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上學,80後家長的又一次"中年危機"

搖號上學,80後家長的又一次

一個彩票搖獎機裡,裝著幾十個寫著編號的乒乓球,貌似是在鼓風機的作用下,這些球被輪番吹到風口,一個接一個的掉出來。而旁邊,是成千上萬的人翹首以盼著命運的眷顧……曾幾何時,與"概率"和"運氣"掛鉤的,是彩票和博弈;然而忽如一夜搖號來,從買車到買房,一個個隨機產生的號碼,一次又一次地把中國人的人生大事攥在了手裡。

近日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最受到關注的是第17條——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幾年前萬人搖號搶房的盛況,很多人還記憶猶新。而這"搖號上學"的一紙文書,近日又讓數以萬計的家長輾轉難眠。

搖號上學,時代夾縫中的成長與畸形

搖號這個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國榷》記載朱元璋草創大明時"寫職名為丸,耦進而分拈之"。儘管它始於明初典章制度尚未建立之時,但卻是在隨後的幾百年裡得以發揚光大——不管是在萬曆朝成為銓官員的定製,還是幾十年前一個貧窮家庭幾個孩子抓鬮上大學,或者是現在搖號買房買車,這種歷史悠久的分配方式帶著"解決資源稀缺"以及"實現機會平等"兩個標籤,一直活在了我們的生活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

在中國,越是辦學有特色、教育資源豐富的學校,就會越受到家長的青睞,成為送子女入學的首選。然而"好學校"總是人滿為患的,所以以往的模式是,"好學校"會通過提前招生、競賽等方式進行"掐尖"選優。總的來看,這部分篩選優質生源的學校,以民辦學校居多。

長久以往的篩選,這就造成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聚集到一處,成就了"名校"與居高不下的"學區房",也造就了"公弱民強"的局面。捉襟見肘的名牌學校、匱乏的教育資源,與暴漲的學生潮之間,長期以來一直是供需不平衡的狀態。於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的智慧也被運用到了教育領域——不同於以前,這些可以篩選學生的民辦學校現在必須統一服從安排,一是不能提前招生,二是招人人數超過後必須進行電腦搖號派位,三是必須免試入學。

搖號上學,80後家長的又一次

月兒彎彎照九州,有人歡樂有人愁。

有人評價"搖號上學"可能是近十來年教育改革中最大的進步——從宏觀上來說,不但可以控制熱點學校入學規模,還可以解決學區教育資源和招生數量不平衡的問題;從微觀上來說,每個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用"拼爹"拼媽"也不用被奧數班綁架,就可獲得等概率的機會去好學校讀書。

當"不患沒學位,而患分配不公"的機會真正落地實施,這項改革卻又存在著許多的爭議。

爭議一——不看實力看運氣,以後要把上補習班的錢都用去燒香拜佛嗎?在樂學匯創始人張華看來,追求教育公平應該用更科學文明的方式,搖號的偶然性、隨機性太大,不適合教育這樣嚴肅的、關涉學生前途發展的事情。"在所有關於'公平'的探尋裡,搖號抽籤,永遠是最沒有爭議的那一個——因為它足夠粗暴,也足夠簡單。我想我們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應是努力就會有回報,而不是讓孩子因為運氣就對自己的奮鬥產生動搖。"

爭議二——如果教育的前提是公平,那麼公平的前提,是否應該是承認並正視差異?中國青少年創新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橋達國際教育副總裁、軟雲科技研究院院長趙曉林提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化決定了教育必須要有差異化。沒有差異化的教育不是成熟的教育,因此被搖號剝奪的教育選擇權應該還給家長和學生。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他們提出教育應該要因材施教的行為,二者本不應該結合。

爭議三——除了公平,是否應該考慮先解決供需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除了以上兩點,被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打破優質教育資源壟斷。張華談到,在他看來能解決教育問題的根本措施是多建好學校、多培養好老師,而不是通過公平地瓜分少有的好名校唸書名額來實現教育均衡。趙曉林也談到,民辦校作為公辦教育的重要補充,或者以管理、課程、素質教育為特色,在與公辦校的差異化競爭中辦出了特色和口碑。把板子拍到民辦校身上,或將一定程度地扼殺這些學校的辦學特色,對於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非常不利的。

優質教育的稀缺不均衡,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育兒戰爭,已然演變為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當"搖號上學"灌溉在焦慮上面,就成了80後、90後家長心的又一次"中年危機"——

昂貴的學區房,曾經是他們背在身上的千斤重擔,但也寄託了他們望子成龍的心願。當入學不費吹灰之力、任憑搖號的規則決定時,家長便愈發為孩子未來能實現階級躍遷而絞盡腦汁。你看,這就是中國教育的怪圈。

