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应该是一部剧正常的节奏。
作者 | 周矗
编辑 | 石灿
刚接到余欢水这个角色的时候,演员郭京飞很忐忑。
"这种小人物特别得不好演,不讨喜。而且12集都在他身上,我又没有那么漂亮的脸蛋儿能够支撑12集。"演员郭京飞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说。
继苏明成之后,郭京飞与正午阳光又一次在《我是余欢水》中携手。不同的是,郭京飞扮演的余欢水是唯一的主角,全局也一共只有12集。
从4月6日首播,到4月13日大结局超前点播,《我是余欢水》只陪伴了观众一周,但却深深地留在了观众心里。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冰糖炖雪梨》《龙岭迷窟》等同期高口碑作品中,这部小体量网剧上线得十分低调。没想到,8.5分的开分让它"一骑绝尘",近85%的用户打分为四星以上。
在动辄四五十集的国产剧矩阵中,短小精悍的"余欢水"不但没有挑战观众的观剧习惯,反而向他们证明了一件事:
国产剧的确有能力,用12集拍出一个好故事。
如何用12集讲出一个故事?
《我是余欢水》就是一个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并不复杂。
剧作改编自余耕的作品《如果没有明天》。整篇小说仅10万余字,全程以余欢水第一人称视角写作,文风朴实而又犀利,字句间满满的"黑色幽默"。
《我是余欢水》由《都挺好》编剧王三毛、磊子操刀。剧作不但延续了原作的荒诞底色,还延续了内容的"快"和"爽"。
从第一集开始,便可见一斑。
44分钟里,与余欢水有关的人物全部登场:不和的妻子、蛮横的邻居、刁钻的上司、欠钱不还的同学、狗眼看人低的丈母娘一家。
每一个人物登场时,都会表现出他们与余欢水之间的关系。这些看似与他亲近的人,心中都对他有种种怨恨和嫌弃。他们共同造就了余欢水的"中年崩溃",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我是余欢水》的人物关系图中,所有人物与余欢水都是单箭头关系,而不是传统的"网状结构",所有的"丧"都来自于主角身边的人。
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难懂的背景介绍,也没有大段无聊对话,"故事点"在开场就已经出现:男屌丝余欢水的中年危机。
对比起来,有些剧集在首集中安排了大量过场戏,一个劲儿地介绍背景信息、人物关系,把观众搞懵。有的电视剧演了五、六集,主人公仍未出场。看不到核心冲突,也没有对主角命运的牵挂,观众只能选择"开倍速"或者"弃剧"。
在每一个镜头的设计上,《我是余欢水》都开启了"极简模式"。
比如,在表现余欢水妻子出轨的时候,只用了一个很简单的镜头:一位男士在车中把手搭上了余欢水妻子的手。同样是表现"出轨",很多国产剧却用出轨双方大段的聊天镜头拖延时间。
在全剧中,这位"奸夫"甚至连一个全脸都没露过,他只是余欢水妻子变心的导火索。作为一个对主线剧情没有帮助的工具性角色,《我是余欢水》直接选择把他"雪藏"。
在这样快速、不掺水的节奏下,剧情一环接一环地推进。
前两集中,余欢水惨到极致;三至六集,余欢水因时日不多而"破罐破摔",开启"爽剧"模式;七至十二集中,余欢水发现自己并没有患癌,如何收拾自己在前面捅下的篓子,成了后半部分的最大看点。
从惨、爽,再到悬疑,《我是余欢水》一环接一环地抓着观众。情节与情节之间强链接,让观众甚至很难跳过其中任何情节。
扮演余欢水的演员郭京飞有同样的感受。他在接受刺猬公社的访谈时透露,他们整个团队都对自己非常"狠"。
"我们这次把那些嬉皮笑脸的东西都去掉了。虽然那些东西是讨喜的,是观众更爱看的,但是我们还是大胆地去掉了。我认为,对于观众最好的回馈不是取悦观众,而是真挚地对待观众。"郭京飞说。
很多"注水"剧集,依靠的就是添加无关人物与无关剧情。这种骚操作之所以会让观众乏味,是因为这些支线剧情、人物与主线剧情毫无关联。
如何用12集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少不了节奏、结构与角色之间的完美配合,但这只是一个好故事成功的第一步。
如何用12集讲好一个故事?
