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對中國如何?且看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故事

緊急任務

2001年的春天,正在休假的交通部救撈局局長宋家慧接到副部長洪善祥的電話:“家慧,你在哪?”宋家慧回答:“我休假了啊。我在武漢。”

洪善祥說:“嗯,我知道。不過你得趕緊回來,有急事!”

宋家慧很奇怪,心裡想:什麼事啊?嘴上回道:“我剛來,從武漢飛南京的機票都買好了,過兩天休完假……”

洪善祥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不行,必須馬上給我回來,有重要任務!”

宋家慧一到北京就往部裡趕,黃鎮東部長和洪善祥副部長向宋家慧交代了任務:立即到上海組建一支精幹的隊伍,準備去土耳其執行拖帶“瓦良格”號航母的任務。並提示:對外嚴格保密,不得擴大知情範圍。

宋家慧後來得知,這件事當時在部機關,只有黃鎮東部長和洪善祥部長知情。他“失蹤”了很長時間,局裡的人都不知道局長幹什麼去了。

2001年4月21日,宋家慧領受任務趕赴上海,參加由國防科工委組織召開的“瓦良格”過土耳其海峽拖帶方案諮詢會。他在這裡見到了國防科工委的馬鴻琳、周玉蘭,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的胡基政、牟安成,701所上海分部的毛震亞、甄在龍、崔正雄、劉從軍,中遠公司的陳忠、陳文忠、陳正傑、應頌元和張愛琪。毛震亞和陳忠介入這個項目比較早,對情況比較熟悉。之前,中船重工沒有驚動交通部,是直接通過中遠公司把他們借調過來的。陳忠原是上海遠洋公司安監室主任,已經退居二線,正準備退休。陳文忠年紀稍大,滿頭白髮,已經退休。陳忠和陳文忠都當過船長,對航海非常有經驗。

上海會議結束之後,宋家慧就和陳忠等人去了土耳其。

當時救撈局正在進行體制改革,家裡事情一大堆,局長卻在這個關鍵時刻“失蹤”了!

宋家慧是大連市人,1953年出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交通部遠洋公司工作,28歲任船長,曾任交通部救撈局局長等職。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宋家慧認為,拖航母對於救撈系統和他本人來說,都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在此之前,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已經拖帶過三艘航母,即“明斯克”號、“基輔”號、“墨爾本”號。前兩條是從俄羅斯拖到中國深圳和天津,建成了“航母公園”,後一條是從澳大利亞拖到印度的造船廠拆解了。宋家慧本人曾經是我國第一艘超大型油輪“前進湖”號的首任船長,那條船為30萬噸級,348米長,而“瓦良格”號,只是比前面那幾艘航母的噸位大一點,長度也僅為306米而已。

土耳其方面已經第四次拒絕了中方過海峽的要求,而國家新的應對策略還沒有出來,宋家慧和陳忠在伊斯坦布爾基本沒事幹,土耳其政府沒人接洽,國家又不讓他們回來,就那麼在那兒待著,每天很寂寞,很無聊。

無聊的日子也有令人記憶猶新的事情。宋家慧懂英語,每天都要看看電視臺的英語節目。2001年7月13日,電視直播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當會議宣佈,由國際奧委會投票選定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時候,宋家慧一個人在房間裡嗷嗷地叫著,亂蹦亂跳。時過17年,他在接受筆者採訪時回憶起這段往事,仍然手舞足蹈,繪聲繪色。

7月底,宋家慧應召回國。8月2日,國防科工委再次在上海召開“瓦良格”過海峽拖帶方案諮詢會,與會人員和上一次差不多,只是增加了701所的金輔華,711所的李國瑞,交通部上海救撈局的袁國民船長,共計14人,會議討論了下一步的拖帶方案、增加動力方案等問題。

會議討論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務虛,讓大家為將來可能遇到的問題獻計獻策。

土耳其對中國如何?且看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故事

國家行動

世界上有個國際救助聯盟,宋家慧是這個聯盟的執委。按照慣例,這個聯盟每年要在不同的國家召開年會。2001年的年會由中國擔任東道主,在上海舉辦。8月下旬,宋家慧從土耳其回來,準備籌辦這個聯盟年會。9月9日,他突然接到北京的電話,要他馬上趕到土耳其,參加第二天由土耳其海事局召開的“瓦良格”過海峽問題協調會。宋家慧立即放下手裡的工作,從上海飛北京,再由北京飛土耳其。他連家都沒有回,下了國內航班,馬上轉飛往土耳其的國際航班。

