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只能三分天下

東漢末年,漢室垂危,各路英雄紛紛起兵,北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丞相曹操,西有少年統業的繼承者孫權,而劉備一介布衣,靠著中山靖王劉勝後代的名頭割據一方,建立了蜀漢。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只能三分天下

雖然相比較而言,劉備的個人實力略微遜色,但他的身邊有料事如神的孔明先生,在軍事戰略上,劉備就佔了很大優勢。

世人云:“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同時擁有諸葛亮和龐統又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五虎上將,卻始終不能統一天下只能勉強三分天下有其一。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只能三分天下

那麼為什麼,劉備還是隻能分得這天下小小的一杯羹呢?

這就要我們拋棄在《三國演義》中形成的固有思想,正是因為劉備打著自己是漢室正統的旗幟,作者羅貫中對劉備方當然是溢美之詞頗多,而將“亂臣賊子”的曹操塑造成了奸詐的小人。這就對我們的思維產生了定勢,所以讓我們客觀的分析下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為何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一統天下?

第一,地理位置。在冷兵器為主的古代,戰爭中地理條件是個最重要的因素,所以首先從地理方面來分析,曹魏地處中原,臨近文明發源地黃河;吳國佔據富庶的江南,還有天險長江相傍;而蜀國卻居於閉塞的四川內陸。在三國時期,正處於經濟中心南移的初期,北方中原地區仍然是最發達的地方,江南也漸漸開始發展起來,勢頭正旺,反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的蜀漢,怎麼也佔不了優勢,文化經濟都沒有當時的魏國和吳國強大。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只能三分天下

第二,文官實力相當。雖然蜀國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但求賢若渴的曹操也有和諸葛亮旗鼓相當的司馬懿、賈詡等,吳國有魯肅、周瑜、陸遜等,雖然他們的名氣合起來都沒有諸葛亮大,但實力也不容小覷,並且諸葛亮的名氣在《三國演義》中多多少少都被神化了,所以,其他兩國謀士的實力也絲毫不輸蜀國。

第三,武力值方面。魏國的五子良將比起蜀國的五虎上將在武力值上相差不大。吳國的武將太史慈、黃蓋、周泰也是武力超群。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只能三分天下

第四,內部矛盾重重。劉備雖有諸葛亮、龐統關、張、趙、黃等人,但內部矛盾重重,鬥爭激烈。諸、龐主要代表荊州集團、關張二人是劉備的老班底(筆者稱其為中原集團)此外還有益州集團,這派主要是劉璋原來手下,後被劉備招降。中原集團與荊州集團之間既有合作又有鬥爭,對待打擊益州集團問題是合作,對待統一問題是鬥爭。他們鬥爭的焦點並不是要不要統一的問題,而是誰統一的問題。

益州集團與荊州集團、中原集團存在著要不要統一的矛盾。這一矛盾前期被荊州集團和中原集團聯合壓制,後期隨著劉關張去世,要不要統一的矛盾公開化,典型事例就是焦周公開反對諸葛亮北伐中原。劉備集團裡的這幾對矛盾,造成了嚴重內耗,再加上後方少數民族時不時來個反叛事件,導致統一天下遙遙無期。

總體來說,蜀國因為不利的地理位置已經輸掉了優勢,並且劉備“復興漢室”的口號在那個戰火紛亂、漢室垂危的時代已經不得民心。最重要的是諸葛亮所謀劃的種種戰略並沒有得以很好地實施,在諸葛亮死去後,後主劉禪無能,但最終還是因為用兵過多而敗掉了蜀國。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劉備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為何卻不能統一天下,只能三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