、七十七代孙燕定鼎为先祖立碑,知县罗曰璧撰写《周先贤燕子墓碑记》时,感慨地写道,燕伋“怀师思深,筑台眺望。谓其台曰:望鲁台;名村号曰:望鲁村”。

听当地人说,燕夫子第三次从鲁国归来后,已是64岁的老人了,身体每况愈下。他已经没有力气跋山涉水去渔阳塾坛授课,也不能去望鲁台眺望。思师心切时,他穿戴整齐,梳洗一番,柱着拐杖,让家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来到去皇渡村的山梁上,向东遥望。年迈的老人,佝偻的身子,虔诚的表情,给乡党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就有了望东村一说。

解读鲁家村

也有人质疑,是否叫菜籽村。水沟水量充沛,常年流淌,村民引水灌田,种啥成啥。除过种粮外,还种油菜。聪明的先民们利用水沟的落差,建起了榨油坊,解决食用油的问题。82岁的李崇玺老人说,村子一直有种油菜的传统,一家一户也就几分地,最多一半亩,没有形成气候,不可能因种油菜而叫菜籽村。

看来,寨子村、鲁家村也好,望鲁村、望东村也罢,都与先贤燕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间社会,万事万物,皆各有名。人名与地名,密不可分。解读人名地名,解读的是历史的进程,解读的是社会的变迁,解读的是先贤彪炳后世的英名。

(2020年4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