他屬於持公務護照的免簽證人員,可以辦落地簽證,但是出境時要攜帶證明信,否則邊檢不予放行。那天是星期日,交通部的公安部門沒人上班,就是上班,時間也來不及。他只能去現場試試再說。他對邊檢人員說明情況,特別強調:我執行的可是特殊任務。不信,你們打電話。邊檢人員不信,也不打電話。宋家慧理解,人家有人家的規定,認真履行職責,沒有證明,不予放行,無可厚非。這時距離飛機起飛時間已經很近了,時間非常緊急。

宋家慧馬上給胡基政打電話求援:“胡總,我是宋家慧,我在首都機場,我沒帶證明信,你趕快幫我協調一下……”

胡基政知道宋家慧代表中方去土耳其參加會議的事,但他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他說:“宋局長,今天是星期天,就是找人蓋章都找不到。你等等,我想想辦法。”

想什麼辦法呢?這個任務的牽頭單位是國防科工委,胡基政就給國防科工委的辦公廳主任馬鴻琳打電話,告訴他宋家慧面臨的情況。

馬鴻琳說:“我給公安部值班室打電話問問看。”

電話打到公安部值班室,對方說:我們無權處理此事。馬鴻琳又給國務院辦公廳打電話,秘書立即報告馬凱副秘書長,馬凱給公安部副部長打電話,公安部副部長給公安部總值班室打電話,總值班室再給機場公安局打電話,機場方面這才放行。一圈電話打下來,也需要不少時間。航班一直在等宋家慧。大約等了將近半個小時。宋家慧終於乘坐這趟國際航班,按時抵達土耳其,參加了這次專門為“瓦良格”過海峽召開的專家會議。

胡基政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深有感觸地說:“沒有國辦的支持,宋家慧肯定得誤機,那就耽誤大事了!”

馬鴻琳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這要不是國家行動,誰能辦成?”

宋家慧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當時是土航。他們叫我必須這個航班趕過去,任務很重要,不能耽誤啊!如果不是國務院出面,那肯定走不了啊!”

那一年的中秋節是10月1日,與國慶節重合。宋家慧出境前特地帶了幾盒中秋月餅。在土耳其,他專門帶著月餅到海事局局長盧漢辦公室拜訪,他對盧漢說:“月餅,是中國一個重要的節日——中秋節吃的。按照中國的傳統,中秋節時,不管天涯海角,一家人都要團圓。月餅是圓的,代表團團圓圓的意思。希望在中秋節之前,把船放行,我們回去和家人團圓。”

盧漢說:“我看你在土耳其和我們團圓,不是很好麼?”

土耳其有海事署,還有海事局,宋家慧經常打交道的就是海事局了。海事局局長就管這條船。他不點頭,一切白搭。當然,他也不能自行做主,他的上面還有海事署長穆斯塔法,穆斯塔法上面還有國務部長米扎依魯等人。

宋家慧知道事情不會那麼簡單,不過是借中秋節的話題聊聊天兒而已。

9月11日,宋家慧陪同土耳其的船檢人員一起到“瓦良格”船上去查看情況。乘拖船返回伊斯坦布爾的時候,一個土方船檢人員接到一個電話,然後打開手機視頻,對宋家慧說:“宋先生,紐約的世貿中心被炸了,起碼有5萬人死亡。”

宋家慧一聽,腦袋都大了。那個世貿中心,他1993年去過,還在104層照過相。

土耳其對中國如何?且看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故事

上船待命

9月18日,馬鴻琳和胡基政抵達安卡拉。幾天之後,馬鴻琳、胡基政等人轉移到伊斯坦布爾。拖帶“瓦良格”過海峽前方領導小組緊鑼密鼓地開始工作。當時的會議特別多,白天開,晚上也開。每天晚上馬鴻琳還要向國務院秘書長王忠禹彙報情況。宋家慧從遠洋公司借來一輛“歐寶”牌汽車,他親自給馬鴻琳當司機,拉著馬鴻琳到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館發電報。宋家慧沒有土耳其駕照,因為沒有司機,只好自己開。警察倒也沒查他。

從賓館出來,是一條單行線。一般他都是按規定行駛,有一天他逆行,被警察攔住了,要他出示駕照。警察一看是中國駕照,也沒說什麼,把駕照還給他,讓他走了。據估計,幾乎伊斯坦布爾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中國人是來拖航母的,也就不跟他們計較了。