"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国内观众并不陌生。
《鹿鼎记》《夏洛特烦恼》《余罪》《半个喜剧》......无论是题材和时机,《我是余欢水》都没抢到什么先机,但这并不影响它走进观众的心里。
艺恩数据显示,《我是余欢水》中表现的"中年危机"引发了共鸣,"窝囊""现实""谎言"等词成为视频平台热词。豆瓣网友吉尔伽美什说,"人人皆笑余欢水,人人皆是余欢水。"
虽然剧中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人物和镜头,但有一种镜头会经常出现:
一天晚上,余欢水在连续经历了上司侮辱、兄弟欺骗后,又接到了父亲的索钱电话。父亲告诉他,要马上给家里打五万块钱,否则要去法庭上告他。挂掉电话后,他站在大马路上伫立许久,突然像个孩子一样大声地嚎了出来。
嚎至高潮之时,一通欢快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悲伤的气氛。余欢水马上收起有些歪曲的脸,瞄了一眼手机,上面显示着"老魔头"三个字,应该还是他的父亲。他毫不犹豫地挂断了,想再次继续刚才的宣泄,却怎么也嚎不出声了。
窝囊了十年的他,连宣泄都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情绪。在快节奏的叙事下,这一段表现崩溃的镜头用了近一分钟。
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时,余欢水绝望了,儿子成了他唯一的希望。他拿着自己被诊断为癌症的片子偷偷来到学校,看到妻子接儿子放学其乐融融的场景,似乎自己从不存在一般。他追着妻子和孩子的背影,突然腿一软,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这个能让屏幕外的观众都感觉到疼的摔,成了这部剧的经典场景。
"当时我跟导演提出,这跤一定要摔得狠,一定要摔到大家心里去。"郭京飞说,摔这一跤的本意并不是自虐,而是这个时候余欢水就应该这么摔。
为了摔好这一跤,整个《我是余欢水》剧组还掰扯起了这个跤的细节。最后,剧组在打光的米菠萝上面铺上了绿布,每个工作人员还都试摔了一下。虽然摔下来也会很疼,但郭京飞和团队都认为值得。
这一跤,摔尽了余欢水的痛苦与失败,又摔出了中年男人的凄凉,让观众心中的余欢水多了几分共鸣,又多了几分悲悯。
"我们人人都是余欢水,因为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赵觉民(剧中刁难余欢水的上司)。无论这个时代有没有什么大人物,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夹缝里边,而且很难逃脱。接下这个戏的时候我就告诉我自己,我要带着一种使命感,这是我献给所有成年人的剧。"郭京飞说。
没有性格的角色只是工具,没有情绪变化的角色没有灵魂。让整个故事发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意外。
但让整个故事"跑"起来的,却是余欢水本人。他的悲剧,从十年前的一次谎言开始。因为谎言,他开始变得不自信。他习惯性地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维护他男人的面子,去找回他男人的尊严,但结果却是越来越被人轻视。
讽刺的是,让他"逆袭"的同样是一次误诊。抛开对死亡的恐惧后,他"说谎不眨眼"的功力让他迅速拥有了金钱、地位和尊严,甚至在最后救了所有人的命。
当他拥有了一切,想要走出谎言时,却绝望地发现,他的身边依然没有人相信他,包括他的妻子、孩子和父亲。
这是一出喜剧、一出爽剧,但它的底色却是一出悲剧。余欢水始终是那个不自信、爱撒谎、爱面子的余欢水。他的悲剧不是编剧加给他的,而是他用一个个谎言亲手造成的。
这就是《我是余欢水》虽集齐狗血元素,却看起来"不狗血"的原因。比起剧情的悬浮,观众更无法接受人设的前后不一。
《权力的游戏》便是最好的例子。剧中的龙母一直号称要打破历史的镣铐,为此她甚至解放了一个城邦的奴隶,算是"以人为本"。
但是到了结尾攻打君临的时候,她居然亲自放火屠杀平民,仁慈的形象毫无逻辑地来了个180度的转弯。
让人物说出自己会说的话,做出自己会做的事,这是所有编剧最难,但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12集短剧,会成为国产剧主流吗?