掃清陳痾,政策影響餘韻長存

事實上,這並不是民辦學校"搖號"入學首次在業內出現。為了保證相對公平公正地分配教育資源,近年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南京、昆明、西安、東莞等城市教育主管部門都已經陸陸續續採用了電腦隨機派位的辦法,但執行方案卻不盡相同。

搖號上學,80後家長的又一次

不同於以往各地教育部門的小範圍嘗試,此次文件是由國務院直接下達。而下發之後,多地也都及時響應,立即調整了招生方案。例如銀川市,7月10日便將電腦派位和自主招生四六開的比例,調整為100%電腦隨機錄取,已完成的40%電腦隨機錄取結果不變,而原招生方案中60%通過面談的招生則已取消;而寶雞市也在7月11日發佈了緊急通知,市內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如果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那麼生源將全部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此外一些具體細則尚未全部出臺的地方部門,教育局工作人員也都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

可以預見,一個新政策引導下的"全民搖號上學"時代已經近在眼前。

教培行業,短期內有衝擊但未來有機遇

樂學匯創始人張華表示,如果搖號上學政策全面落地,那麼短期對於K12培訓機構的需求有望增加。"國家一考定終生的指揮棒沒變,那麼電腦隨機搖號可能造成部分學生不能進到理想學校,學生家長會變得更焦慮,對子女的課外培訓更上心。還是那句話,中國家長不願輸在起跑線上,更不願意輸在過程中。"

但對於以幼升小,小升初教育為主的機構和學校來說,或將先面臨一場風暴。"一是民辦學校現有的相對自由的招生方式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對這部分學校的運營極其不利;二是很多以前做'掐尖','培優'生意的機構,因為搖號後例如小升初奧數這樣的培訓沒用了,生存空間將驟減。由於中考、高考仍然是有紙面上篩選機制,所以相較而言影響沒有那麼大。"

從長遠來看,新政的下發會對中國教育生態產生重大影響。中國青少年創新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橋達國際教育副總裁、軟雲科技研究院院長趙曉林表示:"從長遠來看對教育培訓機構是利好,國人對教育差異化的追求會形成市場剛需,當全日制民辦校招生受限後,機制更加靈活的教培機構會成為家長和學生的選擇。"

啟迪未來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鄒世成則是提到,由於新政加強了對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要求,所以音樂、體育、美術、研學等相關素質教育領域的機構將迎來利好;除此之外,《意見》還強調了要加強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和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對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教育科技企業也是一個利好的強信號。

教育均衡,將繼續發揮威力

不管是此次發佈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還是2018年4月更早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民統招、免試錄取"的政策背後,都滲透著一個宗旨:通過重點深化考試招生、評價體系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教育減負奠定基礎。

鄒世成向億歐教育提到了他對新政的理解:"以前有小升初考試,在一定範圍的行政區域內(一般是區、縣)按照考試成績擇優錄取。後來為了減負,開始推行免試就近入學,學校跟相應的學區一一對應。始料未及但又很自然的是,家長紛紛通過購買優質學校周邊的房子,為子女獲得優質學校的入學機會,學區房不斷被炒出天價。這個過程中,憑分錄取變成了變相的憑錢錄取,顯然對中低階層的家庭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國家'房住不炒'的基本政策。多校劃片、搖號入學本質上是對粗糙的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修正,將幾所層次不等學校的小學區合併成一個大的學區,在這個學區內搖號入學。也就是說,學區房和好學校之間不再劃等號。"

究其根本,社會管理不是追求一種表面平均,而是追求內在的平衡的行為,這種平衡包括了資源分配的平衡和社會心理平衡。所以以"減負"為導向的基礎教育改革,確實能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幫助無力提供家庭教育的底層家庭獲得足夠多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是弱化學校教育強調家庭教育與素質教育,減輕父母和小孩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基於這樣的背景,眾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小學生的減負教育、快樂教育、素質教育、遊戲教育、家庭教育等將蔚然成風,而"減負"與"綜合素質教改"也將持續成為中國基礎教育實踐與改革的中心。

結語

梁漱溟先生曾經寫過一本書《這個世界會好嗎?》,這樣的發問,相信如今的我們也有共鳴:陷於時代的車輪下,對教育資源的爭奪彷彿一場零和遊戲。而近日的這一紙文書,又再次刺激了焦慮的中國家長——曾經為了孩子讀書處處碰壁、勞神傷財、甚至不擇手段的時代居然就要一去不復返,"拼爹、搶跑、名校"似乎也將成為中小學生的過去。

搖號上學彷彿以一個樸素的姿態,給所有父母提出了更大的難題:用運氣來削弱教育塔尖的積累優勢,背後是否暗藏了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不公平?

搖號,看上去搖的是一個孩子和一個家庭的未來,實際上搖的卻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或許懷疑來自我國教育多年積重太深,但我們不能否認,能夠解決當下突出矛盾,並且做到相對公平,已然不易。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至少我們應該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裡去的。

END

來源 | 億歐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