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歷史上總是備受人關注的。道光皇帝是清朝繼嘉慶之後的另外一個皇帝,其實也就是在道光皇帝統治的時候,這個國家首先遭到了英國的入侵,發動了鴉片戰爭使我們國家打開了國門。
其實傳說中道光皇帝並不是最佳的合適人選,為什麼乾隆和嘉慶都認為他就是皇位的繼承人呢,究竟道光皇帝有什麼比別人強的地方呢?道光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繼承大統時已經39歲,他前半生中從一位普通皇子脫穎而出成為皇位接班人的過程,頗具傳奇色彩。道光是大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名為愛新覺羅·旻寧,被稱為清宣宗。
道光皇帝從歷史上看,其實是一個很平庸的皇帝,大清從他起開始走了下坡路。但是如果按照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道德來衡量,道光也算是一個有德之君,他不貪暴、不淫逸,為政勤勉,常常以“儉德”自律。道光之所以被乾隆、嘉慶一致認可,跟他具備的一些條件和能力有很大關係。首先,道光是嘉慶的嫡長子。雍正經歷了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之爭,深知皇位之爭帶來的巨大危害。他為了讓之後的皇位傳承有一個相對平穩的交接,建立了秘密建儲制,將冊立皇太子的密諭,放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的匣之內。
嘉慶一生共有五子,庶長子早夭。道光為皇次子,可是他的母親是嘉慶嫡福晉喜塔臘氏,他就成了名正言順的嫡長子,也是嘉慶在世皇子中年齡最大的。 單從嫡長子這一點,道光就可以在乾隆、嘉慶心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了。只要他沒有太大的缺點,不犯大錯,當嘉慶被立為皇太子時,道光的皇太子之位基本上也就不會有太大的疑問了。 其次,道光品行好,文學、武功俱佳。
道光自幼聰明伶俐,好學,有主見,善騎射,而且常有不俗的表現,這讓乾隆和嘉慶都非常滿意。再加上,乾隆1799年去世時,除了道光之外,嘉慶的皇三子綿愷才4歲,其他兩個兒子還未出生。乾隆自然是更看好已經長成少年,品行、學識更可靠的道光了。當道光很小的時候,皇爺爺乾隆帶著道光出去打獵,當時道光才十一二歲,便一箭射死了一隻鹿,這令乾隆大喜,稱讚道光小小年紀就如此出色,甚至還因為此事,乾隆特地寫了一首詩給道光,詩中字裡行間滿是對道光的讚許,還有著將道光立為太子的暗示。
這為道光日後繼承皇位打下了基礎。嘉慶前往了木蘭進行巡視,而留下道光在宮裡,然而宮內發生了一場大變動,北京的天理教和宮裡的太監合謀,意欲謀反,率領著眾多人衝進皇宮,與宮廷裡的守衛人員發生了劇烈的衝突,現在故宮裡所留下的痕跡,正是當初發生動亂時交手產生的印痕,而留守宮裡的道光毫不畏懼,率領著宮內的眾人奮勇抵抗,英勇善戰,就這樣,在道光的帶領下擊潰了來勢洶洶的叛軍。回到皇宮的嘉慶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後,對道光的英勇表現甚是感動,還對外張貼告示,展現道光非凡的風采,而這次事件,也就為道光皇位的繼承添加了有力的砝碼。
本來身為皇太子的道光繼承皇位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嘉慶認可道光的能力和人品,讓他繼承也是正常的,但更深處的原因是嘉慶是一位思想非常狹隘的人,他認定了皇位只能由嫡長子來繼承,而身為嫡長子的道光就順理成章繼承了,但道光的繼位還是在他死後通過遺詔宣佈的,這也是為了避免一些準備爭奪皇位的人有機可乘。
這樣一位深受父親和爺爺喜愛的皇子,順利地繼承皇位,在所有人看來都是正常的。所以說,嘉慶認定道光繼位,那是延續了立嫡長子的思想,很正常也很普通,這也是直到他死後公佈遺詔才確定的。至於乾隆,孫子有一群,更是沒有特別關照過綿寧如何,他只是留有旨意,後世綿字輩皇孫繼位,將“綿”字改成“旻”字,因為綿字常用,皇帝名字用這個字不方便天下人避諱。這道旨意是針對所有有可能繼位的綿字輩皇孫的,並非為綿寧一人。這樣一位深得皇爺爺和皇父喜歡的皇子,如果不當皇帝,可就真是大清的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