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你見過哪個壞人說自己是壞人?殺人犯都自稱情非得已。

那些敗光家產的,都埋怨運氣不好。

那些遊手好閒的,都說自己才高八斗,沒遇到伯樂。

真正的廢物都自稱天才。

而一些很優秀的985學子,現在也自稱廢物。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一、那些自稱廢物的名校學子

很多優秀孩子的心理失衡,來自於考進名校之後。

曾經被灌輸只要努力讀書考上名牌大學,就能出人頭地,改變命運。因此玩命刷題,在鄉里鄉親的羨慕、祝福中興高采烈到名校報到。

以為成功人生的開始,其實是慘烈現狀的揭幕

原本自以為豪的學習,成為了——只知道學習,其他什麼都不懂。

在五月份,豆瓣小組產生了一個“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的簡介是:

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一看很扎眼,985的都自稱廢物了?讓我們怎麼辦?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參加這個小組的成員自稱“小鎮做題家”,大意就是出身寒門,家庭條件一般,僅憑死命刷題考進名校。與大學裡佔大多數的城市孩子相比,眼界、格局、生活經歷都差很多。

根本“不會來事兒”。

在社交、找工作、人際交往等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短板,面對前途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迷茫產生焦慮,很多人的焦慮引起共振。現在這個小組已經有73585名成員。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二、不應該否定自己,可能是原來自視過高

跌落是因為失望,失望是因為認知偏差。

成功、得意了十多年,對於讀書信手拈來的人,他們已經習慣在學習上是優勝者、領先者。因為他們的生活只有學習,所以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就應該是、一直是優勝者。

自稱廢物,只是接受不了平淡、不突出。

  • 首先,能進同樣的大學,大部分是差不多優秀的,至少從學習、智商層面講。

單專業上要突出就是比較難的。很多人進大學後都有落差,曾經被捧在手心,是學校、村上、鎮上驕傲的,現在周圍都是一樣的。

人是虛榮、需要被肯定的動物。如果自己在外貌、社交、資源方面沒有其他優勢,這種突然泯滅眾人的感覺很不好受。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 其次,人生目標過高。

在古代讀書就是為了做官,為了光宗耀祖、揚眉吐氣、飛黃騰達,現在越是小地方,還是有這樣的觀念。

如果辛苦一場仍然歸於平淡,那這麼累幹嘛?

於是有人發這樣的帖子: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平淡的生活、一般的收入,使他們覺得自卑,卻是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現狀。

而且接受平淡,是大多數人一生的課題。

至於平淡還是波瀾壯闊,那是留給結局的問題。

何必要一開始就著急?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三、比較的可怕

我們人生的大多數悲哀都來自比較。

與別人比較。

為什麼人家不用這麼辛苦也可以上一樣的大學?為什麼別人的原生家庭條件這麼好?

自己又窮又LOW,長得一般還土氣,沒有錢沒有特長,連個戀愛都沒人談。

看見有人這麼描述自己:

氣質畏縮,沉默寡言,不懂打扮,不求上進,沒有精氣神,整體平庸。當然還有家境這樣的外部標準,但只要符合以上幾條,就可以佩戴上不光榮的屌絲勳章了。最重要的是,沒有個人特質。

這種自我描述哪一點不是在與人比較?

能考進985還說不求上進?沉默寡言只是內向,若不是他覺得外向開朗才好,何必自卑?家境更是比較無上限。

其實看見自己的短板、不足是好事。在比較中才能發現真實自己的不足,不驕傲才能理智地往前走。

成績的優秀本來就不代表全部,在進入社會前就理解階層差異、資源差別、個性缺點,是好事。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四、撕掉名校的標籤,誰的青春不迷茫?

圍觀這個小組的人很多,據說已經達到當年985畢業生的三分之一,現在誰、只要是不如意的畢業生,都來吐槽一下。

除了985的,大部分大學畢業生都是迷茫的。

這是生活狀態、人生階段的改變。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考上名校,受好的大學教育,是邁向社會很好的開頭,至於結局,得歷練了再說。

開頭的優勢本來就不可能受用終生,而把在開頭遇到的挫折當結局,是扼殺了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

這些焦慮的小鎮做題家們需要更全面的學習、走出去,反思、努力。好比站在一片荒原上,看看別人已經綠樹成蔭,自己連籬笆都沒有,那就著手挖土、種植、施肥。

忙碌和行動能戰勝焦慮,事實的收穫會帶來信心。

985名校,萬里挑一的學霸,畢業了自稱廢物?

看見各種積極的、不同的觀點

更何況,很多人連荒原都沒有。能上一個好大學,已經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終有一天,會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變成,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985廢物走紅,學歷還有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