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专家,文章多、发声多、地位高,收入也高,是“纸”点江山的一群人,三农发展领域尤其如此。在我国的三农发展领域,有多如牛毛的三农问题专家学者,鲜有解决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
最近几十年,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专家们有一个倾向,就是特别能写文章,每年发表的文章故宫也装不下,除了他们之间互相引用或他们圈子里评奖、评职称及排名之用外,极少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用途。实践者偶尔有闲心读他们的学术文章,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几万字,读到最后,也摘不出一两个用得着的珠玑!
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虽人数众多,却极少有人深入实践帮助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他们所谓的“深入”基层,就是走走看看聊聊侃侃,叫调研,所谓的调研成果,就是写文章“纸”点江山,自娱自乐。他们的文章几乎不能帮助实践者解决任何社会现实问题,当然,他们压根就没把解决现实问题当初心和使命。文章根本就不是给实际工作者看的,更不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的,所以呀,像温铁军、徐祥临等专家学者那样受基层干部群众喜欢的专家学者就成了稀世珍宝。
最近些年,精准扶贫大热。写与扶贫工作相关文章的专家学者千千万,但能帮助解决扶贫工作中实际问题的专家学者万万一。参与扶贫验收写验收报告的专家学者多千千万,但能俯下身子做好一个扶贫示范项目的专家学者万万一,李小云教授就是万万一。写扶贫的文章,容易发表,评奖、评职称用得着,产生了好多扶贫专家学者。但怎样把扶贫工作做好,你看学者专家的文章是没有一毛钱用的。
我们国家社会科学领域养了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近几十年来,一代接一代的专家学者前赴后继走在“纸”点江山、自娱自乐的路上,乐不思归了。如果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不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做学问,养这么多专家学者干什么呢?如果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是一群偏爱“纸”点江山、自娱自乐的人,何不把桃花源送给他们,让他们自嗨自哈自给自足不更好吗?或许他们真能把桃花源折腾成专家学者的天堂。
我相信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专家是完全有能力把桃花源建成天堂的,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要是被有关部门的各种评职称、评奖的考核指标体系给害了的一群人。专家学者成为了码字工,和农民工码砖头其实是一类的工作。
乡村振兴及解决三农问题,中央财政每年投入几万亿,年年递增,世界绝无仅有。可是,乡村振兴千金拨不动四两却是普遍现象。有一次听李昌平讲课,说他在80年代当乡镇党委书记时,为了建设小城镇和发展乡村企业,开一个村干部会,非中心村和中心村换地,两亩换一亩,各村共建小城镇和乡村企业园区,这么重大的决策,两小时的会议就定了,三个月就落地执行了,根本不要财政支持,反过来还给上级财政交钱。这事要是今天干,一届任期四年你也干不成呀,甚至想都不敢想!
乡村振兴及解决三农问题,到了今天为什么被搞成千斤拔不动四两的局面了呢?因为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没有主体性,乡村发展没有内生动力,谁之过?专家学者及学者型官僚,因为他们不参与社会实践,不深入解决具体问题,但他们却有话语权,参与制定政策法规,他们参与制定的所有政策法规都是用来管制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主体性的,把主体的自主发展权都收上去了,把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都变成了乞丐,导致“三农”变成了我国永远的问题。
李昌平十年前就呼吁:让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制定一部《乡村振兴临时大法》,把现有的三农法规和政策都废了,我是同意的。另外,对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可否像对待农民一样,一律推向市场,当专家学者和农民一样都掉市场里了,他们就相依为命了,学者专家就是人民群众的学者专家了,三农问题专家就会变成三农发展专家,乡村振兴及解决三农问题才会四两拨千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