經過中方的外交努力,土耳其政府於2001年8月25日宣佈同意“瓦良格”過海峽,但是提出了20條附加條件。

宋家慧認為,這些條件很多是非常苛刻的。比如,兩條拖船就足夠了,土方卻要求必須有16艘。尾部拖輪本來說8000匹馬力就夠了,結果又要改成16000匹馬力的。

各種準備工作做好以後,前方領導小組通知土耳其海事局,請他們前來檢查驗收。

10月9日,土耳其政府組織了龐大的專家隊伍上船檢查驗收,海關、引水站、海事局等部門來了18人,另外還有土耳其7家電視臺的21名記者,乘坐一艘大型拖船,浩浩蕩蕩登上“瓦良格”號。

唐士源安排人積極配合,把所有的臨時設備都開動了。土方的驗收組組長叫沙英,是船舶檢驗專家,每臺機器他都親自操作。他對中方的工作很滿意。

10月22日,宋家慧和唐士源分別率領自己帶來的部下上船,要進行試拖。大家上了船就沒下來。

在第一次模擬試驗結束之後,一連颳了幾天大風,拖船不敢出海,飛機不敢飛行。無法進行補給,也無法將“瓦良格”上的人接到拖船上去。航母上一共有30多人(交通部的船員18人,大連造船廠的專家9人,另有翻譯、攝像共4人),食品和淡水都用完了,不知大風還要刮幾天,船上生計成了問題。

唐士源向陸上的指揮部求援,指揮部聯繫拖船,拖船公司說,風大浪高,拖船根本離不開碼頭。聯繫直升機,直升機公司的幾位飛行員都說風大飛機小,不能飛。一位62歲、有7000多小時飛行經驗的老飛行員聽說有30多箇中國人喝水困難,主動要求駕機送水。

老飛行員駕駛直升機穿過層層烏雲,迎著八九級大風,搖搖晃晃地向“瓦良格”飛來。一會兒被氣流衝上高空,一會兒又被氣流壓向海面,幾乎要扎入水中,航母甲板上的人都為飛行員捏了一把汗。

直升機終於搖搖晃晃地降落在航母甲板上,為保證直升機旋翼不因大風而發生與直升機尾梁或機體的觸碰,直升機駕駛員始終保持一定的直升機旋翼的轉速。唐士源指揮十幾個人迅速衝到直升機旁邊,迅速卸下淡水,一共有15桶淡水,每桶5公斤,等把最後一桶水卸下來,老飛行員一揮手,把控直升機的十幾個人同時閃開,“小蜜蜂”像一片小樹葉一樣,忽地飄上天空,瞬間就不見了蹤影,消失在黑海上空黑壓壓的雲層裡。

大家在心中默默為老飛行員祈禱,希望他返程平安。

大約過了40多分鐘,指揮部來電:直升機安全返航。大家才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

後來得知,指揮部為租用直升機花了1500美元,由此算來,每桶水的運費是100美元。有人開玩笑說:“這水可是金水啊!”

土耳其對中國如何?且看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故事

渡過海峽

2001年10月31日,中方得到土方通知:明天可以過海峽。已經在船上待了八九天的宋家慧和唐士源等30來人,都高興得跳了起來。這不僅意味著船上的苦日子就要結束了,也意味著在黑海上漂泊了502天的“瓦良格”終於可以“回家”了!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耳其海事部門從凌晨開始暫時關閉了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以便讓“瓦良格”號航母單獨通過。

上午8點,晨霧散盡,“瓦良格”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0艘拖船和12艘引水、救生、警衛、消防船的簇擁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11月1日下午2時30分,“瓦良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彎角,順利通過了這一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

根據土耳其海事局的規定,為了航行安全,大型船舶要在日落前駛出達達尼爾海峽。這個海峽30多海里,根據“瓦良格”船隊的航行速度,起碼要預留5個小時的航程。如果太陽下午5點落山,那麼船隊就得在中午12點之前進入海峽。

宋家慧從“瓦良格”出海峽時就開始測算,船隊的航行速度是7節(海里/小時),11月2日中午12點應該能到達達達尼爾海峽入口。他想,必須一次通過,否則船隊就要在馬爾馬拉海滯航,等待第二天再過。多停一天,誰知道又會出什麼“么蛾子”!再說天氣也不允許,大風就要來了,過海峽風險更大。

1984年,宋家慧當船長的時候就駕船去過黑海,對黑海的風季比較瞭解。每年冬季,從西伯利亞下來的高壓氣旋形成的“反氣旋”大風非常厲害,最大風力可達11級。“反氣旋”是和颱風的氣旋正好相反。颱風的氣旋是從外往裡旋,它是從裡往外旋。輪船在海上,要充分了解風的狀態,才好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宋家慧深知“反氣旋”大風的危害性,因此十分關注船隊的行速,務必要趕在大風到來之前,駛過達達尼爾海峽。