《我是余欢水》的热播,再次唤醒了观众对国产剧"脱水"的诉求。
很多小说IP一旦改编成电视剧,都开始变得"膨胀"。10万字的《何以笙箫默》改编成36集电视剧;6万字的《杉杉来吃》改编成34集电视剧;12万字的《蜜汁炖鱿鱼》改编成41集电视剧,平均一集的信息量是原著的2000-3000字左右。
相比之下,《我是余欢水》单集平均信息量超过了8000字。
郭京飞认为,12集应该是一部剧正常的节奏。"据我所知,很多观众看电视剧都是要调到两倍速四倍速的,那干嘛要这样折磨观众呢?我们好好的把该剪掉的都剪掉,这不是对观众的尊重吗?"
据财新记者统计,2010年至2014年,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平均集数均未超过38集。到了2015年以后,获批剧目平均集数都超过了40集,2018年获准发行的剧集平均集数为42集,较2011年增长10集。新京报调查发现,近七成观众平时会开倍速追国产剧。
国产剧为什么会这么长?这和国产剧片方的盈利模式有关。
版权方在把剧售卖给播出方时,一般会按集数计价。在成本已固定的情况下,集数越多收益空间则越大,很多高成本剧集需要达到40集以上才能回本。
其次,长剧既有利于广告植入,又有利于发酵话题,制造长尾效应。
为了凑集数,很多剧集不得不进行"拉伸式"剪辑,并加入大量无关对话、回忆杀等无意义情节。一来二去,原作紧凑的情节被生生拉得"又臭又长"。
《白夜追凶》《古董局中局》出品方、五元文化联合创始人马李灵珊同样发现,现代观众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对长剧越来越接受无能,短剧则更加适应时代潮流。2018年起,他们便开始尝试拍摄一系列悬疑"短剧"。
"我们悬疑剧领域针对的是比较年轻的受众,也针对他们喜欢一口气看完剧的收视习惯。所以我们可能拍得比较短,整体节奏偏快一点,12集就把事讲完,不会故意去跟时长,拖泥带水。"马李灵珊曾在接受刺猬公社采访时说。
2018年初,爱奇艺宣布要推出一项以"奇悬疑剧场"为主的短剧计划,上线的每部剧集只有12集,单集时长在45分钟到60分钟之内。
首个入驻计划的便是五元文化,他们制作的四部12集悬疑剧《十日游戏》《非常目击》《在劫难逃》《喂食者协会》,将在今年(2020年)的"奇悬疑剧场"中播出。
未来,五元文化还将借鉴美剧,把这些短剧打造成季播模式。第一部就像是第一季,得到观众认可后再继续拍第二季、第三季。
"尝鲜者"越来越多,"短剧模式"也终于得到了政策的支持。2020年2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
不过,行业的认同和政策的支持,并不意味着短剧将成为主流。
编剧小七提到,12集对于编剧来说是一个梦想般的长度,可以集中精力去构建核心的人物,不用为了扩容去给次要人物加戏,情节也能围绕主要人物,更加紧凑、紧密。
但目前国内电视剧(包括网剧)采用的还是按长度采购的模式,加上知名演员片酬,没有足够集数很难收回成本。
"这件事只有类似正午阳光这样有能力有口碑的公司可以做到,因为他们的团队长期合作更有默契,内容产出质量比较有保证,和平台也有更好的议价权。对于一些中小型影视公司来说,做短剧集是一件'不够划算'的事情。"小七说。
另外,并不是每一种题材都适合短剧模式。悬疑、荒诞、人物传记式题材比较适用,但一些题材本身人物关系复杂,需要一定体量去展开,短剧集便会给观众一种草草了事之感。
小七认为,《我是余欢水》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踏踏实实做人物,每个情节都做到了为人物服务,可谓是真正回归创作本身。
"编剧平时就很擅长观察人物,他的人物做法角度刁钻,反讽手段很高级,而且每场戏不断翻转、不断让矛盾升级,这个就是编剧基本功力的体现。"小七说。
《我是余欢水》是正午阳光的一次实验性尝试。剧集虽短,但却用一个漂亮的"背影"给了观众希望,给了行业信心。
看!国产剧真的有能力用12集讲好一个故事。
注:小七为化名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网站 | www.ciweigongsh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