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这是清朝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的两句话。有人认为:对“淫”“孝”两字的认识,没有比此诗的说的更透彻,更符合人性的了。但也有诸多不同声音。
其实,中国的语言,要正确理解,语境尤为重要。在这里,“论”字有“判定以…为准”的意思,心应该指的是“心理活动”,事指的是“做出的事”。从字面上来看,大致意思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淫,应以做出的事为准,而不能单纯以心理活动来判断。否则,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真正完美的人了。判断是否孝,应以心里是否有为准,而不是单纯看做的某一件事。否则,纵观历史,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孝子了。
比如一个强奸犯,之所以说他是强奸犯,肯定有了事实的行为,但总不能说他有强奸的动机,那就判断他是个强奸犯了。再比如一个人很孝顺,但因为公务或其他事情,不能在老人去世的时候,回家尽孝,那就是不孝了?显然不是。
其实一些人的不同见解,主要是停留在“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这句话上。
而要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个人认为关键在对两个字的认识上。一个是“论”字。这个论字有“判断”的意思。而如何正确判断一件事情,往往是多角度,多个层面认知的综合,单纯抓住某一点,难免缺乏说服力。
另一个是对“淫”字的理解,传统的教育,万恶淫为首。其实对“淫”字的反面认识是先入为主的。那淫的本质核心是什么?是性。然而,孔子都说“食色性也”,更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说法。说白了,在爱美的背后是一种基于“性幻想”的欣赏,单纯的“美”,恐怕是没有那么大吸引力的。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避开性,生命因性而生,是起点,也是最原始的需求。所以要客观的理解这首诗的这句话,还必须考虑人性伦理的问题。总之,这首诗,既有界定,又有宽容,是最能让人接受的劝人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