土耳其對中國如何?且看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故事

驚心一跳

11月1日的夜裡,宋家慧因為激動,也因為心裡有事,他一直沒有回艙休息。他和上海集裝箱公司的年輕船長孫飛在航母甲板上聊天。半夜12點,宋家慧突然感覺航母的航速有點慢,就跑到船尾認真觀察。

當時跟隨航母的有三艘拖船,英國拖船擔任主拖,荷蘭拖船在後面頂著航母航行,俄羅斯拖船負責在出現意外情況是進行拉拽。

宋家慧走到船尾,發現荷蘭拖船不但沒有頂著航母,還變成了被拖物。荷蘭拖船從船長到船員,大部分是菲律賓人,他們私下消極怠工。

宋家慧當時心裡非常著急,想要跳到荷蘭拖船上看看怎麼回事。

荷蘭拖船雖然號稱8000匹馬力,但是在巨大的航母面前,顯得非常渺小。航母的船尾距離拖船的船頭相差好幾米。好在航母后面有幾個橡膠柱形大碰墊,可以抱住碰墊下去幾米,然後再往拖船的前甲板上跳。

宋家慧心裡只想一件事:再這樣慢騰騰地航行,肯定過不了達達尼爾海峽了!

他抱著橡膠柱形碰墊下了幾米,在距離拖船甲板將近兩米的高度縱身一跳,“嗵”地落在甲板上。甲板上有水,他滑了一個跟頭,還好,憑藉他在船上多年當船員的經驗,很快就站穩了身子。

宋家慧和孫飛摸著黑,登上了駕駛臺。宋家慧注意到,駕駛臺上有兩個人,正在那裡聊天。兩臺主機的車鍾把手,一臺處於“停止”位置,一臺處於“前進一”位置。正如宋家慧所料,拖船不但沒有起到“頂航”的作用,還加大了負荷,降低了航速。

宋家慧大怒,大聲用英語吼道:“你們為什麼這樣幹!”

對方一看被人現場抓到了把柄,自知理虧,連忙把兩車都推上去了。

宋家慧嚴肅地教訓了對方,然後和孫飛一起按原路返回航母。

火炬在前

荷蘭拖船作弊被宋家慧發現以後,對方再沒敢偷懶耍滑。船隊恢復到7節左右的速度,於11月2日中午抵達達達尼爾海峽入口處,得以順利進入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長61公里,寬1.3公里-6.4公里,水深57米-71米。海峽兩岸多是懸崖峭壁,地形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1月2日傍晚,“瓦良格”安全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愛琴海。

下午,風力加大,船上人員根據指揮部指示,開始為下船做準備。下午4點半左右,中方人員準備下船。這時天色漸漸開始黑了,宋家慧手舉一隻紅色的火炬狀的救生燈,大聲呼喚道:“大家跟我走!”這一刻,他就像是這艘航母的艦長。

大風裡,黑夜中,那個紅色的救生燈,不僅是大家行動的方向,更給人一種信心、意志和力量。

30多人集中到後甲板上待命。由於風大浪高,艦艉的24000匹馬力的俄羅斯拖船無法脫纜。天色越來越黑,風浪越來越大。中方要求土耳其拖船從中部靠上,對方說,靠不上。中方建議,將拖船艉部靠在航母右舷飛機平臺處,船長答應試試看。

一試,成功了!大家迅速從後甲板轉到中部,先把隨身攜帶的物品放上拖輪,人員順著五六米高的軟梯,一個一個慢慢地下。人掛在軟梯上,本來就悠悠盪盪,在被大風一吹,搖擺更加厲害,膽子小的人,估計會嚇破了膽。好在大家都在船上或者船廠幹過,身手比較矯健,很快就下到了拖船上。

宋家慧最後一個下船。當他登上拖船的駕駛臺,看見拖船的船頭緩緩離開“瓦良格”號航母的時候,他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心中感慨道:終於離開了“瓦良格”,這個任務算完成了!

從春天接受任務,到今天把“瓦良格”拖過土耳其海峽,宋家慧曾經往返5次土耳其,在土耳其住了將近5個月。這5個月,給他的人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3個月後,歷盡坎坷“瓦良格”於2002年3月3日靠上大連港碼頭。

國防科工委給參與“瓦良格”項目的全體人員發了一封表揚信,至今宋家慧還保留著這封表揚信的複印件。這是國家層面發佈的重要歷史文件。

土耳其對中國如何?且看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故事

來源:人民政協報,作者/李忠效,原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一級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